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0858发布日期:2022-10-12 10:1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审美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汽车内部空间更大,可以装更多的物品;要求汽车配置更个性化,带给客户更多的选择;要求车身姿态更低,以给人高级感。车企需要不断匹配用户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实现车企的健康发展。
3.然而,用户的部分要求,本身就互相矛盾。更大的空间,要求车企把汽车做大,更大的汽车,当然也能兼容更多个性化的配置。但是,更低的车身姿态,则要求车企把车身做低。对于新能源车,低姿态车身更是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指标,降低车身带来的风阻降低,是全行业公认的提升续航里程的最佳方法之一。
4.如图1所示,为一种采用现有技术汽车的车身下部布置图。
5.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地板上纵梁17纵置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面板之上,处于车身y向的中部区域。前排座椅前横梁13与前排座椅后横梁14横置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面板之上,与前地板上纵梁17十字交接,分别向左和向右连接车身下部主体结构。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12分别位于前地板上纵梁17的左右两侧,在车身前部与通风管道进风口16连接,从车身y向的中部区域,向后延伸至前排座椅前横梁13和前排座椅后横梁14之间,然后横向向左/向右延伸至后排吹脚出风口120位置,实现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的布置走向。
6.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18位于前地板上纵梁17的正上方,在车身前部与通风管道进风口16连接,从车身y向的中部区域,向后延伸至前排座椅前横梁13和前排座椅后横梁14之间,然后分别横向向左和向右延伸至车身下部左侧和右侧,延伸至左/右侧的部分沿b柱内板15内侧向上,延伸至后排乘客吹面出风口180位置,实现吹面通风管道两侧的布置走向。
7.从上述结构图示和描述可以看出,后排乘客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18和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12,均需从通风管道进风口16位置向后延伸至前排座椅前横梁13和前排座椅后横梁14之间,和前地板上纵梁17并行,上述零部件结构均需占据较大空间,对车身空间利用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18和前地板上纵梁17处于空间上的上下并列,抬高了车身下部中间区域的限制面,导致汽车中扶手位置储物空间不足,对汽车降低整车车高不利。
8.另外,后排乘客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18和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12均在前排座椅前横梁13和前排座椅后横梁14之间横向延伸,导致前排座椅前横梁13和前排座椅后横梁14之间无法布置其他汽车模块,对提升汽车空间利用率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通过把前地板上梁设置为中空结构,再把前地板上梁与进风管道、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排吹面通风管道相互连通,以中空的前地板上梁为管道,配合进风管道、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代替现有技术的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对风进行传递,有助于降低车身姿态,提高汽车空间利用率。
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1.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包括位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的面板上的前地板上梁,所述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两侧的上方设有b柱内板,所述前地板上梁为中空的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前地板上梁呈干字形结构,所述前地板上梁包括主梁、前梁和后梁,所述前地板上梁前端安装有进风管道,所述前梁靠近后梁一面于主梁两侧均安装有后排吹脚通风管道,所述后梁两端于b柱内板内侧安装有后排吹面通风管道,所述后排吹面通风管道自由端的开口向后,所述前地板上梁与进风管道、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排吹面通风管道相互连通。
12.进一步限定,所述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端向上翘曲。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端的向上翘曲,使得从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吹出的风,能越过后梁吹拂到后排乘客的脚面,不至于被后梁遮挡,实用性较强。
13.进一步限定,所述前地板上梁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呈上端开口结构,所述盖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这样的结构设计,把前地板上梁分为底座和盖板,在制造时分开制造,使用时装配到一起,可降低制造难度,进而减少制造成本,实用性较强。
14.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内固定设有若干独立风道隔断筋。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独立风道隔断筋对前地板上梁内的空间进行隔断,使得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均具有独立的风道,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每个后排吹面通风管道之间互不干扰,实用性较强。
15.进一步限定,所述盖板前端开设有第一管道接口,所述进风管道安装在第一管道接口上,所述盖板于后梁的两端开设有第二管道接口,所述后排吹面通风管道安装在第二管道接口上,所述前梁靠近后梁一面于主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管道接口,所述第三管道接口开设在底座上,所述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安装在第三管道接口上。
16.进一步限定,所述前梁两端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隔板位于第三管道接口外侧。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隔板对进入后排吹脚通风管道的风进行阻挡,避免前梁内的风越过第三管道接口进入前梁的末端,进而造成风力紊乱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17.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内固定设有若干电池包安装柱,所述电池包安装柱的下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的面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底座上的电池包安装柱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的面板上的第一过孔一一对应,形成可以从下方连接至上方的电池包连接点,使电池包连接牢固可靠的基础上,提高前地板上梁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保证前地板上梁的密封性,实用性较强。
18.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内固定设有若干前排座椅安装柱,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柱的
上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底座上的前排座椅安装柱与盖板上的第二过孔一一对应,可以形成若干由上至下未贯通的前排座椅安装点,使前排座椅安装牢固可靠,同时,还可保证前地板上梁的密封性,实用性较强。
19.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之间,所述底座的底部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之间采用自冲铆连接,所述前梁和后梁的端部均开设有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所述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开设在底座上。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在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内穿设螺栓,再螺接在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上的方式,配合自冲铆连接,完成前地板上梁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述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2.1、通过把前地板上梁设置为中空结构,再把前地板上梁与进风管道、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排吹面通风管道相互连通,以中空的前地板上梁为管道,配合进风管道、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代替现有技术的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对风进行传递,有助于降低车身姿态,提高汽车空间利用率;
23.2、通过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后端的向上翘曲,使得从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吹出的风,能越过后梁吹拂到后排乘客的脚面,不至于被后梁遮挡,实用性较强;
24.3、通过独立风道隔断筋对前地板上梁内的空间进行隔断,使得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均具有独立的风道,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和每个后排吹面通风管道之间互不干扰,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6.图1为一种采用现有技术汽车的车身下部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实施例中前地板上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32.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后排乘客吹脚通风管道12、后排吹脚出风口120、
33.前排座椅前横梁13、前排座椅后横梁14、b柱内板15、
34.通风管道进风口16、前地板上纵梁17、
35.后排乘客吹面通风管道18、后排乘客吹面出风口180、
36.进风管道2、
37.盖板4、第二过孔42、第一管道接口43、第二管道接口44、
38.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
39.前地板上梁7、底座70、隔板71、电池包安装柱72、前排座椅安装柱73、
40.独立风道隔断筋74、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75、第三管道接口76。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2.如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包括位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面板上的前地板上梁7,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两侧的上方设有b柱内板15,前地板上梁7为中空的左右对称结构,前地板上梁7呈干字形结构,前地板上梁7包括主梁、前梁和后梁,前地板上梁7前端安装有进风管道2,前梁靠近后梁一面于主梁两侧均安装有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后梁两端于b柱内板15内侧安装有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自由端的开口向后,前地板上梁7与进风管道2、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相互连通。
43.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后端向上翘曲。通过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后端的向上翘曲,使得从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吹出的风,能越过后梁吹拂到后排乘客的脚面,不至于被后梁遮挡,实用性较强。
44.前地板上梁7包括底座70和盖板4,底座70呈上端开口结构,盖板4固定安装在底座70上。把前地板上梁7分为底座70和盖板4,在制造时分开制造,使用时装配到一起,可降低制造难度,进而减少制造成本,实用性较强。
45.底座70内固定设有若干独立风道隔断筋74。通过独立风道隔断筋74对前地板上梁7内的空间进行隔断,使得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均具有独立的风道,每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和每个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之间互不干扰,实用性较强。
46.盖板4前端开设有第一管道接口43,进风管道2安装在第一管道接口43上,盖板4于后梁的两端开设有第二管道接口44,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安装在第二管道接口44上,前梁靠近后梁一面于主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管道接口76,第三管道接口76开设在底座70上,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安装在第三管道接口76上。
47.前梁两端的内部均固定设有隔板71,隔板71固定安装在底座70上,隔板71位于第三管道接口76外侧。通过隔板71对进入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的风进行阻挡,避免前梁内的风越过第三管道接口76进入前梁的末端,进而造成风力紊乱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48.底座70内固定设有若干电池包安装柱72,电池包安装柱72的下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面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孔。底座70上的电池包安装柱72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面板上的第一过孔一一对应,形成可以从下方连接至上方的电池包连接点,使电池包连接牢固可靠的基础上,提高前地板上梁7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保证前地板上梁7的密封性,实用性较强。
49.底座70内固定设有若干前排座椅安装柱73,前排座椅安装柱73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盖板4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孔42。底座70上的前排座椅安装柱73与盖板4上的第二过孔42一一对应,可以形成若干由上至下未贯通的前排座椅安装点,使前排座椅安装牢固可靠,同时,还可保证前地板上梁7的密封性,实用性较强。
50.底座70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之间,底座70的底部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
11之间采用自冲铆连接,前梁和后梁的端部均开设有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75,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75开设在底座70上。通过在前地板上梁安装过孔75内穿设螺栓,再螺接在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上的方式,配合自冲铆连接,完成前地板上梁7与车身下部主体结构总成1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51.本实施例中,使用时,从空调箱体吹出的风,经过进风管道2、前地板上梁7与盖板4密封形成的独立风道,分别输送到两个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和两个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通过后排吹脚通风管道5和后排吹面通风管道6自由端的风口吹出,分别实现了对后排左右乘客的空调风吹面和吹脚功能。
5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述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
53.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成通风管道的座椅安装梁总成及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