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7495发布日期:2022-05-16 20:1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便携式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绿色出行概念的倡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公共交通出行,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从地铁站到家门往往还有数公里的距离,这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短距离的接驳工具。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具有体积小和轻便易携带的特性,可以作为接驳工具的最佳选择,目前的电动电动车虽然做到了较为轻便,也有折叠功能,但是折叠速度和折叠方式上仍然不能让人满意,尤其在折叠方式上,一般需要放倒整个车身再折叠,这就给在拥挤环境下操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不适合争分夺秒出入公交系统的节奏,站立驾驶,也会让持久行驶非常疲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了快速方便的折叠电动电动车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就需要对折叠机构以及个别零部件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包括:
6.踏板组件;
7.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架,所述踏板架上设有前踏板体和后踏板体,所述前踏板体的一端与所述踏板架上固定,所述前踏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踏板体之间设有第一折叠组件。
8.优选的,所述踏板架包括前踏板架和后踏板架,所述前踏板体与所述前踏板架相连接,所述后踏板体与所述后踏板架位置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叠组件为铰接连接座,所述铰接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踏板体、后踏板体相铰接。
10.优选的,所述前踏板体、后踏板体与所述铰接连接座的铰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前踏板体、后踏板体的凹槽相互形成用于放置所述铰接连接座的空间。
11.优选的,还包括车杆组件,所述车杆组件包括车把连接部、车轮连接部和部件连接部,所述车把连接部与所述部件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折叠组件,所述部件连接部与所述车轮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折叠组件。
12.优选的,所述铰接连接座上设有固定部,所述部件连接部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并使所述车轮连接部与部件连接部之间的第二折叠组件为折叠状态。
13.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能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的
钩状件。
14.优选的,所述前踏板体与后踏板体处于平铺状态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前踏板体相平行设置,所述前踏板体与后踏板体处于相折叠状态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前踏板体相垂直设置。
15.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车杆折叠座、车杆折叠扣和第一锁扣机构,所述车杆折叠座设于所述部件连接部,所述车杆折叠扣设于所述车把连接部、车轮连接部,所述车杆折叠座与车杆折叠扣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锁扣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车杆折叠座与车杆折叠扣的另一端。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扣机构包括手拉件,在手拉件件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动扣件,在活动扣件与手拉件件之间设有弹簧件,在车把连接部与部件连接部的闭合处,以及车轮连接部与部件连接部的闭合处设有固定扣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设有的折叠组件可以有效的减小电动车折叠后所占据的空间,整个结构设计合理,折叠操作方便,可以轻松的将电动车折叠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下隐去后踏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下隐去车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2-车杆组件、201-车把连接部、202-车轮连接部、203-部件连接部、204-第二折叠组件、2041-车杆折叠座、2042-车杆折叠扣、2043-手拉件、2044-活动扣件、2045-固定扣件;
27.3-踏板组件、301-前踏板架、302-后踏板架、304-前踏板体、305-后踏板体、306-铰接连接座、307-固定部、308-固定孔、309-固定件、3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包括:
31.车杆组件2和踏板组件3;
32.车杆组件2包括车把连接部201、车轮连接部202和部件连接部203,车把连接部201与部件连接部203之间设有,部件连接部203与车轮连接部202之间设有第二折叠组件204,其中,第二折叠组件204包括车杆折叠座2041、车杆折叠扣2042和第一锁扣机构,车杆折叠座2041设于部件连接部203,车杆折叠扣2042设于车把连接部201、车轮连接部202,车杆折叠座2041与车杆折叠扣2042的一端相铰接,第一锁扣机构用于固定车杆折叠座2041与车杆折叠扣2042的另一端;具体的,第一锁扣机构包括手拉件2043,在手拉件2043件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动扣件2044,在活动扣件2044与手拉件2043件之间设有弹簧件,在车把连接部201与部件连接部203的闭合处,以及车轮连接部202与部件连接部203的闭合处设有固定扣件2045;
33.车杆组件2可以实现折叠功能,具体原理如下:
34.部件连接部203分别与车把连接部201、车轮连接部202均可进行折叠,实现车杆组件2的两次折叠效果。通过作用活动扣件2044使其与固定扣件2045相分离,然后作用手拉件2043件使活动扣件2044远离固定扣件2045,这样第一锁扣机构的锁定效果失效,可以将车把连接部201与部件连接部203的闭合处,以及车轮连接部202与部件连接部203的闭合处打开,从而实现折叠效果。部件连接部203与车轮连接部202之间的折叠方向,以及车把连接部201与部件连接部203之间的折叠方向不同,可以更好的将车杆组件2折叠在一起而不会干涉踏板组件3,实现更好的收纳效果。
35.踏板组件3包括前踏板架301、后踏板架302、前踏板体304和后踏板体305,前踏板体304与前踏板架301相连接,后踏板体305与后踏板架302位置相对应,具体的,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之间设有第一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为铰接连接座306,铰接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前踏板体304、后踏板体304相铰接,在铰接连接座306上设有固定部307,固定部307上设有固定孔308,在部件连接部203上设有固定件309,固定件309上设有能与固定孔308相配合的钩状件,具体的,前踏板体304、后踏板体305与铰接连接座306的铰接处设有凹槽310,前踏板体304、后踏板体305的凹槽310相互形成用于放置铰接连接座306的空间;
36.当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处于平铺状态时,固定部307与前踏板体304相平行设置,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处于相折叠状态时,固定部307与前踏板体304相垂直设置。
37.前踏板体304于后踏板体305之间的折叠:
38.通过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之间的铰接连接座306结构,实现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相互靠近并折叠。同时为了保证这个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在折叠后的状态稳定性,当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之间折叠,且车杆组件2完成折叠后,部件连接部203上的固定件309靠近铰接连接座306上的固定部307,使固定件309与固定孔308相配
合,使部件连接部203与前踏板体304之间相互固定,从而实现整个折叠电动车的脚踏折叠机构在折叠后的状态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9与部件连接部203为滑动配合连接,在其滑动配合连接处设有弹簧件,当固定件309靠近铰接连接座306的固定部307后,作用固定件309相对部件连接部203滑动,使固定件309远离固定部307的固定孔308,然后松开固定件309,在弹簧件的弹性作用下,固定件309还原到原始位置并与固定孔308相配合。
39.同时需要指出的,在前踏板体304与后踏板体305处于相折叠状态时,固定部307与前踏板体304相垂直设置,使固定部307处于立直状态并靠近固定件309,与固定件309相配合。
40.图1即为上述结构完成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41.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