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7485发布日期:2022-11-15 18:0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电动车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在生产生活中,生产厂家根据电瓶车的具体使用环境及用户的要求设计出很多款式的电瓶车。
3.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243672u,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瓶车车架,包括主梁架,所述主梁架的前后内侧之间等距安装有多个纵向加强筋,主梁架的左右内侧壁之间安装有横向加强筋,主梁架的一端安装有主梁管,主梁管上安装有车把结构,主梁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座位架,座位架的弧形弯折部分连接有衔接件,衔接件连接有后座架,主梁架和座位架之间的衔接部分安装有两个连接件。该新型电瓶车车架,保障车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车体的整体质量,保障结构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可以根据用户人群调整弹簧缓冲器两端的安装位置,多组u形铰接组和多组u形连接组有效的增加了弹簧缓冲器的可调性,提高用户的骑行体验感。
4.但是,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问题:
5.1、主梁管与主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在使用过程中主梁管容易脱离主梁架,影响车架的使用寿命;
6.2、后轮架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主梁架上的,上述专利中的两侧的连接件之间并无关联连接,容易出现两侧的连接件随受外力影响相对内翻或者外翻,两侧的连接件随受外力相对内翻时,则后车轮会被挤压损坏;两侧的连接件随受外力相对外翻时,则后车轮容易脱离车架,使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7.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车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8.(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车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的主梁管与主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和两侧的连接件之间并无关联连接,使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梁架的底侧设置辅梁架,辅梁架配合主梁架同时连接主梁管,增加与主梁管之间的接触点,提高主梁管与主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利于影响车架的使用寿命;通过将连接件延伸为不规则板状,增大连接件的面积;两侧的连接件之间连接有横筋,横筋使两侧的连接件之间形成相对限制,提高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侧的连接件随受外力影响相对内翻或者外翻影响后车轮与车架的连接,利于提高车架使用的安全性;且连接件对车架两侧形成遮挡,可有效防护主梁架与后轮架之间的连接节点,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高。
10.(二)技术方案
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2.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主梁架,主梁架的前端连接有主梁管,主梁架的后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c形座位架,座位架的另一端与主梁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13.所述主梁架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弧弯部,弧弯部的末端连接主梁管的侧端;
14.所述主梁架底侧设置有辅梁架,辅梁架的一端连接主梁架的底侧端,辅梁架的另一端连接主梁管的末端;
15.所述主梁架与座位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不规则板状;两侧的连接件之间穿接有可活动的横梁,连接件上通过横梁连接有可活动的后轮架;两侧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横梁平行的横筋。提高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座位架的弧形弯折部分通过衔接件连接有后座架,后座架靠近衔接件的架身上设置有倒u形挡架。
17.优选的,所述后座架上设置有铰接组,后轮架上设置有u形连接组。
18.优选的,所述后轮架与后座架之间设置有缓冲器,缓冲器的上端通过铰接组连接后座架,缓冲器的下端通过u形连接组连接后轮架。
19.优选的,单侧的所述后座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铰接组,单侧的所述后轮架上设置有与铰接组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u形连接组。
20.优选的,所述主梁架的两侧端之间连接有多根加强筋,支撑柱连接在其中一根加强筋上。增强座位架的在在能力和提高其承载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主梁管上安装有车把结构,车把结构的下端连接有前轮架。
22.(三)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梁架的底侧设置辅梁架,辅梁架配合主梁架同时连接主梁管,增加与主梁管之间的接触点,提高主梁管与主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利于影响车架的使用寿命;
25.2、通过将连接件延伸为不规则板状,增大连接件的面积;两侧的连接件之间连接有横筋,横筋使两侧的连接件之间形成相对限制,提高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侧的连接件随受外力影响相对内翻或者外翻影响后车轮与车架的连接,利于提高车架使用的安全性;且连接件对车架两侧形成遮挡,可有效防护主梁架与后轮架之间的连接节点;
26.3、本实用新型增加辅梁架的设计有效增强了主梁管与主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车架前段部分的承载性能;延伸连接件面积的设计为两侧的连接件之间设置横筋提供空间,增强两个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中:主梁架1;弧弯部1.1;主梁管2;车把结构3;前轮架4;座位架5;支撑柱6;辅梁架7;连接件8;横梁9;后轮架10;横筋11;衔接件12;后座架13;挡架14;铰接组15;u形连接组16;缓冲器17;加强筋18。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参照附图1-3,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主梁架1,主梁架1的前端连接有主梁管2,主梁管2上安装有车把结构3,车把结构3的下端连接有前轮架4;主梁架1的后端设置有一体成型的c形座位架5,座位架5的另一端与主梁架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6;
33.所述主梁架1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曲的弧弯部1.1,弧弯部1.1的末端连接主梁管2的侧端,为后续辅梁架7连接主梁管2留出连接空间;且弧弯部1.1的弯曲设计将原本主梁架1与主梁管2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了具有一定缓冲区间的刚性连接,利于保护主梁架1与主梁管2的连接节点;
34.所述主梁架1底侧设置有辅梁架7,辅梁架7的一端连接主梁架1的底侧端,辅梁架7的另一端连接主梁管2的末端;辅梁架7配合主梁架1同时连接主梁2管,增加与主梁管2之间的接触点,提高主梁管2与主梁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利于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
35.所述主梁架1与座位架5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不规则板状,增大连接件8的面积;两侧的连接件8之间穿接有可活动的横梁9,连接件8上通过横梁9连接有可活动的后轮架10;两侧连接件8之间还设置有与横梁9平行的横筋11,横筋11使两侧的连接件8之间形成相对限制,提高两个连接件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两侧的连接件8随受外力影响相对内翻或者外翻影响后车轮10与车架的连接,利于提高车架使用的安全性;且连接件8对车架两侧形成遮挡,可有效防护主梁架1与后轮架10之间的连接节点。
3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增加辅梁架7的设计有效增强了主梁管2与主梁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车架前段部分的承载性能;延伸连接件8面积的设计为两侧的连接件8之间设置横筋11提供空间,增强两个连接件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高。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位架5的弧形弯折部分通过衔接件12连接有后座架13,后座架13靠近衔接件12的架身上设置有倒u形挡架14,挡架14将后座架13与座位架5隔开,防止座位架5上的骑行人员后倾过度从座椅上滑落,提高电动车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高后座架13上载人载物的安全性。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座架13上设置有铰接组15,后轮架10上设置有u形连接组16;所述后轮架10与后座架13之间设置有缓冲器17,缓冲器17的上端通过铰接组15连接后座架13,缓冲器17的下端通过u形连接组16连接后轮架10;后座架13、后轮架10、铰接组15、u形连接组17和缓冲器17相互配合,行驶时对车架进行缓冲减震,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39.本实施例中,单侧的所述后座架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铰接组15,单侧的所述后轮架10上设置有与铰接组15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u形连接组16;多个铰接组15和u形连接组16增加了缓冲器17的可调性,缓冲器17可根据用户人群调整其两端的安装位置,提高用户的骑行体验感。
40.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架1的两侧端之间连接有多根加强筋18,支撑柱6连接在其
中一根加强筋18上,增强座位架5的承载性能和提高其承载的稳定性。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