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9736发布日期:2023-02-28 22:2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出行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因此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因此行人头部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人保护法规发展历程也在逐年加严。
3.现有车型通过降低前机舱罩内板料厚来提高行人头部保护得分,内板为一张板料冲压成型所得,未做拆件处理,无法做到局部或整体刚度提高,因此导致缓冲块安装点刚度及前机舱罩扭转模态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其可以对局部刚度进行针对性提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包括前罩内板、后罩内板、左侧内板、右侧内板,所述左侧内板、所述前罩内板、所述右侧内板和所述后罩内板依次围接形成环状内板,所述环状内板的中空处连接有中部内板,所述前罩内板、后罩内板、左侧内板、右侧内板、中部内板的厚度相同或不相同。
7.优选的,所述后罩内板和中部内板的厚度相同。后罩内板和中部内板都是发生撞击时行人头部的主要撞击位置,因此两者厚度可以设置为相同。
8.优选的,所述后罩内板和中部内板的厚度为0.5mm。设置后罩内板和中部内板的厚度较薄,目的是弱化对应主要撞击位置的刚度,进而起到保护行人头部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前罩内板、左侧内板和右侧内板的厚度相同。前罩内板、左侧内板和右侧内板并非行人主要撞击位置,并且同处于前机舱罩内板的外部框架,这三者可以设置相同的厚度。
10.优选的,所述前罩内板、左侧内板和右侧内板的厚度为0.7mm。提高了前罩内板、左侧内板和右侧内板的厚度可以提高前机舱罩内板的机械刚度.
11.优选的,所述左侧内板与后罩内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加强部,所述右侧内板与后罩内板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加强部。设置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用于提高铰链安装点的刚度,进而节省开发成本。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和第二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前罩内板的厚度。限定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和第二加强部的厚度用于保证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足够厚。
13.优选的,所述左侧内板、右侧内板和前罩内板上分别设有缓冲块。由于左侧内板、右侧内板和前罩内板的料厚,因此可以保证与上面设置的缓冲块的匹配面刚度。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机舱罩内板对前机舱罩内板拆分为多块板构成,划分为前罩内板、后罩内板、左侧内板、右侧内板和中部内板,并且设置每块板设置匹配的厚度,因此使得整个前机舱罩内板不同区域的料厚不同,据此实现对不同区域或整体的刚度的调节,提高对行人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的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的拆分结构图。
18.图中,1、前罩内板;2、后罩内板;3、左侧内板;4、右侧内板;5、中部内板;6、第一加强部;7、第二加强部;8、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对本技术的限制。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机舱罩内板对前机舱罩内板拆分为多块板构成,划分为前罩内板、后罩内板、左侧内板、右侧内板和中部内板,并且设置每块板设置匹配的厚度,因此使得整个前机舱罩内板不同区域的料厚不同,据此实现对不同区域或整体的刚度的调节,提高对行人的保护性能。
24.结合图1和图2,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机舱罩内板,包括前罩内板1、后罩内板2、左侧内板3、右侧内板4,所述左侧内板3、所述前罩内板1、所述右侧内板4和所述后罩内板2依次围接形成环状内板,所述环状内板的中空处连接有中部内板5,所述前罩内板1、后罩
内板2、左侧内板3、右侧内板4、中部内板5的厚度相同或不相同。
25.在实施例中,将原来传统技术中整块的前机舱罩内板拆分为五块板,分别是前罩内板1、后罩内板2、左侧内板3、右侧内板4和中部内板5,设置这五块板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来讲,例如,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设置五块板中其中两块板是厚度相同,另外三块板厚度相同,另一个示例中,还可以设置五块板中有一块板单独对应一个厚度,另外四块板对应一个厚度,再例如,还可以是五块板中有一块板单独对应一个厚度,剩下四块板中有两块板对应一个厚度,另外两块板再对应一种厚度,具体可以根据车型、应用场合等进行实际搭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对整体以及局部的机械刚度都有很好的提升,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性能。
26.基于上述并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可以设置后罩内板2和中部内板5的厚度相同。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的厚度相同。也即是,选择五块板中有两块板厚度相同,另外三块板厚度相同。实施例选择后罩内板2和中部内板5厚度相同的理由是基于在前机舱罩内板中,前机舱罩中部和前机舱罩后部是当发生事故时行人头部的主要撞击点,因此为了这两处的保护性能提高,需要对中部和后部的机械性能进行弱化处理,实施例可以采用降低该后罩内板2和中部内板5的厚度的处理方式,例如,设置后罩内板2和中部内板5的厚度为0.5mm。
27.而关于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的厚度相同这一方式,由于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并非在事故发生时行人头部的主要撞击点,而为了加强汽车前机舱罩内板的整体机械性能,因此设置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的厚度相同,并且可以对三块板的刚度进行加强,也即是可以对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的厚度适应性增加,例如,实施例可以设置前罩内板1、左侧内板3和右侧内板4的厚度为0.7mm。
2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左侧内板3和与后罩内板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加强部6,所述右侧内板4与后罩内板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加强部7。也即是,在左侧内板3与后罩内板2重叠的位置有较大的重叠量,同样在右侧内板4 和后罩内板2重叠位置有较大重叠量,左侧内板3和与后罩内板2的连接处以及右侧内板4与后罩内板2的连接处用于安装铰链,为了提高铰链安装点的刚度,省去铰链加强板的开发,节约了开发成本。
29.进一步的,第一加强部6的厚度和第二加强部7的厚度大于所述前罩内板1的厚度。这种设置方式是为了保证第一加强部6和第二加强部7具有足够的厚度。另外,在左侧内板3、右侧内板4和前罩内板1上分别设有缓冲块 8。由于左侧内板3、右侧内板4和前罩内板1可以根据性能要求提高料厚,因此可以保证缓冲块8匹配面的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