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顶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192发布日期:2022-10-05 07:3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顶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顶驾驶室。


背景技术:

2.驾驶室是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我国载货车的驾驶室主要分为两种:平头型和长头型,目前,道路上行驶的载货车绝大多数为平头型,其优势在于驾驶室视野较长头型货车开阔,在转弯半径、操作方面更为优越,同时平头型货车外形更为美观。
3.车质网一篇“中国载货车结构设计缺陷多屡酿事故”报道中“卡车车型结构设计缺陷成为大祸车”提出,平头货车在发生追尾等类似的驾驶室正面碰撞的交通事故时,驾驶人前方仅有一层挡风玻璃和一个非钢材的合成塑料保险杠,加之货车的自重和惯性相当大大,在发生正面撞击的时候,由于货车前部缺乏强有力的结构,在巨大的冲击力往往集中在驾驶室这个部位,货车前部导致变形后将驾乘人员卡夹在驾驶室内,造成驾乘人员非死即伤,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平顶驾驶室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顶驾驶室,可加强驾驶室主体上的挡风玻璃上方位置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抵抗驾驶室主体在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而能够保护驾驶室主体内人员的安全,并且通过通风组件,又能辅助驾驶室主体自身的空调系统改善驾驶室主体内部空气质量。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平顶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所述驾驶室主体顶部表面、且位于挡风玻璃上方设置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用于加强驾驶室主体顶部一侧的结构强度,提升驾驶室主体的防护性能;
9.所述驾驶室主体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通孔,并且通孔内腔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通孔用于配合通风组件以实现对驾驶室主体内部进行通风换气,提高了驾驶室主体内空气质量。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防护钢梁,所述防护钢梁一侧壁底部设置有两组或多于两组的顶柱,并且每组顶柱底部表面均设置有底座,同时底座底部表面与所述驾驶室主体顶部表面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顶柱两侧壁、且靠近防护钢梁位置设置有翼板,并且翼板一端与所述防护钢梁内壁表面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柱顶部表面设置有顶板,并且顶板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槽。
13.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主体正前方底部设置有防撞梁。
14.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两侧壁均镶嵌连接有换气管,所述密封罩内腔中部设置有换气风扇,所述换气管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安装有防尘网板和电动百叶窗。
15.进一步的,所述换气风扇四角通过支架与所述密封罩内腔顶部表面相连。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方案,通过加强组件,可平稳的固定在驾驶室主体上的挡风玻璃上方位置,从而能够加强此处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抵抗驾驶室主体在碰撞时的冲击力,以便于能够保护驾驶室主体内人员的安全,降低驾驶室主体变形对人员的损害,提高了驾驶室主体内人员的生还指数,通过驾驶室主体,又能对通孔提供开设空间,从而能够对通风组件安装固定,然后通过通风组件,可对驾驶室主体内部进行通风换气,从而能够辅助驾驶室主体自身的空调系统进行快速换气处理,进而改善驾驶室主体内部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驾驶室主体;2、加强组件;201、防护钢梁;202、顶柱;203、底座;204、翼板;205、顶板;206、安装槽;3、防撞梁;4、通孔;5、通风组件;501、密封罩;502、换气管;503、换气风扇;504、支架;505、防尘网板;506、电动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2,一种平顶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1,所述驾驶室主体1顶部表面、且位于挡风玻璃上方设置有加强组件2,所述加强组件2用于加强驾驶室主体1顶部一侧的结构强度,提升驾驶室主体1的防护性能;
30.所述驾驶室主体1顶部表面一侧开设有通孔4,并且通孔4内腔设置有通风组件5,所述通孔4用于配合通风组件5以实现对驾驶室主体1内部进行通风换气,提高了驾驶室主体1内空气质量;
31.通过加强组件2,可平稳的固定在驾驶室主体1上的挡风玻璃上方位置,从而能够加强此处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抵抗驾驶室主体1在碰撞时的冲击力,以便于能够保护驾驶
室主体1内人员的安全,降低驾驶室主体1变形对人员的损害,提高了驾驶室主体1内人员的生还指数,通过驾驶室主体1,又能对通孔4提供开设空间,从而能够对通风组件5安装固定,然后通过通风组件5,可对驾驶室主体1内部进行通风换气,从而能够辅助驾驶室主体1自身的空调系统进行快速换气处理,进而改善驾驶室主体1内部空气质量。
32.参阅图3、图4,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防护钢梁201,所述防护钢梁201一侧壁底部设置有两组或多于两组的顶柱202,并且每组顶柱202底部表面均设置有底座203,同时底座203底部表面与所述驾驶室主体1顶部表面相连,通过加强组件2中的多组底座203,可将相应的顶柱202固定在驾驶室主体1顶部表面一侧,进而能够形成一排支撑,以便于能够对防护钢梁201平稳的固定,然后通过防护钢梁201,可抵抗驾驶室主体1在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而能够降低驾驶室主体1的变形,增强了驾驶室主体1对人员的保护指数和性能。
33.参阅图4,所述顶柱202两侧壁、且靠近防护钢梁201位置设置有翼板204,并且翼板204一端与所述防护钢梁201内壁表面相连,通过顶柱202上两侧的翼板204,可加强顶柱202与防护钢梁201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防止二者分离,提高了顶柱202对防护钢梁201安装稳定性。
34.参阅图3、图4,所述顶柱202顶部表面设置有顶板205,并且顶板205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槽206,通过顶板205,既能配合防护钢梁201达到对驾驶室主体1顶部进行防护,又能对多组安装槽206提供开设空间,然后多组安装槽206,又能方便人员加装外部其它加强辅助设备,进一步的提高加强组件2使用的功能性。
35.参阅图1,所述驾驶室主体1正前方底部设置有防撞梁3,可加强驾驶室主体1前方的强度。
36.参阅图5、图6,所述通风组件5包括密封罩501,所述密封罩501两侧壁均镶嵌连接有换气管502,所述密封罩501内腔中部设置有换气风扇503,所述换气管502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安装有防尘网板505和电动百叶窗506,通过通风组件5中的密封罩501,既能灵活的安装在通孔4上,又能对换气管502等设备进行附着基础,当需要对驾驶室主体1内部进行换气时,此时通过外接控制设备开启换气管502上的电动百叶窗506运行,从而能够使得密封罩501经换气管502与外界连通,然后通过换气风扇503,可加速驾驶室主体1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流通,进而能够保证驾驶室主体1内空气质量,通过防尘网板505,既能方便外界空气流通,又能对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37.参阅图6,所述换气风扇503四角通过支架504与所述密封罩501内腔顶部表面相连,既能对换气风扇503进行安装,又能提高换气风扇503使用稳定性。
38.在使用时:通过加强组件2中的多组底座203,可将相应的顶柱202固定在驾驶室主体1顶部表面一侧,进而能够形成一排支撑,以便于能够对防护钢梁201平稳的固定,然后通过防护钢梁201,可抵抗驾驶室主体1在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而能够降低驾驶室主体1的变形,增强了驾驶室主体1对人员的保护指数和性能,通过顶柱202上两侧的翼板204,可加强顶柱202与防护钢梁201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防止二者分离,提高了顶柱202对防护钢梁201安装稳定性,通过顶板205,既能配合防护钢梁201达到对驾驶室主体1顶部进行防护,又能对多组安装槽206提供开设空间,然后多组安装槽206,又能方便人员加装外部其它加强辅助设备,进一步的提高加强组件2使用的功能性,通过防撞梁3,可加强驾驶室主体1前方的强度;
39.通过通风组件5中的密封罩501,既能灵活的安装在通孔4上,又能对换气管502等设备进行附着基础,当需要对驾驶室主体1内部进行换气时,此时通过外接控制设备开启换气管502上的电动百叶窗506运行,从而能够使得密封罩501经换气管502与外界连通,然后通过换气风扇503,可加速驾驶室主体1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流通,进而能够保证驾驶室主体1内空气质量,通过防尘网板505,既能方便外界空气流通,又能对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由于换气风扇503四角通过支架504与密封罩501内腔顶部表面相连,既能对换气风扇503进行安装,又能提高换气风扇503使用稳定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