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放置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9633发布日期:2022-11-16 00:5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工件放置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放置台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制造过程中往往少不了物料的运输,通常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台车。现有技术中,车间内台车一般采用单层放置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台车放置工件的数量有限,单个台车放置工件的数量少,也会增加物流输送的次数,影响物流效率。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件放置台车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放置台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台车放置工件数量少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放置台车,用于错位放置工件,包括基座、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限位件;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底板的支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同时安装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杆和限位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限位杆能够转动至靠近所述底板以对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工件进行限位。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上支撑件的上方,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朝向所述下支撑件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工件抵接以对所述工件限位。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把手、限位连杆和安装杆,所述限位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限位杆和所述把手,所述限位连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引导槽滑动连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件包括连接板、上支撑杆和气弹簧,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杆连接,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底板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工件放置的放置槽。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件放置台车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所述第三支撑杆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向上。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开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抵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开设有第二抵接槽,所述第二抵接槽的开口向上。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杆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杆的两端。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件放置台车还包括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安装筒、制动筒和制动踏板,所述安装筒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安装筒套设于所述制动筒外且所述制动筒与所述安装筒滑动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筒铰接,以使所述制动踏板的另一端能相对所述制动筒转动并驱动所述制动筒上升或下降。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工件放置台车包括基座、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限位件;基座包括底板和安装于底板的支架,第一支撑组件同时安装于底板和支架,第二支撑组件安装于支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限位件包括连杆和限位杆,连杆的一端与限位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架铰接,限位杆能够转动至靠近底板以对安装于第一支撑组件的工件进行限位。两组工件一组正放、一组倒放实现错位放置,通过合理利用台车空间,能够在台车上放置更多工件。该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双层错位放置更多工件、减少了物流输送次数、提高了物流效率、移动工件稳定、以及拿取工件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件放置台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件放置台车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位件、上支撑件和制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0022][002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组,例如两组,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组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组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件放置台车100,用于错位放置工件,工件放置台车100包括基座1、第一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3和限位件4;基座1包括底板11和安装于底板11的支架12,第一支撑组件2同时安装于底板11和支架12,第二支撑组件3安装于支架12,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间隔设置,限位件4包括连杆41和限位杆42,连杆41的一端与限位杆42连接,连杆41的另一端与支架12铰接,限位杆42能够转动至靠近底板11以对安装于第一支撑组件2的工件进行限位。
[0030]
上述实施例中,需放置的工件具体为翼子板,翼子板呈l型,参照图1,一组翼子板可以正放于第一支撑组件2,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2的翼子板主要由底板11支撑,该组翼子板放置于图1中工件放置台车100的右下端;另一组翼子板则倒放于第二支撑组件3,放置于第二支撑组件3的翼子板主要由支架12支撑,该组翼子板则放置于工件放置台车100的左上端。两组翼子板一组正放、一组倒放实现错位放置,通过合理利用台车空间,能够在台车上放置更多工件。为了避免放置在右下端的翼子板移动或者滑出第一支撑组件2,限位杆42通过转动靠近安装在底板11上的第一支撑组件2并与其配合夹紧翼子板,保证在移动工件放置台车100时的稳定性。而在需要拿取工件时,作业者站在工件放置台车100的右侧,先转动限位杆42接触对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2上的翼子板的限位,从而可以取走该组翼子板,在第一支撑组件2上的翼子板均取走后,又可以站在原位置再拿取第二支撑组件3上放置的翼子板,作业者不需要频繁移动,拿取工件更加方便快捷。该实施例具有能够双层错位放置更多工件、减少了物流输送次数、提高了物流效率、移动工件稳定、以及拿取工件方便快捷的优点。
[0031]
具体地,支架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上支撑件21和设置在底板11上的下支撑件22,上支撑件21安装于第二支架122背离第一支架121的一侧;第二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1安装于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撑杆32安装于第二支架122背离底板11的一端,第二支撑杆32设置于上支撑件21的上方,连杆41与第二支架122铰接。第一支架121安装在底板11的一侧,第二支架122安装在底板11的中部,第一组翼子板正放于下支撑件22上,上支撑件21则对第一组翼子板固定和限位,限制其朝向第一支架121移动,同时也便于从右侧将第一组翼子板取出;第二组翼子板倒放于第二支撑杆32上,第一支撑杆31则对第二组翼子板固定和限位,限制其朝向远离第一组翼子板移动,在第一组翼子板取出后,空出来的空间方便作业者将第二组翼子板取出。
[0032]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杆42朝向下支撑件2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421,限位槽421用于与工件抵接以对工件限位。通过将第一组翼子板卡设在限位槽421中,固定效果更好,且不需要施加过多的载荷避免损伤工件。具体地,限位槽421的数量与第一组翼子板的数量一致,限位槽421与翼子板的接触部分采用具有弹性缓冲性能的材料制成。
[0033]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远距离驱动限位杆42移动和省力,限位件4还包括把手43、限位连杆44和安装杆45,限位连杆44的两端分别连接限位杆42和把手43,限位连杆44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引导槽441,安装杆45的一端与底板11连接,安装杆45的另一端
与引导槽441滑动连接。参照图1,作业者站在右侧,推动把手43,限位连杆44顺着引导槽441滑动,从而带动限位杆42朝远离下支撑件22方向转动,以解除对第一组翼子板的限位。
[0034]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上支撑件21包括连接板211、上支撑杆212和气弹簧213,连接板211的一端与第二支架122铰接,连接板211的另一端与上支撑杆212连接,气弹簧2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11和底板11连接。通过气弹簧213的弹性缓冲性能,上支撑杆212受力可以转动进行缓冲抵消应力,提高零件使用寿命,避免损伤工件。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撑杆212背离第一支架12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数量根据第一组翼子板的数量设置。
[0035]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下支撑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下支撑杆221,下支撑杆221的一端与底板11连接,下支撑杆221的另一端开设有供工件放置的放置槽222。两组下支撑杆221之间进行避空设计,该实施例具有制作方便、结构简单和稳定效果好的优点。
[0036]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对第二组翼子板的支撑更稳定,且避免第二组翼子板与底座直接接触,工件放置台车100还包括安装于底板11的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杆31下方,第三支撑杆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开口向上。第二组翼子板的最下端嵌设于安装槽内。
[0037]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1开设有第一抵接槽311,第一抵接槽311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2开设有第二抵接槽321,第二抵接槽321的开口向上。参照图1,第一抵接槽311用于与第二组翼子板的左侧抵接,第二抵接槽321用于向上承托翼子板,该实施例具有支撑稳固,结构简单的优点。具体地,第一抵接槽311和第二抵接槽321的数量均根据需放置的第二组翼子板的数量设置。
[0038]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限位杆42的转动更加平稳,连杆4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连杆41分别设置于限位杆42的两端。
[0039]
参照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工件放置台车100还包括制动组件6,制动组件6包括安装筒61、制动筒62和制动踏板63,安装筒61安装于底板11的底部,安装筒61套设于制动筒62外且制动筒62与安装筒61滑动连接,制动踏板63的一端与制动筒62铰接,以使制动踏板63的另一端能相对制动筒62转动并驱动制动筒62上升或下降。在工件放置台车100的移动过程中,制动筒62收缩于安装筒61内,当工件放置台车100移动至某一位置需要固定时,向下踩踏制动踏板63使得制动筒62的底端与地面接触,限制工件放置台车100移动,该实施例的具有使用便捷性好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制动筒62的底端还可设置摩擦面,进一步增大制动筒6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004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