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192发布日期:2023-03-17 21:1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箱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和具有该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运输货物的车箱较多,皮卡汽车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皮卡汽车货箱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皮卡车,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箱的车型,兼具了家用车和商用车的双重特性。
3.但是现有的车箱内板在外露区域均采用拉铆螺母与金属支架螺接,首先会需要较多的螺栓螺母,操作起来麻烦,另外螺栓螺母会在车箱内部留有凸起,对于有的物品会有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节省螺栓螺母操作方便,且不会再车箱内部留有凸起,车箱内的平整性好。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包括:车箱内板,所述车箱内板围绕形成有车箱内腔;支架,所述支架在竖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车箱内板的外侧,所述支架在竖向上的另一端粘接在所述车箱内板的外侧,且所述支架与所述车箱内板的粘接位置与所述车箱内腔在水平方向上正对设置。
6.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将支架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车箱内板的外侧,保证支架的一端与车箱内板连接的可靠性,而支架的另一端与车箱内板之间是粘接,这就使得支架与车箱内板在靠近车箱内腔处避免使用较多的螺栓,粘接的整体性好,同时避免传统的螺栓在车箱内腔形成凸起对于车箱内腔内的放置的有些容易磕碰的物品产生影响,因为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时会穿透使用螺栓连接,这是由于车箱内板的厚度决定的,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时的紧固性和可靠性,同时连接方便,且不会对于车箱内腔内的环境产生影响。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支架包括一体的第一子板、弧形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弧形子板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车箱内板粘接,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车箱内板可拆卸地相连。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子板朝向所述车箱内板的侧面构造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车箱内板的外侧面贴合且粘接以形成粘接区域,所述粘接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弧形子板与所述车箱内板的外侧面间隔开且形成有连接间隙。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子板在竖向上
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子板在竖向上的长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子板朝向所述车箱内板的一侧的表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二子板朝向所述车箱内板的一侧的表面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车箱内板的底部设有连接子板,所述连接子板从所述车箱内板的外底壁朝背离所述车箱内腔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贴合且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子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子板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设置且用于穿设所述连接件。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
16.所述车辆和上述的支架和车箱内板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处剖面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21.图标:1-支架;11-第一子板;12-弧形子板;13-第二子板;2-车箱内板;21-连接子板;3-粘接区域;4-螺栓;41-固定板;4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节省螺栓螺母操作方便,且不会在车箱内部留有凸起,车箱内部的平整性好。
24.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包括:车箱内板2和支架1,车箱内板2围绕形成有车箱内腔;支架1在竖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车箱内板2的外侧,支架1在竖向上的另一端粘接在车箱内板2的外侧,且支架1与车箱内板2的粘接位置与车箱内腔在水平方向上正对设置。如在实际连接时,如图1所示,可将支架1的下端与车箱内板2的底部进行连接,且二者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地相连,以及将支架1的上端与车箱内板2的上部的侧壁进行连接,且二者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25.通过上述方案,首先将支架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车箱内板2的外侧,保证支架1的一端与车箱内板2连接的可靠性,而支架1的另一端与车箱内板2之间是粘接,且支架1与车箱内板2的粘接位置与车箱内腔在水平方向上正对设置,保证粘接在车箱内板2上的支架1的有效粘接,使得支架1与车箱内板2在靠近车箱内腔处避免使用较多的螺栓,粘接的整体性好,即将支架1在与车箱内腔高度相同的位置处取消了螺栓连接的方式,而是采用了粘接的方式,避免螺栓穿设车箱内板2的周壁伸至车箱内腔中,进而避免传统的螺栓在车箱内腔形成凸起对车箱内腔内放置的容易磕碰的物品产生影响。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支架1与车箱内板2连接时的紧固性和可靠性,同时连接方便,且不会对于车箱内腔内的环境产生影响。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第一子板11、弧形子板12和第二子板13,第一子板11、弧形子板12和第二子板13为一体成型,弧形子板12过渡连接于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3之间,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粘接,如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的侧壁粘接相连,第二子板13与车箱内板2可拆卸地相连,如第二子板13与车箱内板2的底部粘接相连。
27.通过上述方案,支架1的结构中通过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连接,第一子板11与第二子板13之间为弧形子板12,弧形子板12配合车箱内板2的结构,且第二子板13作为与车箱内板2可拆卸连接的部分,将支架1设计成这样的结构便于与车箱内板2配合,也便于在支架1的两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车箱内板2连接。
28.其中,设置弧形子板12,以使弧形子板12将支架1从车箱内板2的侧部过渡到车箱内板2的底部,实现第一子板11与第二子板13的有效连接,适应了车箱内板2从侧部到底部的结构变化。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板11朝向车箱内板2的侧面构造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车箱内板2的外侧面贴合且粘接以形成粘接区域3;通过设置第一平面,使得第一平面与车箱内板2的外侧面以平面接触的方式进行粘接,达到较好的面与面之间的接触效果,增大粘接区域3的面积,可以增强粘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粘接所采用的胶可为丙烯酸酯结构胶,当然也可以采用与该胶作用相似的其它胶,具体以实际操作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选择为准。其中,粘接区域3的面积大于第一平面的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使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达到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有效的粘接。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子板12与车箱内板2的外侧面间隔开且形成有连接间隙。弧形子板12与车箱内板2的外侧面间隔开且形成有连接间隙可以尽可能的保证第一子板11、第二子板13与车箱内板2连接时紧靠,同时,也能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热胀冷缩。
31.另外,粘接区域3位于第一平面的中部区域,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之间的粘接区域3集中于二者接触面的中部区域,从而避免出现粘接区域3位于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接触面的侧部区域,防止形成接触面一侧区域粘接另一侧区域分离的情况,进而避免单侧开胶易粘接分离的情况,同时使得二者的接触面在连接时受力均匀,另外,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粘接区域3的粘接厚度设置为0.5mm-1mm,如粘接厚度可设置为0.6mm、0.8mm等。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板11在竖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子板13在竖向上的长度,以使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小于第二子板13与车箱内板2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保证第一子板11与车箱内板2可靠连接,同时较大化地节省螺栓,提高车箱内板
2与支架2连接的可靠性。在实际操作时,支架1与车箱内板2之间的粘接区域3在竖向上的长度至少为30mm,如粘接区域3在竖向上的长度可设置为32mm、35mm等。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板11朝向车箱内板2的一侧的表面积不小于第二子板13朝向车箱内板2的一侧的表面积,因为车箱内板2的面积大,需要连接的面积范围大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可靠的连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箱内板2的底部设有连接子板21,连接子板21从车箱内板2的外底壁朝背离车箱内腔的方向延伸,连接子板21与第二子板13贴合且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35.如图1所示,连接子板21从车箱内板2的底面朝下延伸设置,即连接子板21沿竖向延伸,且如图1所示,在连接子板21的右侧形成有连接面,在实际连接时,将第二子板13贴合于连接子板21的右侧面,进而将二者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且在连接后可保证二者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能够稳定地接触,由此,通过连接子板21处实现支架1与车箱内板2底部的连接,防止当粘接处出现问题时,还有底部的连接子板21与车箱内板2连接可靠性的保障,提高支架1与车箱内板2的连接可靠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子板2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第二子板13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正对设置且用于穿设连接件。连接子板21的最大成型深度是50mm,可在连接子板21处连接两个螺栓4,螺栓4的一端设置有螺母42,并在第二子板13与车箱内板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41,因为考虑整体强度的情况,需要设置加强板41来增强连接子板21与第二子板13连接的可靠性。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可采用铝制材料制成,车箱内板2可采用smc复合材料制成。铝制材料比钢的减重,而车箱内板2采用smc复合材料也能降低重量,而且smc复合材料的外表面光洁度比金属件低,铝制材料和smc复合材料更利于粘接,同时smc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防紫外线的能力,良好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防腐蚀性、抗冲击性和韧性。
3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支架1与车箱内板2连接时的紧固性和可靠性,同时连接方便,且不会对于车箱内腔内的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在将该支架与车箱内板连接结构应用于整车时,可采用至少两个支架1连接支撑车箱外板,以提升车辆的车箱内板2与车箱外板的连接可靠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
征接触。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