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翼组件

文档序号:34091988发布日期:2023-05-07 03:0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翼组件

本技术涉及方程式赛车,具体涉及一种尾翼组件。


背景技术:

1、赛车包括空气动力学套件、油箱、冷却装置和发动机,油箱对发动机供油,冷却装置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发动机为赛车提供动力;空气动力学套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使得赛车拥有下压力。赛车的发动机即时提供很大动力,但是赛车如果没有足够的附着力,那么只会原地打滑,其动力性不会得到丝毫的提高。据统计,赛车大约80%的附着力是由下压力产生,剩余20%由轮胎提供。下压力不足将影响赛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2、在中国申请号为202220826413.5,公告日为2022.7.1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方程式赛车变截面尾翼,包括尾翼端板、变截面翼组和上梁翼;尾翼端板有两块,两尾翼端板对向安装,两尾翼端板的同一边角设有缺口,缺口向尾翼端板内延伸;变截面翼组和上梁翼安装于两块尾翼端板之间;变截面翼组的布置轨迹从缺口斜向延伸至尾翼端板的对角处;上梁翼安装于两尾翼端板的端角处,上梁翼的背风面与变截面翼组的迎风面相对;变截面翼组能够提升尾翼中部的气流利用率,降低赛车空气动力套件的敏感度,提升尾翼整体下压力。

3、但是该变截面尾翼不能再降低变截面主翼上表面的气流流速的同时增大变截面主翼下表面的气流流速,以提升变截面主翼上表面与变截面主翼下表面之间的压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翼组件,尾翼组件的尾翼第一襟翼抑制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气流,且加快尾翼主翼下表面的气流,增大尾翼主翼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空气压力差,空气对尾翼组件的下压力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翼组件,包括尾翼主翼和尾翼第一襟翼,尾翼主翼的两端分别设置尾翼第一端板,尾翼第一襟翼靠近前翼组件设置且与两尾翼第一端板连接,尾翼主翼和尾翼第一襟翼沿车架长度方向弧形设置;尾翼主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主翼上表面的弧度,尾翼第一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一襟翼上表面的弧度。

3、尾翼第一襟翼远离尾翼主翼的一端为尾翼阻挡端,尾翼阻挡端远离尾翼主翼的一端为尾翼导流端;尾翼阻挡端的高度高于尾翼主翼靠近尾翼第一襟翼的端部的高度,尾翼导流端的高度低于尾翼主翼靠近尾翼第一襟翼的端部的高度,且与尾翼导流端的高度高于尾翼主翼最低点的高度;尾翼导流端与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一导流口。

4、以上设置,尾翼主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主翼上表面的弧度,气流在尾翼主翼下表面的流速大于气流在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流速;进而使得尾翼主翼上表面的空气压力大于尾翼主翼下表面的空气压力,尾翼主翼下表面与尾翼主翼上表面之间形成压力差,空气对尾翼主翼产生下压力;同时通过尾翼阻挡端对进入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气流进行阻挡,减少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气流;同时尾翼导流端位于尾翼主翼的下方且与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一导流口,从尾翼第一襟翼流出的气流通过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一导流口流入尾翼主翼下表面。

5、尾翼第一襟翼抑制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气流,且尾翼第一襟翼加快尾翼主翼下表面的气流,进一步增大尾翼主翼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空气压力差;增大空气对尾翼主翼产生下压力。

6、进一步的,尾翼组件还包括尾翼第二襟翼,尾翼第二襟翼远离前翼组件设置且与两尾翼第一端板连接;尾翼第二襟翼设置在尾翼主翼上方,尾翼第二襟翼与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二导流口。

7、以上设置,尾翼第二襟翼与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二导流口;从尾翼主翼流出的气流通过尾翼第二导流口流入尾翼第二襟翼下表面,进一步增大尾翼第二襟翼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空气压力差;增大空气对尾翼第二襟翼产生下压力。

8、进一步的,尾翼第二襟翼沿车架长度方向弧形设置;尾翼第二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二襟翼上表面的弧度。

9、以上设置,尾翼第二襟翼下表面的气流流速大于尾翼第二襟翼上表面的气流流速,尾翼第二襟翼下表面与尾翼第二襟翼上表面之间形成压力差,空气对尾翼第二襟翼产生下压力。

10、进一步的,尾翼第一襟翼弧形设置;尾翼第一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一襟翼上表面的弧度。

11、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尾翼第一襟翼,尾翼第一襟翼上表面与尾翼第一襟翼下表面之间形成压力差,空气对尾翼第一襟翼产生下压力,提升空气对尾翼组件的下压力。

12、进一步的,在尾翼第二襟翼顶部、尾翼第一端板的外侧设有格尼襟翼;通过设置格尼襟翼增大空气对尾翼组件的下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主翼和尾翼第一襟翼,尾翼主翼的两端分别设置尾翼第一端板,尾翼第一襟翼靠近前翼组件设置且与两尾翼第一端板连接,尾翼主翼弧形设置;尾翼主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主翼上表面的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尾翼组件还包括尾翼第二襟翼,尾翼第二襟翼远离前翼组件设置且与两尾翼第一端板连接;尾翼第二襟翼设置在尾翼主翼上方,尾翼第二襟翼与尾翼主翼之间形成尾翼第二导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尾翼第二襟翼弧形设置;尾翼第二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二襟翼上表面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尾翼第一襟翼弧形设置;尾翼第一襟翼下表面的弧度大于尾翼第一襟翼上表面的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翼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尾翼第二襟翼顶部、尾翼第一端板的外侧设有格尼襟翼。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尾翼组件,设置尾翼第一襟翼,空气对尾翼第一襟翼产生下压力,提升空气对尾翼组件的下压力;同时尾翼第一襟翼抑制尾翼主翼上表面的气流,且尾翼第一襟翼加快尾翼主翼下表面的气流,进一步增大尾翼主翼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空气压力差;增大空气对尾翼主翼产生下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巫涛,李昊潼,何俊尚,蓝庄源,张汉平,李泽轩,黄慧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