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9107发布日期:2023-06-05 00: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辆已经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通常,在车辆生产的过程中,将车辆前端框架连接在白车身上,白车身本质为车体的框架,然后在白车身上安装电子器件、玻璃等部件,完成车辆的生产。但现有技术中,车辆前端框架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车辆的车体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前端框架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车辆的车体的强度降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

4、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间隔设置,且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的排布方向与所述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以及所述下横梁,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以及所述下横梁,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所述上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5、所述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以及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长度与所述上横梁本体的长度相等,所述上横梁本体沿所述上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开口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遮挡所述第一开口。

6、可选地,所述下横梁包括下横梁本体、第二加强板以及第三加强板,所述下横梁本体沿所述下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强板均与所述第二开口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三加强板沿所述下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加强板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加强板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

7、可选地,所述上横梁本体的中部内凹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罩锁。

8、可选地,所述上横梁本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上横梁连接件、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一下横梁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上横梁连接件、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二下横梁连接件;

10、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11、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为平板结构,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用于与车辆的车体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具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强度;

14、所述第二上横梁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具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强度。

15、可选地,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均为板式结构,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上具有第三加强结构,所述第三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的强度,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上具有第四加强结构,所述第四加强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的强度。

16、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线束安装支架,所述线束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线束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线束。

17、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连接于所述车体。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在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上横梁与下横梁间隔设置,且上横梁与下横梁的排布方向与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第二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且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沿上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因此,上横梁、下横梁、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便可以形成框架结构。由于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以及第一加强板,上横梁本体沿上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一加强板与第一开口固定连接,因此,第一加强板便可以加强上横梁本体的强度。由于第一加强板的长度与上横梁本体的长度相等,因此,在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加强板便可以遮挡第一开口,使得在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加强板均对上横梁的强度进行加强,从而使得上横梁的强度较高,即第一加强板遮挡第一开口,相当于上横梁本体与第一加强板相当于形成腔体结构,从而相比于传统的板式结构的上横梁,上横梁的强度得到提升。也即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以及第一加强板,上横梁本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开口,第一加强板固定于第一开口处,且第一加强板遮挡第一开口,从而相当于上横梁本体与第一加强板形成腔体结构,使得上横梁的截面的强度增加,进而使得上横梁的强度增加,使得车辆前端框架的强度增加,在将车辆前端框架应用至车辆之后,可以提高车辆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10)、下横梁(20)、第一连接组件(3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20)包括下横梁本体(20)、第二加强板(22)以及第三加强板(23),所述下横梁本体(20)沿所述下横梁本体(20)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容纳腔(211)以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连通,所述第二加强板(22)以及所述第三加强板(23)均与所述第二开口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板(22)以及所述第三加强板(23)沿所述下横梁本体(2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加强板(22)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加强板(23)遮挡部分所述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本体(11)的中部内凹形成安装部(101),所述安装部(101)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罩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本体(11)上设置有散热孔(110),所述散热孔(110)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的腔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上横梁连接件(31)、第一安装板(32)以及第一下横梁连接件(33),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0)包括第二上横梁连接件(41)、第二安装板(42)以及第二下横梁连接件(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2)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42)均为平板结构,且所述第一安装板(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1),所述第一安装孔(321)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连接凸台,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21),所述第二安装孔(421)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连接凸台,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凸台用于与车辆的车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横梁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板(311)以及第二连接板(312),所述第一连接板(311)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12)上具有第一加强结构(3121),所述第一加强结构(3121)用于增加所述第二连接板(312)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33)以及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43)均为板式结构,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33)上具有第三加强结构(331),所述第三加强结构(331)用于增加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件(33)的强度,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43)上具有第四加强结构(431),所述第四加强结构(431)用于增加所述第二下横梁连接件(43)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线束安装支架(50),所述线束安装支架(50)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2),所述线束安装支架(50)用于安装线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连接于所述车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车辆前端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第二连接组件;上横梁与下横梁间隔设置,且上横梁与下横梁的排布方向与上横梁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第二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且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沿上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以及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长度与上横梁本体的长度相等,上横梁本体沿上横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第一加强板与第一开口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板遮挡第一开口。使得上横梁的强度增加。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方向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