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前悬架及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9743发布日期:2023-06-05 00:3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前悬架及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前悬架及两轮车。


背景技术:

1、前悬架作为两轮电动车前部的重要部件,不仅用来支撑车前部分的重量,而且也可以减缓车辆行驶时由于道路凹凸不平、路面颠簸等引起的冲击和振动,主要包括前叉管与车轮。前悬架通常采用液压式减震系统来实现对车辆的减震作用,其中液压式减震系统主要由前叉筒的柄管、铝筒及筒内的减震弹簧、液压油、活塞杆、阀系等元件组成。当车轮受到冲击时,柄管在铝筒内做轴向伸缩运动,只能吸收该轴向上的振动,导致减震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两轮电车的前悬架减震效果一般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前悬架及两轮车。

2、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所述多摆臂机构具有第一端、第二端,所述多摆臂机构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皆与所述两轮车的前叉筒铰接,所述多摆臂机构中的两个摆臂分别与所述减震器、所述两轮车的车轮上的转轴铰接。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摆臂机构的摆臂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摆臂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与第三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摆臂的端部与所述前叉筒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的中部与所述减震器铰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中部与所述车轮铰接,所述第三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摆臂的端部与所述前叉筒铰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臂位于所述第三摆臂的上方。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臂沿着远离所述第三摆臂的方向弯曲;和/或,所述第三摆臂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方向弯曲;和/或,所述第二摆臂朝着所述前叉筒弯曲。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摆臂机构的各个摆臂为镂空结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摆臂机构的各个摆臂的应力集中区域设置有加强筋和/或圆角。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安装座及可弹性变形的减震元件;

10、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前叉筒铰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多摆臂机构铰接;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活塞杆、所述安装座抵接。

11、上述用于两轮车的减震机构,当两轮车的车轮在受到冲击时会产生跳动,多摆臂机构中与车轮铰接的摆臂也会同步跳动,该摆臂便会带动其他摆臂转动,进而带动减震器转动,即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可变的,使得减震器可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不仅仅是车辆前叉筒轴向上的振动,可大幅度提供车辆骑行的舒适度;另外,通过将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使得多摆臂机构中的摆臂在转动时不相互干涉,也可以使得减震器能够在多摆臂机构的带动下可以顺利地转动,从而可以保证减震器可有效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指减震器的轴线与前叉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12、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前悬架,包括前叉筒、车轮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

13、所述减震系统的减震器与所述前叉筒铰接,所述减震系统的多摆臂机构与所述前叉筒、所述车轮铰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系统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减震系统设置在所述车轮径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减震系统与所述车轮、对应的所述前叉筒铰接。

15、上述用于两轮车的前悬架,当两轮车的车轮在受到冲击时会产生跳动,多摆臂机构中与车轮铰接的摆臂也会同步跳动,该摆臂便会带动其他摆臂转动,进而带动减震器转动,即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可变的,使得减震器可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不仅仅是车辆前叉筒轴向上的振动,可大幅度提供车辆骑行的舒适度;另外,通过将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使得多摆臂机构中的摆臂在转动时不相互干涉,也可以使得减震器能够在多摆臂机构的带动下可以顺利地转动,从而可以保证减震器可有效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指减震器的轴线与前叉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16、一种两轮车,所述两轮车包括车把及如上述所述的前悬架,所述前悬架的前叉筒通过联板与所述车把连接。

17、上述两轮车,当车轮在受到冲击时会产生跳动,多摆臂机构中与车轮铰接的摆臂也会同步跳动,该摆臂便会带动其他摆臂转动,进而带动减震器转动,即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可变的,使得减震器可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不仅仅是车辆前叉筒轴向上的振动,可大幅度提供车辆骑行的舒适度;另外,通过将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使得多摆臂机构中的摆臂在转动时不相互干涉,也可以使得减震器能够在多摆臂机构的带动下可以顺利地转动,从而可以保证减震器可有效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指减震器的轴线与前叉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减震器(100)与多摆臂机构(200),所述多摆臂机构(20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所述多摆臂机构(200)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100)皆与所述两轮车的前叉筒(20)铰接,所述多摆臂机构(200)中的两个摆臂分别与所述减震器(100)、所述两轮车的车轮(30)上的转轴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摆臂机构(200)的摆臂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摆臂机构(200)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摆臂(210)、第二摆臂(220)与第三摆臂(230),所述第一摆臂(210)的远离所述第二摆臂(220)的端部与所述前叉筒(20)铰接,所述第一摆臂(210)的中部与所述减震器(100)铰接,所述第二摆臂(220)的中部与所述车轮(30)铰接,所述第三摆臂(230)的远离所述第二摆臂(220)的端部与所述前叉筒(2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10)位于所述第三摆臂(230)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10)沿着远离所述第三摆臂(230)的方向弯曲;和/或,所述第三摆臂(230)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摆臂(210)的方向弯曲;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20)朝着所述前叉筒(20)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摆臂机构(200)的各个摆臂为镂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摆臂机构(200)的各个摆臂的应力集中区域设置有加强筋和/或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100)包括:活塞杆(110)、安装座(120)及可弹性变形的减震元件(130);

9.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筒(20)、车轮(30)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系统(10)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减震系统(10)设置在所述车轮(30)径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减震系统(10)与所述车轮(30)、对应的所述前叉筒(20)铰接。

11.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包括车把及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前悬架,所述前悬架的前叉筒(20)通过联板(40)与所述车把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减震系统、前悬架及两轮车。该减震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多摆臂机构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减震器皆与两轮车的前叉筒铰接,多摆臂机构中的两个摆臂分别与减震器、两轮车的车轮的转轴铰接。该减震系统,当两轮车的车轮在受到冲击时会产生跳动,多摆臂机构会带动减震器转动,即减震器的轴线角度是可变的,使得减震器可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不仅是车辆前叉筒轴向上的振动;通过将减震器与多摆臂机构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使得多摆臂机构中的摆臂在转动时不相互干涉,也可使得减震器能够在多摆臂机构的带动下可以顺利地转动,可保证减震器可有效吸收和过滤多方向的振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阿帕科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