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2555发布日期:2024-02-07 13:0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照明装置,具体为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摩托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相比于汽车,摩托车具有体积小、机动性高、便于停车等优点。对于现代摩托车而言,其自身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还上升到了精神与社会文化层面,驾驶者为了追求时尚文化,体现自身个性化,在选购摩托车时不仅看重摩托车的性能质量,对车身的外观和炫酷的灯光效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摩托车制造厂商来说,光以质量性能作为产品主要卖点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将现代摩托车融入更多的美学观念、优化细节设计来提升摩托车的整体颜值和魅力。

2、在摩托车上加装氛围灯是提升车身美观性的一种方式,通常在氛围灯的灯壳内固定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led灯珠,灯珠的灯光从灯壳内向外射出后,照射到车身上的灯光接收面并被反射,从而呈现出均匀性的氛围灯光,增加摩托车的整体美观性。

3、由于车身各部位结构的差异较大,有些车身较长,所需的电路板也更长,但在电路板设计标准中,为了保证电路板的设计规范,不仅要考虑电路板能够提供足够的面积以容纳电器元件,同时对电路的走线、连接以及间隙要求(包括板边间隙、走线与连接器的间距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太长的电路板其设计时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设计难度更大,因此,在设计长度较长的灯体电路板时,设计人员通常采用拼接的方式将两个灯体进行组装,同时,为了保证灯光的连续性,两个灯体的接触面在组装时为无缝衔接,如图1所示,左灯体1和右灯体4通过设置在左灯体1端面的定位销2和右灯体4端面的定位槽对接进行限位,再用螺钉穿过连接条3上的螺钉孔后与左灯体1和右灯体4进行锁紧,实现两个灯体的拼接,从而加长了灯体的长度,但此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4、氛围灯的灯体通常安装在车身外壳上,而车身外壳的形状在设计时也需要适配车身内部的复杂结构,因此外部车身的形状通常是不规则的,导致氛围灯在车身外壳的安装部位不是呈一条规则的直线,而图1中的灯体拼接后呈条形的灯体无法适配车身形状,而如果为了使灯体适配车身,会使左灯体1和右灯体4的连接部位形成一定的夹角,但这种方式使得两个灯体之间不能无缝连接,从而影响到氛围灯光的连续性,使两个灯体连接处的灯光出现截断,破坏了整个氛围灯的灯光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及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灯体连接处出现灯光不连续、光线不均匀的缺陷。

2、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包括覆盖件和可拆卸连接在覆盖件上的多个灯体;

3、所述覆盖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下方的覆盖件上设有接收面;多个灯体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内,灯体内的灯珠与安装槽的接收面相对设置,所述接收面可以反射灯珠发出的光线;

4、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为扇形,相邻两个灯珠发出的扇形光线边缘相交处有一个光线交点,所述光线交点位于接收面的上方;

5、相邻灯体之间存在夹角,且相邻灯体之间相距最近的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灯体内其它部位各个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的垂直距离。

6、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灯带灯光衔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i、灯体安装:将多个条状灯体安装于车体的覆盖件上,且相邻灯体之间呈夹角设置;

8、ii、光线调试:对相邻灯体角度进行调试,使得相邻灯体连接处的灯珠发出的扇形光线的交点与接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灯体内其它部位各个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的垂直距离。

9、进一步,还包括如下步骤:iii、距离调试:接收面位于光线交点的下方。

10、有益效果:

11、1.为了适配不同构造的车身结构,安装槽通常为异形结构,本方案将灯体分成多个,每个灯体都能独立工作,再将多个灯体对应安装到安装槽内不同形状的各段,使得异形结构的安装槽同样能装入氛围灯,起到提升车身外观颜值的效果,同时,由于灯体内的led灯珠设有多个,每个灯珠发出的光线会照射到接收面上进行反射后形成氛围灯光,而灯光照射的截面形状呈扇形,接收面的位置又是固定的,灯光照射到接收面上的区域也是固定的,如果两个相邻灯珠相距的太远,就会使得接收面上灯光不连续、不均匀,特别是在相邻灯体的之间的转角部位,因此处的灯体外壳还占了一部分体积,导致这两个灯体内的灯珠相距的更远,此部位对应的接收面亮度更弱,是最容易凸显氛围灯光均匀性缺陷的地方,本方案对灯体内的led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的垂直距离进行了限定,使得在两个灯体之间的转角处的光线亮度更加接近于其它部位的光线亮度,缩小了氛围灯各个部位的光亮差异,从而提升氛围灯光整体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12、2.由于氛围灯主要提升摩托车外观的观赏性,因此不仅要保证灯光效果的均匀性,灯光颜色的多样性也是提升观赏性的重要因素,将灯体分为多个,就可以通过摩托车的电控系统对不同灯体的工作状态和颜色进行控制,提升氛围灯光秀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13、进一步,所述灯体上设有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灯体一体成型,所述定位柱上设有螺纹孔。

14、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定位柱用于将灯体连接到安装槽内,采用一体成型的制造方式可提升灯体的整体强度。

15、进一步,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定位沉孔,定位沉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灯体的定位柱可嵌入到定位沉孔内,螺钉从定位沉孔的背部穿入通孔后与定位柱螺钉连接。

16、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采用螺钉将灯体连接到覆盖件的安装槽内,不仅拆卸方便,螺钉从定位沉孔的背部穿入,提升了灯体正面的美观性。

17、进一步,所述安装槽包括多段,各段安装槽连通,相邻两段的安装槽形成不同的角度。

18、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安装槽的氛围了多段,不仅适配了车体内部结构,多段式的设计也让氛围灯的灯光效果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相比于单一的直线式灯体其灯光秀效果更具个性。

19、进一步,所述灯体内每个电路板的形状与对应的接收面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灯珠在电路板上的位置沿电路板的最长延展方向均布。

20、有益效果:在本方案中,为了适配车体内部结构,覆盖件上的接收面形状为异形,异形的接收面灯光照射的均匀性难以控制,而灯珠的沿电路板的最长延展方向设置可以使得接收面各部位都能够被灯光均匀照射,提升氛围灯光的整体一致性。

21、进一步,所述接收面表面区域可哑光处理,所述接收面背面的对应区域可作背涂处理。

22、有益效果:可根据覆盖件的透明度可选择性的对接收面进行哑光处理和接收面背面对应区域作背涂处理,使得覆盖件的配色能够实现多样化,接收面光线均匀度和亮度更佳,提升氛围灯光的观赏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包括覆盖件和可拆卸连接在覆盖件上的多个灯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上设有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灯体一体成型,所述定位柱上设有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定位沉孔,定位沉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灯体的定位柱可嵌入到定位沉孔内,螺钉从定位沉孔的背部穿入通孔后与定位柱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多段,各段安装槽连通,相邻两段的安装槽形成不同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内每个电路板的形状与对应的接收面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灯珠在电路板上的位置沿电路板的最长延展方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面表面区域可哑光处理,所述接收面背面的对应区域可作背涂处理。

7.一种灯带灯光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灯带灯光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灯带灯光衔接结构及方法,包括覆盖件和可拆卸连接在覆盖件上的多个灯体;所述覆盖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接收面;多个灯体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灯体内可拆卸连接有电路板;电路板上相邻两个LED灯珠发出的扇形光线边缘相交处有一个光线交点,所述光线交点位于接收面的上方;所述相邻灯体之间相距最近的LED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灯体内其它部位各个LED灯珠的光线交点与接收面的垂直距离。本发明方案可解决在异形结构的车身安装的氛围灯时,避免相邻两灯体之间的转角处出现灯光效果不连续、不均匀的问题,有效提升多段式氛围灯光的亮度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刚,武涛,李衍,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霓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