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20870发布日期:2024-01-16 12:2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务也随之呈现了爆炸式增长。为了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常由快递员驾驶快递车辆将货物从配送站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这种车辆的驾乘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文中提到的不足,例如,改善车辆的驾乘安全性。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包括:中央龙骨,整体上沿纵向延伸;车底板,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以及支撑框架,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托架和支撑架,所述托架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并且所述支撑架固定到所述托架。

3、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沿纵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并且所述支撑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上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4、优选地,所述车底板包括前底板,所述前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

5、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托架梁,所述托架梁设置在所述前底板的横向两侧且固定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更优选地,所述前底板、所述托架梁、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6、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位于横向两侧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7、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设置在底部中央的缺口,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中央龙骨配合,使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分别沿横向设置在所述中央龙骨上。

8、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缺口上方,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横向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9、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下方,位于所述缺口两侧,并且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呈п或∩形状,并且均包括第一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梁的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第一竖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配合并固定。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沿纵向的一侧是开放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配置成沿纵向与所述安装槽对齐和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配合并固定。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整体上呈筒状,顶部是开放的以允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插入,并且底部是封闭的。

13、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比所述第二支撑架更靠近所述中央龙骨的前端,所述车身还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的面向所述中央龙骨的前端的侧面。

15、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并且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

16、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架呈正方形或矩形形状,并且包括第二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竖梁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所述第三支撑架通过所述下横梁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

17、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车顶板,所述车顶板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横梁中的至少一个。

18、优选地,所述车顶板还固定到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所述上横梁。

19、优选地,所述车底板还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

20、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底板框架,所述底板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并且位于所述中央龙骨上方,所述后底板固定到所述底板框架。

21、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固定到所述底板框架。

22、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包括左车门和左侧板,所述右侧壁包括右车门和右侧板,所述左车门和所述右车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

23、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用于与所述左车门、所述右车门和所述前底板形成驾驶舱。

24、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尾门,所述尾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用于与所述隔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底板形成货箱。

25、优选地,所述车底板、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中央龙骨形成自承载式结构。

2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身,以及底盘,包括固定到所述车身的中央龙骨的前轮对和后轮对。

27、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包括车底板和支撑框架;以及底盘,包括整体上沿纵向延伸的中央龙骨,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车底板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托架和支撑架,所述托架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并且所述支撑架固定到所述托架。

28、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沿纵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并且所述支撑架包括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上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29、优选地,所述车底板包括前底板,所述前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

30、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托架梁,所述托架梁设置在所述前底板的横向两侧且固定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更优选地,所述前底板、所述托架梁、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31、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位于横向两侧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32、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包括设置在底部中央的缺口,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中央龙骨配合,使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分别沿横向设置在所述中央龙骨上。

33、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缺口上方,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横向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34、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下方,位于所述缺口两侧,并且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

3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呈п或∩形状,并且均包括第一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梁的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第一竖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配合并固定。

36、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沿纵向的一侧是开放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配置成沿纵向与所述安装槽对齐和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配合并固定。

37、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所述安装槽整体上呈筒状,顶部是开放的以允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插入,并且底部是封闭的。

38、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

3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比所述第二支撑架更靠近所述中央龙骨的前端,所述车身还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第一竖梁的面向所述中央龙骨的前端的侧面。

40、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并且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

41、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架呈正方形或矩形形状,并且包括第二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竖梁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所述第三支撑架通过所述下横梁固定到所述中央龙骨。

42、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车顶板,所述车顶板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所述横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所述横梁中的至少一个。

43、优选地,所述车顶板还固定到所述第三支撑架的所述上横梁。

44、优选地,所述车底板还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

45、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并且位于所述中央龙骨上方的底板框架,所述后底板固定到所述底板框架。

46、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固定到所述底板框架。

47、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包括左车门和左侧板,所述右侧壁包括右车门和右侧板,所述左车门和所述右车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并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

48、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用于与所述左车门、所述右车门和所述前底板形成驾驶舱。

49、优选地,所述车身还包括尾门,所述尾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用于与所述隔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底板形成货箱。

50、优选地,所述车身为非承载式车身。

51、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实现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5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支撑框架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托架和支撑架,并且通过托架固定到中央龙骨。托架和支撑架可以提供防正面撞击和侧面撞击的功能,有效地改善了车身的强度并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