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2387发布日期:2024-03-18 18:3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扰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扰流器。


背景技术:

1、汽车扰流器,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这种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三个方面的作用力,并且车速与空气阻力平方成正比,所以车速越快,空气阻力就越大。一般情况,当车速超过60公里时,空气阻力对汽车的影响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扰流器(即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托升力,控制汽车上浮,减小风阻影响,使汽车能紧贴着道路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另外,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扰流尾翼因降低空气阻力而产生的节油作用也开始凸显出来。以排气量为1.8升的轿车为例,有关数据显示,装上扰流尾翼之后空气阻力系数降低20%,在一般道路上行驶,耗油量减少或许不明显,但是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的时速行驶,则能省油14%,此时汽车尾翼的节油作用就很明显了。

2、然而,现在有的扰流器固定安装于汽车的尾部,其无法根据车速以及风速自动化展开调节。

3、因此,亟需一种扰流器,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扰流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扰流器无法根据车速和风速自动展开调节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扰流器,包括翼梢小翼以及设置于车身主体的扰流板;所述翼梢小翼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驱动组件以及伸缩组件;

3、所述伸缩组件沿其伸缩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主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板;

4、所述扰流驱动组件与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所述扰流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所述伸缩组件能够使得所述扰流板贴合于或撑开于所述车身主体。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主体上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扰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套环、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

6、所述第一滑道以及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于所述车身主体且均沿所述车身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7、所述伸缩组件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一滑道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动端以及与所述滑动端相对的且与所述扰流板铰接的连接端;所述滑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齿轮沿所述第一齿条的长度方向运动;

8、所述第一滑道具有初始端以及与所述初始端相对的终止端,所述第一齿条具有起始端以及与所述起始端相对设置的停止端;

9、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起始端;所述伸缩组件的所述滑动端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初始端,所述伸缩组件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滑道的所述终止端,使得所述扰流板贴合于所述车身主体;

1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条上从所述起始端运动至所述停止端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所述套环,所述伸缩组件能够从所述初始端运动至所述终止端,使得所述扰流板撑开于所述车身主体。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节;

12、所述伸缩节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伸缩节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套设;

13、远离所述车身主体的所述伸缩节与所述扰流板铰接,靠近所述车身主体的所述伸缩节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使得所述伸缩组件从所述初始端运动至所述终止端时,所述扰流板能够撑开于所述车身主体。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滑道设置有多个,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滑道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15、多个所述伸缩组件呈矩阵排布。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设置有4个,4个所述伸缩组件呈2×2矩阵排布;

17、沿所述车身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2个所述伸缩组件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使得同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轴能够同时驱动与之相连的2个所述伸缩组件。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器还包括平推驱动组件;

19、所述平推驱动组件与所述翼梢小翼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翼梢小翼伸出或缩回所述扰流板。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平推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驱动电机、支撑架;

21、所述扰流板对应所述翼梢小翼的位置处于所述扰流板长度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翼梢小翼通过第二连接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道,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

2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扰流板且沿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能够在所述第二齿条上运动,使得通过所述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轴带动所述所述翼梢小翼伸出或缩回所述扰流板。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翼梢小翼设置有四个,其中2个所述翼梢小翼作为一组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另外2个所述翼梢小翼作为另一组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24、组内的2个所述翼梢小翼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设置于所述扰流板的上下端面。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器还包括旋转驱动组件;

26、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以及第三驱动电机;

27、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分别套设于组内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轴,且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啮合;

28、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或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以及发动机控制器通讯连接。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3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扰流器,包括翼梢小翼以及设置于车身主体的扰流板;所述翼梢小翼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驱动组件以及伸缩组件;

32、所述伸缩组件沿其伸缩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主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板;

33、所述扰流驱动组件与所述伸缩组件连接,所述扰流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所述伸缩组件能够使得所述扰流板贴合于或撑开于所述车身主体。

34、综上,本申请中根据车辆行驶情况,可实时调节扰流板的动作,增加了车身的稳定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扰流器,包括翼梢小翼以及设置于车身主体的扰流板;所述翼梢小翼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驱动组件以及伸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上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扰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套环、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滑道设置有多个,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滑道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设置有4个,4个所述伸缩组件呈2×2矩阵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还包括平推驱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驱动电机、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梢小翼设置有四个,其中2个所述翼梢小翼作为一组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另外2个所述翼梢小翼作为另一组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还包括旋转驱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扰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以及发动机控制器通讯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扰流器。扰流器包括翼梢小翼以及设置于车身主体的扰流板;所述翼梢小翼设置于所述扰流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驱动组件以及伸缩组件;伸缩组件沿其伸缩方向的一端连接于车身主体,且另一端连接于扰流板;扰流驱动组件与伸缩组件连接,扰流驱动组件通过驱动伸缩组件能够使得扰流板贴合于或撑开于车身主体。综上,本申请中根据车辆行驶情况,可实时调节扰流板的动作,增加了车身的稳定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