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汽车车身支柱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3395发布日期:2023-09-02 11: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汽车车身支柱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以及具有该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支柱和汽车。


背景技术:

1、在汽车车身结构中,车身支撑柱位于汽车的前门、后门或者二者之间(如汽车的b柱),从车顶延伸至车底部,其作用是用来支撑车顶、车门以及装配零部件(如安全带),另外是当汽车受到来自侧面的碰撞时,起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然而现有的车身支撑柱由普通单一的热成型零件一次冲压成型,力学性能仅依靠厚度不同来实现不同区域的软硬分布,已不能满足在汽车侧碰过程中其下端变形量大以溃缩吸能、中上端变形量较小以确保人员安全的性能要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使得车身支撑柱具备不同抗拉强度的力学性能分布,满足在汽车侧碰时车身支撑柱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量,从而保证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在汽车发生侧碰时,车身支柱下端变形量较大从而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中上端变形量较小进而保护乘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该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支柱及汽车。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包括主体板和装设在所述主体板的一侧的加强板,所述主体板包括用于连接到汽车的边梁加强板的第一板段和用于连接到汽车的门槛梁的第二板段,其中所述第二板段的抗拉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板段的抗拉强度。

4、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贴附在所述第一板段上的长度大于其贴附在所述第二板段上的长度,所述加强板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板段的抗拉强度。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段包括横向的顶部段和从所述顶部段的中部凸出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板段包括横向的底部段和从所述底部段的中部凸出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互相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顶部段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的夹角与所述底部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的夹角互为补角。

7、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二板段之间的过渡段。

8、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按照所述第二板段、所述过渡段、所述第一板段的顺序逐渐减小。

9、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0mm。

10、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板的厚度为1.2mm~2.2mm。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包括内板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所述内板装设在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的一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如上述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汽车车身支柱,所述汽车车身支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汽车车身的顶部和底部。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包括主体板和加强板,通过在主体板上设计不同大小的抗拉强度的力学性能结构,当汽车发生侧碰时,主体板上的第二板段由于抗拉强度小而变形量较大进而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主体板上的第一板段与加强板的共同配合作用使得其中上端的变形量较小进而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此外,当加强板采用超高强热成型工艺制成,因其超高的抗拉强度,不仅有效地加强主体板的中上端的强度,还能减轻自身的重量,相对传统热成型工艺制成的加强板,减重效果可达20%,有益于汽车轻量化的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包括主体板(21)和装设在所述主体板(21)的一侧的加强板(22),所述主体板(21)包括用于连接到汽车的边梁加强板(51)的第一板段(211)和用于连接到汽车的门槛梁(61)的第二板段(212),其中所述第二板段(212)的抗拉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板段(211)的抗拉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2)贴附在所述第一板段(211)上的长度大于其贴附在所述第二板段(212)上的长度,所述加强板(22)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板段(211)的抗拉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211)包括横向的顶部段(101)和从所述顶部段(101)的中部凸出的第一连接段(102),所述第二板段(212)包括横向的底部段(201)和从所述底部段(201)的中部凸出的第二连接段(202),所述第一连接段(10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02)的末端互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段(101)和所述第一连接段(10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所述底部段(20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02)之间形成的夹角互为补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2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211)和所述第二板段(212)之间的过渡段(2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21)的宽度按照所述第二板段(212)、所述过渡段(213)、所述第一板段(211)的顺序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21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21)的厚度为1.2mm~2.2mm。

9.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所述内板装设在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的一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身支柱,所述汽车车身支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汽车车身的顶部和底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其包括主体板和装设在主体板的一侧的加强板,主体板包括用于连接到汽车的边梁加强板的第一板段和用于连接到汽车的门槛梁的第二板段,其中第二板段的抗拉强度小于第一板段的抗拉强度。本技术还公开了具有所述汽车车身支柱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支柱及汽车。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明,李崇,吴欢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