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7763发布日期:2023-06-28 15:4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车身设计是车辆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承担车辆的许多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把整车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同时车身框架设计应满足车身刚度、强度等的基本要求,车身刚度不足,将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舱口及行李箱口的变形,车门卡死;低刚度必然伴有低的固有频率,易发生结构共振和异响等问题;而强度不够则将引起构件出现裂纹和疲劳断裂。在经常承受交应变应力的汽车车身上,应力集中可能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框架的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内板组件,包括:侧围板结构,侧围板结构包括c柱上内板、后地板一体件和顶盖横梁,加强件结构,加强件结构包括加强件主体和上翻边,上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上端,并与加强件主体呈角度设置,上翻边与c柱上内板相连接,顶盖横梁与上翻边的上表面相贴合,加强件结构与后地板一体件相连接。

4、进一步地,上翻边与c柱上内板采用焊接相连。

5、进一步地,加强件结构与后地板一体件采用紧固件和粘胶共同作用相连。

6、进一步地,加强件结构还包括第一侧翻边,第一侧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的两侧,侧围板结构还包括侧围后上内板,第一侧翻边与侧围后上内板相连接。

7、进一步地,加强件结构还包括第二侧翻边,第二侧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的两侧,第二侧翻边低于第一侧翻边,侧围板结构还包括后轮毂包外板,第二侧翻边与后轮毂包外板相连接。

8、进一步地,加强件结构还包括第三侧翻边,第三侧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的两侧,第三侧翻边低于第二侧翻边,侧围板结构还包括后轮毂包内板,第三侧翻边与后轮毂包内板相连接。

9、进一步地,加强件结构还包括第四侧翻边,第四侧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的两侧,第四侧翻边低于第三侧翻边,侧围板结构还包括后轮罩内板,第四侧翻边与后轮罩内板和后地板一体件均连接。

10、进一步地,第一侧翻边与侧围后上内板采用焊接相连。

1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白车身,白车身包括白车身主体和设置在白车身主体上的内板组件,内板组件为上述的内板组件。

1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设置在车辆主体上的内板组件,内板组件为上述的内板组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侧围板结构通过加强件结构进行加强固定,加强件结构上部与c柱上内板相连接,加强件结构的下部与后地板一体件相连接,而且加强件结构对顶盖横梁还起到支撑作用,这样通过加强件结构可以将车身的上部至下部均连接加固,且对顶盖横梁进行支撑,加强件结构加强了车身的刚度和强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框架的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22)与所述c柱上内板(11)采用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结构(20)与所述后地板一体件(12)采用紧固件和粘胶共同作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结构(20)还包括第一侧翻边(23),所述第一侧翻边(23)位于所述加强件主体(21)的两侧,所述侧围板结构(10)还包括侧围后上内板(14),所述第一侧翻边(23)与所述侧围后上内板(1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结构(20)还包括第二侧翻边(24),所述第二侧翻边(24)位于所述加强件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二侧翻边(24)低于所述第一侧翻边(23),所述侧围板结构(10)还包括后轮毂包外板(15),所述第二侧翻边(24)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1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结构(20)还包括第三侧翻边(25),所述第三侧翻边(25)位于所述加强件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三侧翻边(25)低于所述第二侧翻边(24),所述侧围板结构(10)还包括后轮毂包内板(16),所述第三侧翻边(25)与所述后轮毂包内板(1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结构(20)还包括第四侧翻边(26),所述第四侧翻边(26)位于所述加强件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四侧翻边(26)低于所述第三侧翻边(25),所述侧围板结构(10)还包括后轮罩内板(17),所述第四侧翻边(26)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7)和所述后地板一体件(12)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翻边(23)与所述侧围后上内板(14)采用焊接相连。

9.一种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车身包括白车身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白车身主体上的内板组件,所述内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板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上的内板组件,所述内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板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板组件、白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内板组件,包括:侧围板结构,侧围板结构包括C柱上内板、后地板一体件和顶盖横梁,加强件结构,加强件结构包括加强件主体和上翻边,上翻边位于加强件主体上端,并与加强件主体呈角度设置,上翻边与C柱上内板相连接,顶盖横梁与上翻边的上表面相贴合,加强件结构与后地板一体件相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框架的刚度和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丽,罗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