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下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5132发布日期:2023-10-14 10:0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下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下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为了确保弱势族群例如老年人、身障人士或儿童获得可靠的、可持续的和先进的交通运输,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包括提高车辆装置的车体刚性。

2、现行车辆在设计上,为了提升车体强度与安全性,会强化下纵梁结构,以防止下纵梁于侧面撞击时变形。但过度提升下纵梁的强度,将使得车辆在承受后侧撞击时,大部分的撞击负载会转移到后侧架,甚至超过后侧架可承受的负载范围。在此情况下,若考虑同时将后侧架的强度提升,将提高车体结构设计的复杂度,并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包括底板、下纵梁与补片。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装置保护构件。所述下纵梁位于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底板的外侧,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补片设置于所述下纵梁上,所述补片包括接合于所述下纵梁的顶面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并接合于所述下纵梁的侧面的侧壁,且所述补片从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重叠的位置向前延伸至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片包括主体部与延伸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且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重叠,所述延伸部从所述顶壁向前延伸至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横梁,所述底板横梁设置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且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横梁上,所述延伸部向前延伸至所述底板横梁的前壁的前方。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纵梁结构还包括从所述下纵梁向后延伸的后侧架,且所述后侧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连接位于所述下纵梁内侧的所述底板横梁,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后侧架布置到所述底板横梁。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底板横梁包括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位于中央的横梁本体以及位于外侧的加宽部,所述下纵梁的横截面设有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连接所述补片,并且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横梁本体的后端对齐。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宽部的前壁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倾斜面相交。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横梁后方的骨架构件,所述骨架构件包括纵骨部与横梁部,所述后侧架包括向上朝所述骨架构件倾斜的上翘部以及位于所述骨架构件后方且具有多个脆弱部的水平部,所述补片从所述后侧架向前延伸。

8、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在下纵梁的特定位置上设置向前延伸的补片,以在车辆受到撞击时,通过所述补片向前延伸的部分来吸收撞击负载。例如,所述补片包括具有刚性差异的主体部与向前延伸的延伸部,用以在车辆受到撞击时,由刚性较低的延伸部向上翻折变形来吸收大部分的撞击负载。如此,在不变动下纵梁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强化下纵梁吸收撞击负载的能力,进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9、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包括主体部与延伸部,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且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重叠,所述延伸部从所述顶壁向前延伸至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横梁,所述底板横梁设置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且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横梁上,所述延伸部向前延伸至所述底板横梁的前壁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从所述下纵梁向后延伸的后侧架,且所述后侧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连接位于所述下纵梁内侧的所述底板横梁,所述主体部从所述后侧架布置到所述底板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横梁包括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位于中央的横梁本体以及位于外侧的加宽部,所述下纵梁的横截面设有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连接所述补片,并且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横梁本体的后端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部的前壁具有倾斜面,且所述分隔构件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倾斜面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下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横梁后方的骨架构件,所述骨架构件包括纵骨部与横梁部,所述后侧架包括向上朝所述骨架构件倾斜的上翘部以及位于所述骨架构件后方且具有多个脆弱部的水平部,所述补片从所述后侧架向前延伸。


技术总结
一种车辆的下纵梁结构,所述车辆的底板上设置有装置保护构件,而所述下纵梁结构包括下纵梁与补片。所述下纵梁位于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底板的外侧,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补片设置于所述下纵梁上,所述补片包括接合于所述下纵梁的顶面的顶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并接合于所述下纵梁的侧面的侧壁,且所述补片从所述车宽方向上与所述装置保护构件重叠的位置向前延伸至所述装置保护构件前方。如此,当车辆受到撞击时,所述补片向前延伸的部分可向上翻折变形以吸收撞击负载,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坪井渉,早川大贵,吉田晋二郎,赤羽祐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