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9820发布日期:2023-08-24 19:1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和汽车。


背景技术:

1、在项目开发初期或者性能调试阶段,原理样车的设计中以及性能匹配过程中,会对不同刚度的衬套、不同结构的衬套以及不同的硬点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多种待验证的前束调整杆方案,常规的做法是针对每种前束调整杆方案制作对应的前束调整杆样件,常规的做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无法快速进行组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和汽车,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包括连接杆模块、第一衬套模块、第二衬套模块、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连接杆模块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长度沿所述连接杆的一直径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长度沿所述连接杆的一直径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衬套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杆体、第一套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中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一套管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滑槽连接,所述第一滑槽限定所述第一连接块仅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衬套模块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杆体、第二套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中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二套管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滑槽连接,所述第二滑槽限定所述第二连接块仅能够沿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3、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杆体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第二杆体的中心轴线共线。

4、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5、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t型滑槽。

6、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座。

7、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中,所述第二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中。

8、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插销。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一配合孔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三配合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四配合孔,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模块为以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为对称面的镜像对称结构。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连接杆模块、第一衬套模块和第二衬套模块均能够进行更换,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能够进行更换,能够满足汽车的开发过程中的前束调整杆样件的快速调整需求,具有模块易于拆装、模块易于调整以及模块之间连接稳固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模块、第一衬套模块、第二衬套模块、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杆体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第二杆体的中心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t型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中,所述第二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插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一配合孔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三配合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过盈配合的第四配合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模块为以垂直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为对称面的镜像对称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后悬前束调整杆,包括连接杆模块、第一衬套模块和第二衬套模块;连接杆模块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两端;第一衬套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杆体、第一套管和第一衬套,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套管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杆体的两端;第二衬套模块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杆体、第二套管和第二衬套,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套管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体的两端;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座连接,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座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本技术中的各模块均能够进行更换,具有模块易于拆装、模块易于更换以及模块之间连接稳固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王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