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8625发布日期:2023-11-30 09:5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连接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绿色出行、锻炼身体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行车由于其可锻炼身体、代步方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成为短距离通勤、出行或旅行的优先选择。为了减小在不使用时占据的空间,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折叠自行车,但这些自行车折叠操作繁琐,且折叠后仍占据较大的收纳空间。

2、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自行车收纳的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自行车不便于收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3、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用于供第一待连接件连接;

4、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用于供第二待连接件连接;

5、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内,所述齿轮的另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内,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

6、上述连接结构,通过齿轮分别插设于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内,实现连接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通过分离第一连接块与齿轮或分离第二连接块与齿轮,实现分离第一待连接件与第二待连接件,与传统的折叠方式相比,该分离方式更容易收纳;当第一连接块与齿轮分离或第二连接块与齿轮分离时,通过调整第一待连接件与第二待连接件之间的角度,继而将齿轮插入第一连接块或将齿轮插入第二连接块,实现根据需求,调整第一待连接件与第二待连接件之间的角度。该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自行车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轮廓与所述齿轮的形状匹配,所述齿轮的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与所述齿轮的形状匹配,所述齿轮的另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9、进一步地,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面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倒扣,所述倒扣插设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卡接。

11、进一步地,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通管用于供第一待连接件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通管用于供第二连接件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抵接。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轮廓与所述齿轮的形状匹配,所述齿轮的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与所述齿轮的形状匹配,所述齿轮的另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倒扣,所述倒扣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通管用于供第一待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通管用于供第二连接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齿轮,所述第一连接块用于供第一待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用于供第二待连接件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内,所述齿轮的另一侧面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内,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本技术解决了传统自行车不便于收纳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石向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际(佛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