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机舱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1195发布日期:2023-09-24 07:4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前机舱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前机舱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上述前机舱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前机舱结构是车辆下车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前机舱内各领域零部件的同时,还起到在碰撞中吸收能量、传递能量、为车身框架提供足够的刚度等作用。

2、随着汽车设计逐渐步入高端化,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使用铸铝减震塔替代传统钣金减震塔,以提升整车轻量化。但是,现有技术中,针对左右减震塔连接结构及机舱侧向刚度的提升却没有很好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前机舱结构,以能够提升前减震塔的支撑刚度及连接刚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前机舱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机舱纵梁,连接在各侧所述前机舱纵梁上的前减震塔,以及与各侧所述前减震塔连接的前轮罩边梁;

4、两侧所述前减震塔靠近车头的一侧均设有前加强梁,两侧所述前加强梁均沿整车高度方向延伸,且两侧所述前加强梁的顶部通过减震塔连接横梁相连,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与两侧所述前轮罩边梁相连。

5、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与两侧所述前减震塔均连接;各侧所述前减震塔、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形成第一环形结构,各侧所述前减震塔、所述前加强梁、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和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形成第二环形结构。

6、进一步的,各侧所述前加强梁的底部均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机舱纵梁上,各侧所述前轮罩边梁的前端与同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各侧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所述前轮罩边梁、所述前机舱纵梁和所述前加强梁连接形成第三环形结构。

7、进一步的,各侧所述前机舱纵梁的前端分别连接有延伸梁,在整车左右方向上,各所述延伸梁连接在同侧所述前机舱纵梁朝向车外的一侧;各侧所述前轮罩边梁的前部在整车左右方向上向车内一侧弯折,并通过所述延伸梁与同侧的所述前机舱纵梁连接。

8、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之间连接有前电机横梁,所述前电机横梁的左右两端与两侧所述前加强梁的底部相连。

9、进一步的,所述前电机横梁包括扣合连接的前电机横梁上板和前电机横梁下板;所述前电机横梁上板和所述前电机横梁下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所述前电机横梁下板的左右两端与两侧所述前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前电机横梁上板的左右两端与两侧所述前加强梁连接。

10、进一步的,各侧所述前加强梁均扣合连接在同侧所述前减震塔的侧部,并与同侧所述前减震塔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和/或,所述减震塔连接横梁包括扣合连接的连接横梁上板和连接横梁下板,所述连接横梁上板和所述连接横梁下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且所述连接横梁下板连接在两侧所述前加强梁之间,所述连接横梁上板的左右两端与两侧所述前轮罩边梁连接。

11、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前减震塔上均连接有减震塔拉杆;各侧所述减震塔拉杆的前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前减震塔上,各侧所述减震塔拉杆的后端连接在前风窗下横梁上。

12、进一步的,各侧所述减震塔拉杆的前端连接在同侧所述前减震塔的顶部,并靠近同侧的所述前轮罩边梁设置;和/或,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至后,两侧所述减震塔拉杆之间的距离渐小设置。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机舱结构,通过前加强梁的设置,能够增加前减震塔的支撑刚度,并且通过减震塔连接横梁连接两侧的前加强梁与两侧的前轮罩边梁,也可增加两侧前减震塔以及前轮罩边梁之间的连接刚度与横向支撑刚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前机舱的整体刚度,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15、此外,减震塔连接横梁与两侧前减震塔均连接,并通过形成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可增加减震塔连接横梁的设置效果,同时也能够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更好地提升前机舱位置的刚度。前加强梁的底部与前机舱纵梁连接,前轮罩边梁前端与前机舱纵梁连接,并通过形成第三环形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前机舱位置的刚度。

16、其次,通过设置延伸梁,可便于实现前轮罩边梁和前机舱纵梁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能够降低前机舱纵梁的制备成本。前电机横梁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前机舱位置的y向支撑刚度,且前电机横梁与前加强梁连接,也有助于提升前减震塔的结构刚度。前电机横梁由围构形成有腔体的前电机横梁上板和前电机横梁下板构成,可保证前电机横梁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利于与前机舱纵梁以及前加强梁等的连接设置。

17、再者,前加强梁与前减震塔之间围构形成腔体,有助于提升前加强梁的加强效果。减震塔连接横梁由围构形成有腔体的连接横梁上板和连接横梁下板构成,能够保证减震塔连接横梁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利于与前加强梁以及前轮罩边梁等的连接设置。

18、另外,通过设置减震塔拉杆,可在前减震塔后侧提供支撑,有利于提升前减震塔的刚度,同时减震塔拉杆的设置,也能够在前减震塔与前风窗下横梁之间形成传力通道,有助于碰撞力向后方前风窗下横梁的传递分散。减震塔拉杆连接在前减震塔的顶部,并靠近前轮罩边梁设置,可便于减震塔拉杆与前减震塔之间的连接设置,并利于碰撞力向减震塔拉杆传导。而且,两侧减震塔拉杆之间的距离由前至后渐小设置,可利用两侧减震塔拉杆呈八字型,提升两侧减震塔拉杆的设置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前机舱结构。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前机舱结构,能够提升前机舱整体刚度,并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本技术的前机舱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前机舱纵梁,连接在各侧前机舱纵梁上的前减震塔,以及与各侧前减震塔连接的前轮罩边梁;两侧前减震塔靠近车头的一侧均设有前加强梁,两侧前加强梁均沿整车高度方向延伸,且两侧前加强梁的顶部通过减震塔连接横梁相连,减震塔连接横梁的左右两端与两侧前轮罩边梁相连。本技术的前机舱结构通过前加强梁的设置,能够增加前减震塔的支撑刚度,并且通过减震塔连接横梁连接两侧的前加强梁与两侧的前轮罩边梁,也可增加两侧前减震塔以及前轮罩边梁之间的连接刚度与横向支撑刚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前机舱的整体刚度,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贺志杰,高鹏,檀庆榜,赵彩文,郭俐彤,寇满,孙计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