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16186发布日期:2023-12-29 17:2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三轮车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三轮车,具体涉及了三轮车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1、车架是车辆主要的承载部件,其强度和疲劳寿命对车辆来说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三轮车的传动轴大多偏置于车辆一侧,这样影响平衡车辆的重量分布,从而降低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中置发动机的设置,即将发动机安装在车架的中部,例如专利cn201720605328.5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底盘,即将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前端中部的悬挂架上,通过发动机中置,使得车辆两侧受力均匀。

2、发动机在装配到车架上时,一般需要固定结构固定,例如上述专利中提出的设置在车架前端中部的悬挂架,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震动,且发动机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和车架连接的稳定性,如图9所示,现有技术中,悬挂架24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发动机16的两侧,且悬挂架24上开设有呈c字型的缺口,悬挂架24的上下两端均和发动机16固定,并使得发动机16的侧壁一定程度上卡入悬挂架24上的缺口内,进而更好的固定发动机16。但这种情况下,悬挂架24若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就很难将发动机16卡入悬挂架24内,因此就需要先将发动机16装配卡入悬挂架24上后,再将悬挂架24装配到车架上。悬挂架24装配至车架上时,需要保证悬挂架24位于车架的中部,避免悬挂架24移位,但由于悬挂架24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发动机16的两侧,在连接单侧的悬挂架24时,就还需要托着另一侧的悬挂架24,装配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轮车车架结构,以解决需要保证悬挂架位于车架的中部,避免悬挂架移位,装配不便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三轮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前端中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悬架结构,车架本体后端设有后桥减震结构;悬架结构包括两根支撑臂、可拆卸连接在两根支撑臂上的悬臂以及固定在悬臂上的托架,托架用于和发动机连接固定,托架固定在悬臂正中部,悬臂搭设在支撑臂上端并和支撑臂连接;车架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结构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壁固定有用于和支撑臂连接的安装块,安装块呈u字型且开口朝向平行于发动机传动轴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支撑臂的两端卡入安装块内,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支撑臂端部开设有用于和第一连接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还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的定位销。

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托架设置于悬臂的中部,发动机连接至托架上,即可位于悬臂的中部,将支撑臂连接至悬臂上,上述过程中,发动机均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装配,而不需要托起发动机。

6、将支撑臂装配至车架本体上时,将支撑臂两端从上方插入到安装块内,先托起支撑臂一端,使得支撑臂该端卡入安装块内,并插入定位销,然后再托起支撑臂另一端,安装该端的定位销。支撑臂受到安装块侧壁、定位销的限位,对支撑臂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可以开始将支撑臂固定至车架本体上。

7、本方案中,通过安装块侧壁、定位销对支撑臂进行预定位,然后在固定支撑臂和车架本体,避免该过程中支撑臂移位。

8、进一步,悬臂设有两根,且两根悬臂上的托架相对设置,两个托架之间形成安装发动机的安装位。

9、进一步,悬臂和支撑臂之间设有减震垫。

10、进一步,第一连接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支撑臂的轴向。

11、进一步,悬臂的两端延伸至车架本体两侧处,并搭设在车架本体上。

12、进一步,后桥减震结构包括安装在车架本体上的减震组件、支撑组件,减震组件设于后桥上端并用于从后桥上方对后桥运动进行缓冲,支撑组件用于从后桥下方对后桥进行支撑;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以及竖直部,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分别固定在竖直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位于竖直部的两侧;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后桥、第一水平部上。

13、进一步,支撑组件包括托臂和连接座,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在后桥上;托臂包括连杆、加强杆以及连接在连杆、加强杆之间的加强块,加强杆一端和加强块固定,加强杆另一端和第二水平部铰接,连杆中部和加强块固定,连杆两端分别和第二水平部、连接座活动连接。

14、进一步,连接座纵截面呈u字型,且连接座两侧的间距大于连杆的宽度,连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座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内径,还包括用于插入通孔、第二安装孔内的连接销,连接销和通孔间隙配合,连接销的两端分别伸出连接座两侧的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15、进一步,连接座上开设有供后桥卡入的第一凹槽;连杆上开设有供后桥卡入的第二凹槽,连接座两端均和连杆连接。

16、进一步,加强块横截面呈三角形。



技术特征:

1.三轮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前端中部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悬架结构,车架本体后端设有后桥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结构包括两根支撑臂、可拆卸连接在两根支撑臂上的悬臂以及固定在悬臂上的托架,托架用于和发动机连接固定,托架固定在悬臂正中部,悬臂搭设在支撑臂上端并和支撑臂连接;车架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结构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壁固定有用于和支撑臂连接的安装块,安装块呈u字型且开口朝向平行于发动机传动轴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支撑臂的两端卡入安装块内,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支撑臂端部开设有用于和第一连接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还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的定位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设有两根,且两根悬臂上的托架相对设置,两个托架之间形成安装发动机的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和支撑臂之间设有减震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支撑臂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两端延伸至车架本体两侧处,并搭设在车架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减震结构包括安装在车架本体上的减震组件、支撑组件,减震组件设于后桥上端并用于从后桥上方对后桥运动进行缓冲,支撑组件用于从后桥下方对后桥进行支撑;车架本体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以及竖直部,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分别固定在竖直部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位于竖直部的两侧;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后桥、第一水平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托臂和连接座,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在后桥上;托臂包括连杆、加强杆以及连接在连杆、加强杆之间的加强块,加强杆一端和加强块固定,加强杆另一端和第二水平部铰接,连杆中部和加强块固定,连杆两端分别和第二水平部、连接座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纵截面呈u字型,且连接座两侧的间距大于连杆的宽度,连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连接座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内径,还包括用于插入通孔、第二安装孔内的连接销,连接销和通孔间隙配合,连接销的两端分别伸出连接座两侧的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供后桥卡入的第一凹槽;连杆上开设有供后桥卡入的第二凹槽,连接座两端均和连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横截面呈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轮车车架结构,悬架结构包括两根支撑臂、可拆卸连接在两根支撑臂之间的悬臂、固定在悬臂上的托架,托架用于和发动机连接固定,托架固定在悬臂正中部,悬臂搭设在支撑臂上端并和支撑臂连接;车架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结构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固定有用于和支撑臂连接的安装块,安装块呈U字型,支撑臂的两端卡入安装块内,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支撑臂端部开设有用于和第一连接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还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的定位销。采用本技术的方案,可以解决需要保证悬挂架位于车架的中部,避免悬挂架移位,装配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鑫国宝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