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7507发布日期:2023-12-30 12:5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儿童滑板车领域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儿童滑板车,一种是带把手儿童滑板车,即滑手板,其包括滑板、与滑板连接的可转动的连接杆,与连接杆的顶部连接的把手,通过连接杆控制滑板转向;另一种是传统儿童滑板车,仅包含滑板部分。

2、两种滑板车均适合儿童玩乐和短程出行,但是侧重点不同:带把手儿童滑板车易上手,滑行更轻松;传统儿童滑板车更利于培养儿童平衡感。对于两者都有需求的儿童来说,需要购买和携带两款儿童滑板车,增加了负担和成本。

3、所以提出一种既可以作为滑手板,又可以变成传统儿童滑板的滑板车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使得滑板车既可以做滑手板式滑板车,也可以作为传统滑板的滑板车,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包括车杆组件、滑板座和车轮组件,所述车杆组件与滑板座转动连接,所述车轮组件设置于滑板座底部,所述滑板座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车杆组件能通过缩短收纳于收纳槽中,以实现滑手板和滑板之间的形态切换。

3、本申请通过设置可伸缩的车杆组件和收纳槽的设置,使本申请能在滑手板和滑板之间切换,能够使本申请一板两用。

4、优选的,所述车杆组件包括把手、支撑杆和杆套,所述杆套套设在支撑杆外,所述支撑杆和杆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端部正交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把手。

5、本申请通过在连接件的两端设置转动的把手,来实现把手的收纳和伸张,既能实现滑手板状态时,能够实现人手支撑,又能实现把手的收纳,转换成滑板状态。

6、优选的,所述滑板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覆盖于收纳槽上方。

7、本申请通过第二盖板,当采用带把手儿童滑板车形态时,可以防止盖板对杆套可能产生的装配干涉。

8、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中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杆套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内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车轮组件。

9、本申请通过内圈的上下两侧的连接,使得当采用带把手儿童滑板车形态时,可通过转动车杆组件,从而带动安装座及前轮组的转动,实现转向操作;又使得当采用传统儿童滑板车时,因车杆组件被固定收纳在收纳槽内,从而防止安装座带动前轮组转动。

10、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还设置有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上接触连接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

11、本申请利用滑板座上的支撑台阶,对合上的盖板及第二盖板进行支撑,以保护测车杆组件的同时,还用于支撑人脚。

12、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盖板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第一安装孔转动连接;

13、所述第一盖板上远离第一安装柱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盖板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中。

14、本申请通过设置以上安装柱和安装孔能够更好的实现盖板之间的连接,并能通过扯拽第二盖板来掀开第一盖板,使车杆组件的收纳和展开过程较为简单。

15、优选的,所述杆套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插销孔,所述支撑杆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插销孔内。

16、本申请通过设置插销孔和第一弹性件的设置,实现支撑杆和杆套的配合实现车杆组件的伸缩和固定限位。

17、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两端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每个把手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安装柱与第三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第四安装孔内。

18、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连接件和把手的连接,能够实现对把手的伸展与折叠,滑手板状态下对把手伸展,第二弹性件安装与第四安装孔内,当要切换滑板状态时,则需要通过缩短第二弹性件后,旋转把手,使把手与手杆平行或紧贴手杆。

19、优选的,所述杆套下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安装座上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三弹性件安装在第五安装孔中来实现车杆组件的转动;

20、所述安收纳槽一端设置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设置在第五安装孔的两侧。

21、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和第五安装孔的配合安装,实现车杆组件的直立和收纳,即车杆组件的旋转,来完成两种形态上的切换,以及切换状态后车杆组件的固定,且第五安装孔至少设置4个,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对称设置,一边两个,操作槽的设置是为按压第三弹性件提供操作空间。

22、优选的,所车轮组件包括前轮组和后轮组,所述前轮组与轴承内环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组设置于滑板座的后端,且所述后轮组与滑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23、所述轴承外环外固定套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滑板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4、本申请通过设置在前轮组上设置轴承,其目的在于导向和方向控制。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设置滑板上的收纳槽和盖板,对支撑杆和把手进行收纳,完成在滑手板和滑板之间的切换,实现两种滑板车形式,减少了不同类型滑板车的携带负担和购买成本,通过各个安装孔和弹性件对支撑杆、把手进行折叠收纳和释放,便于操作,既能在滑手板状态下通过转动轴承实现支撑杆带动前轮组转动,又能在滑板状态下通过对支撑杆的收纳固定,实现传统滑板模式下前轮的固定转向。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杆组件、滑板座(35)和车轮组件,所述车杆组件与滑板座(35)转动连接,所述车轮组件设置于滑板座(35)底部,所述滑板座(35)上设置有收纳槽(80),所述车杆组件能通过缩短收纳于收纳槽(80)中,以实现滑手板和滑板之间的形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杆组件包括把手(60)、支撑杆(55)和杆套(50),所述杆套(50)套设在支撑杆(55)外,所述支撑杆(55)和杆套(50)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55)上端部正交有连接件(101),所述连接件(10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把手(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座(3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盖板(32),所述第一盖板(32)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二盖板(30),所述第二盖板(30)和第一盖板(32)覆盖于收纳槽(80)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80)内设置有装配孔(85),所述装配孔(85)中设置有轴承(95),所述轴承(95)内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0),所述安装座(140)与杆套(50)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轴承(95)内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车轮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80)内还设置有支撑台阶(82),所述支撑台阶(82)上接触连接有第一盖板(32)和第二盖板(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8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83),所述第一盖板(32)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柱(90),所述第一安装柱(90)与第一安装孔(83)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3、5或6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50)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插销孔(100),所述支撑杆(55)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00),所述第一弹性件(200)设置于插销孔(10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1)两端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15)和第四安装孔(210),所述每个把手(60)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弹性件(205),所述第三安装柱与第三安装孔(21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05)安装于第四安装孔(2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50)下端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20),所述安装座(140)上有第五安装孔(130),所述第三弹性件(120)安装在第五安装孔(130)中来实现车杆组件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车轮组件包括前轮组(15)和后轮组(20),所述前轮组(15)与轴承(95)内环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组(20)设置于滑板座(35)的后端,且所述后轮组(20)与滑板座(35)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两用滑板车,包括车杆组件、滑板座和车轮组件,所述车杆组件与滑板座转动连接,所述车轮组件设置于滑板座底部,所述滑板座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车杆组件能通过缩短收纳于收纳槽中,以实现滑手板和滑板之间的形态切换,本申请通过设置滑板上的收纳槽和盖板,对车杆和把手进行收纳,完成在滑手板和滑板之间的切换,实现两种滑板车形式,减少了不同类型滑板车的携带负担和购买成本,通过各个安装孔和弹性件对车杆、把手进行折叠收纳和释放,便于操作,既能在滑手板状态下通过转动轴承实现车杆带动前轮组转动,又能在滑板状态下通过对车杆的收纳固定,实现传统滑板模式下前轮的固定转向。

技术研发人员:计苏燕,俞佳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计苏燕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