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8922发布日期:2024-04-18 11:21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行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电动自行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1、后视镜是电动自行车上的一个配件,骑行者能通过后视镜查看骑行车辆后方的视野,进而确保车辆在转向时不会与其它车辆造成冲突。

2、后视镜依靠镜面反射增加骑行者查看到的视野,由于骑行者自身也会对反射产生遮挡,因此左右的后视镜的位置会延伸至比身体还宽的地方,因此后视镜的位置会凸出电动自行车车身。

3、在公共场所中,电动自行车的停靠位置通常不是单独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之间的位置经常会很靠近,使得后视镜容易相互碰撞,从而增大后视镜的损坏概率。

4、本申请提供了—种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自行车后视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包括连接座和镜主体,镜主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连接座开设有贯穿连接座的穿口,所述支撑杆穿过穿口并与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座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杆形成供滑块滑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控制滑块滑动的控制件。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镜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包括受力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受力部之间相连接,所述抵接部和受力部之间组合形成供支撑杆穿过的滑动口,所述抵接部和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抵接部形成有圆弧面一,所述限位槽底部形成有圆弧面二。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连接座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用于对受力部进行吸引。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部与受力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支撑杆侧壁相接触。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呈弧形结构。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朝向镜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用于与镜主体接触。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电动自行车启动后,电磁铁会通电,使得抵接部滑入至限位槽内,限制支撑杆的滑动,镜主体会在支撑杆的作用下保持位于电动自行车车身的侧边处,电动自行车不启动时,电磁铁断电,利用配重块以及圆弧面一和圆弧面二之间的作用,抵接部会滑出至限位槽外,支撑杆会进行滑动,使得镜主体朝靠近连接座的方向滑动,使得镜主体不容易与周围的物体产生碰撞,增加对镜主体的保护。



技术特征:

1.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包括连接座和镜主体,镜主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开设有贯穿连接座的穿口,所述支撑杆穿过穿口并与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座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杆形成供滑块滑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控制滑块滑动的控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远离镜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受力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受力部之间相连接,所述抵接部和受力部之间组合形成供支撑杆穿过的滑动口,所述抵接部和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抵接部形成有圆弧面一,所述限位槽底部形成有圆弧面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连接座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用于对受力部进行吸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与受力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支撑杆侧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呈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朝向镜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用于与镜主体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电动自行车后视镜,属于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座和镜主体,镜主体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连接座开设有贯穿连接座的穿口,所述支撑杆穿过穿口并与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座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杆形成供滑块滑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控制滑块滑动的控制件。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后视镜,电动自行车不骑行时,镜主体会朝靠近电动自行车车身的中心处移动,使得电动自行车周围的物体和车辆不容易与镜主体接触,增加对镜主体得到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庆,林锦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江海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