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辐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9015发布日期:2024-01-16 11:1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辐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辐运输,具体为一种轮辐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轮辐是保护车辆车轮的轮圈和辐条的装置,其特征是一对圆形罩板,罩板的直径大小和轮圈的直径大小相接近,罩板的中央有大于车轮转动轴的孔,在罩板接近边缘的部分有孔口,罩板的边缘有环形轮板,轮板的曲面能与轮圈的曲面紧密贴合。

2、在汽车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轮辐,因此轮辐的运输装置由此而生,现有的运输装置大多为推车式运输,无法具体的针对轮辐这类产品进行有效运输,如大量轮辐在运输卸料时常需要人工进行卸料,长时间的勾腰去搬运放置于底部的轮辐产品,易增加疲惫感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轮辐运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具备有效运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运输装置无法针对性的对轮辐这类产品进行有效运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包括装载箱体,所述装载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装载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结构;

3、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与装载箱体底部固定安装的连接仓,所述连接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滑移块,两个所述滑移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铰扣,两个所述铰扣的外表面均转动安装有承重推杆;

4、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有开设于装载箱体内部的嵌设槽,所述嵌设槽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装载箱体外部的丝杆,所述装载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数量为三个的支柱组件;

5、所述支柱组件包括有放置柱,所述放置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延伸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盖筒槽,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延伸柱的外部活动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内部的调节球头,所述空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球头内部的h型杆,所述h型杆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弹力簧,所述弹力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连接柱的外壁和调节球头的内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放置柱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放置柱的内表面均与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7、进一步,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柱的底部与装载箱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三个所述放置柱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扣,所述承载板通过转扣与承重推杆铰接。

8、进一步,所述承载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表面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放置柱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9、进一步,所述装载箱体的内底壁开设有与嵌设槽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矩形槽相对应。

10、进一步,所述盖筒槽从侧面看呈环形,所述调节球头靠近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调节球头与盖筒槽相对。

11、进一步,所述延伸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调节球头尺寸大小相适配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组成一组卡装组件,所述卡装组件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呈竖直方向分布。

12、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装载箱体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嵌设槽与丝杆组成一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装载箱体的四角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轮辐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有调节结构与辅助结构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将承载板进行升降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搬运者长时间勾腰搬运轮辐而增大疲惫感的问题,同时还可将放置柱的高度延伸以及位置进行左右调节,实现对不同尺寸大小的轮辐放置,且在一定程度上加载轮辐的数量进行搬运,使得装载箱体的运输效果达到最大化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包括装载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装载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辅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放置柱(3301)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放置柱(3301)的内表面均与丝杆(3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柱(3301)的底部与装载箱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三个所述放置柱(3301)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承载板(34),所述承载板(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扣,所述承载板(34)通过转扣与承重推杆(2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4)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表面分别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放置柱(330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箱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与嵌设槽(31)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矩形槽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槽(3304)从侧面看呈环形,所述调节球头(3306)靠近连接柱(3303)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调节球头(3306)与盖筒槽(3304)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柱(330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调节球头(3306)尺寸大小相适配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组成一组卡装组件,所述卡装组件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呈竖直方向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装载箱体(1)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嵌设槽(31)与丝杆(32)组成一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分别位于装载箱体(1)的四角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辐运输装置,包括装载箱体,所述装载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装载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与装载箱体底部固定安装的连接仓,所述连接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滑移块。该轮辐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有调节结构与辅助结构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将承载板进行升降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搬运者长时间勾腰搬运轮辐而增大疲惫感的问题,同时还可将放置柱的高度延伸以及位置进行左右调节,实现对不同尺寸大小的轮辐放置,且在一定程度上加载轮辐的数量进行搬运,使得装载箱体的运输效果达到最大化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蕊,刘凤芹,徐栋,李玉明,王海杰,王金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滦县聚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