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4497发布日期:2024-02-02 21:5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agv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1、agv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具有其他车辆所不具有的运载优势,正在逐步普及到各行各业中。

2、如图1所示,传统的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的结构,包括一个用于走线及走油管的钣金件。钣金件的高度高于上盖板的高度。因为钣金件不能承受力,其安装结构不能拖着工件,影响了agv的整体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下凹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油嘴漏出的油嘴孔,所述油嘴孔的两侧分别设置1个过线孔,所述油嘴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油嘴旋转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包括盘面,所述盘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上层护板连接的连接螺栓孔,所述盘面下端纵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侧限位块,两个侧限位块分别置于油嘴的两侧且均具有间隙;所述上盖板的端面上、位于绕线槽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开口的、连通绕线槽与上盖板外侧的线槽和油管槽,位于绕线槽的左侧设置有接近传感器线槽、位于绕线槽右下侧设置有编码器线槽。

3、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于上盖板上方的上层护板。

4、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护板为铁板或聚氨酯板。

5、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吊耳,两个吊耳分别设置在两个对角处。

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护板上设置有吊耳孔,两个吊耳分别从相应位置的吊耳孔处伸出。

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限位块外侧与盘面下端面之间均连接1块斜加强筋。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结构中,将走线、走油管等结构设置为槽状结构,上盖板能够安装在车体框架上,上盖板能够直接承载工件,起到主要承载功能,提高了整体的承载能力;另外,设置对油嘴旋转进行限制的限位盘,能够有效避免限位盘自由旋转,从而避免了油管旋转缠绕。另外,采用此结构降低了agv的整体高度,使得agv可以在空间小、重载型环境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下凹的绕线槽(3),所述绕线槽(3)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油嘴漏出的油嘴孔(4),所述油嘴孔(4)的两侧分别设置1个过线孔(8),所述油嘴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油嘴旋转的限位盘(5),所述限位盘包括盘面,所述盘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上层护板连接的连接螺栓孔(51),所述盘面下端纵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侧限位块(53),两个侧限位块(53)分别置于油嘴的两侧且均具有间隙;所述上盖板的端面上、位于绕线槽(3)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开口的、连通绕线槽(3)与上盖板外侧的线槽(1)和油管槽(2),位于绕线槽(3)的左侧设置有接近传感器线槽(7)、位于绕线槽(3)右下侧设置有编码器线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上盖板上方的上层护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护板(9)为铁板或聚氨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吊耳,两个吊耳分别设置在两个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护板(9)上设置有吊耳孔,两个吊耳分别从相应位置的吊耳孔处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限位块(53)外侧与盘面下端面之间均连接1块斜加强筋(5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型驱动轮总成上盖板结构,所述上盖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下凹的绕线槽,所述油嘴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油嘴旋转的限位盘;所述上盖板的端面上、位于绕线槽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向上开口的、连通绕线槽与上盖板外侧的线槽和油管槽,位于绕线槽的左侧设置有接近传感器线槽、位于绕线槽右下侧设置有编码器线槽。本申请提供的结构中,将走线、走油管等结构设置为槽状结构,上盖板能够安装在车体框架上,上盖板能够直接承载工件,起到主要承载功能,提高了整体的承载能力;另外,设置对油嘴旋转进行限制的限位盘,能够有效避免限位盘自由旋转,从而避免了油管旋转缠绕。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勇,刘宝春,孔亮,杨国安,靳跃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