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抬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3650发布日期:2024-05-17 12:28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辙机抬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转辙机抬杆,具体是一种转辙机抬杆。


背景技术:

1、转辙机一般指转辙器,是道岔的转换装置,用来实现转换道岔、锁闭道岔及反映道岔尖轨所处的位置。

2、在转辙机安装施工作业及二次倒运时,现场工人都是采用抬杆直接抬运的方式对转辙机进行转运,而转辙机自身重量基本在160kg以上,通常需要四人合作搬运,在上下车及穿越股道的施工现场道路平坦性较差,作业时十分不便,且容易因手滑或地形原因脱手,造成转辙机坠落损坏等;另外,现有的抬杆在进行转辙机的转运时,通常是将抬杆与转辙机的连接端口处限位卡合实现,但是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抬动抬杆的四个人紧密配合,否则,抬杆与转辙机的连接处出现松口时,就会造成抬杆与转辙机连接处之间的分离,造成转辙机因受力不均而跌落,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辙机抬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转辙机抬杆在实现转辙机的转运时,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低落摔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转辙机抬杆,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抬杆,两组所述第一抬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抬杆的尾端螺纹对接第一连接槽设置有连接段,所述第一抬杆的外侧可拆卸卡合有第二抬杆,所述第一抬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二抬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座设置有固定段,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另一侧设置有夹紧板,所述支撑板上配合夹紧板设置有移动驱动结构。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对称铰接在夹紧板远离固定板一侧的两个驱动杆,每个所述驱动杆的尾端均设置有驱动块,两个所述驱动块之间设置有同步相向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杆和驱动块的配合实现夹紧板的移动驱动。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同步相向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且远离固定板一侧的两组安装座,两组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轴承结构设置有双向螺杆,并配合双向螺杆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驱动块螺纹套设在所述双向螺杆上,通过调节把手、双向螺杆以及固定座的配合实现两个所述驱动块之间的同步相向驱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紧板和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提高固定板和夹紧板的表面防滑性。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抬杆的侧边设置有卡合座,所述卡合座上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与第二抬杆匹配,便于第二抬杆在第一抬杆一侧的可拆卸安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移动轮,所述第二抬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移动轮,便于转辙机在转运过程中的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抬杆的自由端垂直设置有抬动把手,所述抬动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进一步加强转辙机在转运时的抬动稳定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槽之间螺纹连接,实现第一抬杆与支撑板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提高转辙机在转运时的灵活性。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抬杆,两组第一抬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实现转辙机在转运时的放置,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抬杆的尾端螺纹对接第一连接槽设置有连接段,通过将连接段螺纹旋拧在第一连接槽内,可以实现第一抬杆与第一连接座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抬杆与支撑板之间的可拆卸稳定连接,这样便于在不使用时,第一抬杆在支撑板上的拆卸,同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卡合连接,稳定性更好,不会出现第一抬杆与支撑板之间意外断开的情况,提高转辙机在转运时的稳定性。

13、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抬杆的外侧可拆卸卡合有第二抬杆,第一抬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第二抬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座设置有固定段,通过将固定段螺纹安装在固定座上可以实现第二抬杆在第一抬杆底部的可拆卸安装固定,这样,在需要时,可以将第二抬杆竖直的安装在第一抬杆的底部,从而对第一抬杆进行辅助支撑,提高转辙机在转运时的支撑稳定性和使用灵活性。

14、3、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另一侧设置有夹紧板,通过夹紧板和固定板的配合可以实现转辙机在进行转运时在支撑板上的夹紧固定,这样可以提高转辙机在支撑板上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掉落损伤的情况。

15、4、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与夹紧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驱动杆、驱动块、安装座、双向螺杆以及调节把手,驱动块螺纹套设在双向螺杆上,这样,在实现夹紧板的移动驱动时,旋拧调节把手,通过调节把手带动双向螺杆转动,通过双向螺杆与驱动块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使得两个驱动块在双向螺杆上做同步相向运动,从而可以通过驱动块的移动可以推动驱动杆的移动,通过驱动杆的移动推动夹紧板的移动,使得夹紧板可以向固定板靠近,通过夹紧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转辙机在支撑板上的放置稳定性,从而实现转辙机在转运时的抬动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跌落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辙机抬杆,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抬杆(1),两组所述第一抬杆(1)上设置有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第一连接座(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所述第一抬杆(1)的尾端螺纹对接第一连接槽(4)设置有连接段(5),所述第一抬杆(1)的外侧可拆卸卡合有第二抬杆(6),所述第一抬杆(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7),所述第二抬杆(6)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座(7)设置有固定段(8),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9),另一侧设置有夹紧板(10),所述支撑板(2)上配合夹紧板(10)设置有移动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对称铰接在夹紧板(10)远离固定板(9)一侧的两个驱动杆(11),每个所述驱动杆(11)的尾端均设置有驱动块(12),两个所述驱动块(12)之间设置有同步相向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相向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板(2)且远离固定板(9)一侧的两组安装座(13),两组所述安装座(13)之间通过轴承结构设置有双向螺杆(14),并配合双向螺杆(14)设置有调节把手(15),所述驱动块(12)螺纹套设在所述双向螺杆(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板(10)和固定板(9)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防滑垫(16),所述防滑垫(16)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杆(1)的侧边设置有卡合座(18),所述卡合座(18)上开设有卡合槽(19),所述卡合槽(19)与第二抬杆(6)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移动轮(20),所述第二抬杆(6)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移动轮(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杆(1)的自由端垂直设置有抬动把手(22),所述抬动把手(22)上设置有防滑套(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4),所述第二连接座(24)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5),所述连接段(5)与第二连接槽(25)之间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辙机抬杆,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抬杆,两组第一抬杆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抬杆的尾端螺纹对接第一连接槽设置有连接段,第一抬杆的外侧可拆卸卡合有第二抬杆,第一抬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第二抬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座设置有固定段,支撑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另一侧设置有夹紧板,支撑板上配合夹紧板设置有移动驱动结构,本技术对于转辙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装稳定性好,且使用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毛酩涵,白永杰,肖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