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4909发布日期:2024-05-20 11:5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车厢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厢,特别涉及一种车厢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厢式货车又叫厢式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作高效、运输量大、下雨淋不湿货物、充分利用空间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2、一般地,厢式货车的车尾部设置有雨檐结构,以避免雨水进入车厢内造成货物损坏。但是,现有的雨檐结构往往设置于车顶部并凸出于车顶部,这种结构的风阻较大,使得车辆的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结构,旨在降低车辆的行驶阻力,降低车辆的能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厢结构,包括:

3、车厢本体,包括顶板、前板、两侧板、底板以及后门,所述顶板、所述前板、两所述侧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后门合围构成容纳空间,以供装载货物;以及

4、遮雨组件,连接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后门的一端,所述遮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遮挡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沿所述车厢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顶板延长线的下部。

5、可选地,所述遮挡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后门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可选地,所述遮挡部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靠近所述侧板设置,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三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侧板铆接。

8、可选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遮挡部为一体结构。

9、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铆接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板铆接。

10、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前板通过顶横梁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顶横梁倒圆角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前板通过立柱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立柱倒圆角设置。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厢结构和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厢结构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将车厢结构的遮雨组件安装在车厢本体的顶板上,并使得遮雨组件中的遮挡部的最高高度低于顶板的高度,从而使得遮挡部避开迎风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遮雨组件凸出顶板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使得遮挡部避开迎风面,从而减小了整车的风阻压力,降低了整车的行驶阻力,降低了整车的能耗,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经济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后门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靠近所述侧板设置,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侧板铆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遮挡部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铆接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板铆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通过顶横梁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顶横梁倒圆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通过立柱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立柱倒圆角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厢结构和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厢结构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车厢结构和车辆,其中,车厢结构包括车厢本体和遮雨组件,车厢本体包括顶板、前板、两侧板、底板以及后门,所述顶板、所述前板、两所述侧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后门合围构成容纳空间,以供装载货物。遮雨组件连接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后门的一端,所述遮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遮挡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沿所述车厢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顶板延长线的下部。本技术技术方案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阻力,降低了车辆的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强,施泉有,王彦彬,梁依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8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