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边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99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边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自行车边车为一种自行车附设运载装置。
中国专利局公告文件GG85201900提供的“全折叠式自行车边车”,是由座椅、底盘、车轮及附件组成,通过双耳座与自行车连接。这种自行车边车只能在与自行车连接后使用而不能独立工作,而且由于边车车轮为一个,使其平稳性和载重量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边车的缺点,提供一种既能与自行车连接用以运载物体,又能脱离自行车独立工作的自行车边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自行车边车由箱体1、底盘3、前连杆6、后连杆7和车轮组成。车轮包括两个同样规格的车轮4和车轮5,两个车轮并列于底盘3的下方,通过轴套11和支架9与底盘3相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箱体1的前箱板2呈“U”形曲面,其底边与箱体1的底板绞链,侧边与箱体1的左右侧箱板通过各自边沿焊有相互错开的短管,以销钉穿过短管连接。其后连杆7的一端可焊接调节板8,调节板8通过螺母和焊接在底盘3上的螺杆使之与底盘3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自行车边车,既可与自行车连接,用以人载物,也可以独立作为运载工具使用。本自行车边车可与不同轮径的自行车配合使用,结构简单,装拆容易,功能较多,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图1为自行车边车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轮与底盘连接示意图(仰视)。
图3为实施例2所述车轮与底盘连接示意图(仰视)。
图中1-箱体,2-前箱板,3-底盘,4-车轮,5-车轮,6-前连杆,7-后连杆,8-调节板,9-支架,10-限位块,11-轴套,12、13、14、15-圆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自行车边车工作情况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当自行车边车通过前连杆6、后连杆7使之与自行车连接;车轮4、车轮5通过轴套11和焊接在轴套11上的支架9,支架9通过底盘3上的圆孔12、13固定在底盘3上,使车轮4、车轮5并列于底盘3远离自行车一侧的下方。此时本自行车边车可借助自行车行进动力运载小孩或相应物体。如再将前箱板2与箱体1的左右侧箱板脱离连接并向前下方倒置,由焊接在底盘3的前左右角下方的限位块10限位,此时自行车边车可乘坐成人或运载相应物体。在上述连接关系的基础上,如箱体1的后箱板设计成可以向后方倒置或取掉,则本自行车边车可运载较长的物体。
实施例2当将自行车边车的前连杆6和后连杆7与自行车脱离连接,将支架9通过底盘3上的圆孔14、15固定在底盘3上,使车轮4、车轮5并列于底盘中心部位下方。此时本自行车边车可独立作为平车使用,运载人或相应物体。
本自行车边车中的调节板8由螺母和底盘3上的螺杆固定在底盘3上,旋松螺母可将调节板8上下调节,从而满足后连杆7可与不同轮径的自行车联接。当调节调节板8的上下位置和调节前连杆6与底盘3连接位置的夹角,则可保证车轮4、车轮5和自行车的车轮处于同一平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边车,由箱体1、底盘3、前连杆6、后连杆7和车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轮为两个同样规格的车轮4、车轮5、两个车轮并列于底盘3的下方,通过轴套11和支架9与底盘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中的前箱板2呈U形曲面,其底边与箱体1中的底板绞链,其侧边与箱体1中的左右侧箱板通过各自边沿焊接有相互错开的短管,以销钉穿过短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7的一端焊接有调节板8,调节板8通过螺母和焊接在底盘3上的螺杆使之与底盘3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边车,由箱体、底盘,前连杆、后连杆和车轮组成,其特点是车轮为两个同样规格的车轮,可以并列安装在底盘一侧下方,也可以并列安装在底盘中心下方,箱体的前箱板可脱离左右侧箱板向前下方放置,后连杆通过调节板与底盘连接。本自行车边车可由自行车联动,也可脱离自行车独立作为平车使用,本自行车边车可与不同轮径的自行车配合使用,结构简单,装拆容易,功能较多,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K27/00GK2051953SQ89201730
公开日1990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3日
发明者张力 申请人:张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