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365阅读:20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力车。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昔日作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已逐渐为摩托车、轿车及其他的动力车辆所取代,而自行车则摇身一变成为平常缺少运动的人们之休闲运动工具,但在众多之各种自行车,诸如一般的脚踏车、跑车、协力车和越野车等,其驱动原理长久以来从未有何突破,均利用坐于座垫上的骑乘者用脚踩动脚踏板而传动链条藉以驱动车轮前进,但站在健身运动的立场,此种传动方式因为骑者系安稳地乘座于座垫上仅利用双脚上下交替不停地踏动脚踏板,严格来说,只有双腿是处于运动状态,未能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而且,对于将骑自行车当成休闲活动的人而言,一直呆板的坐着而只不断地踏动双腿,无疑地相当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使人提不起劲儿,此外,习用脚踏车之传动原理,利用链条与两链轮来传动,构件数量多且需较高的精密度,因此制造成本亦偏高。这样,对制造者而言,增加生产之成本,对消费者而言,维护保养亦较为麻烦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深具趣味性弹力车,其摒弃传统脚踏车使用链轮、链条之驱动原理,而以崭新之驱动型态和结构,以达到更理想之运动效果,并提高运动的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弹力车,其构造比目前习用的脚踏车更为精简,无需使用链条及链轮,其制造成本得以降低,亦便于使用者的维护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弹力车,其构造形状突破传统之窠臼,而能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而提高消费者之购买欲望。
本实用新型的弹力车是通过如下结构方式得以实现的它含有一车架体、一枢接于车架体前端之前轮、一后轮及一传动力装置,该车架体之前叉部与后叉部间之预定高度设有一踏板,而该后轮之轮毂偏心地枢接于后轮,该传动装置含有二传动板、二导柱及两弹簧,其中该传动板一端轴枢于该轮毂之两侧端,另一端则枢接于该车架体后叉部之连接片上,该导柱一个端藉一耳件而可摆动地枢接于该传动板的适当位置,并使另一端自该后叉部上定位片的穿孔穿出一预定长度,而该弹簧则套于该导柱上,并分别顶持于该耳件及定位片上,凭借上述之构造,当健身者在该踏板上弹动时,该传动装置即将人体弹动力转变为后轮之回转力,而驱动车体前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传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4、5及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传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大致含有一车架体10、一前轮20、一后轮30及一对称之传动装置40;其中该车架体10主要包含有一前叉部11以枢接前轮20,前叉部11之顶端系套入一前管12,并与手把13枢接;该前管12又固接一向后向下延伸之斜管14并弯折一水平部15而与一后叉部16相连接,该水平部上则固接一略呈矩型并与地面相距一安全高度之踏板18,该踏板18系供操作者人体站立于其上,其距地面高度尽量降低,以使其重心降低,使能安全地站立于其上;请参看图2及图8所示,该后叉部16略呈U形,其开口末端两侧各成向下斜度地固接一连接片161,该连接片161的末端则设有一接孔162,而于该后叉部16末端之适当位置上垂直固接一定位片17,该定位片17并穿设有一穿孔171;该后轮30由预定数目之辐条31以将一轮毂32与一轮胎钢圈33相枢接成一体,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该轮毂32是偏心地轴枢于后轮30之上,亦即利用具有不同长度之辐条31相配合地枢接而使该轮毂32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该轮毂32装设于距轴心约为外缘半径三分之一处并定位,而为使该后轮30在转动时所产生的应力能平均分布于每根轴条31上,各辐条31并非垂直设于轮毂32与钢圈33之间,而设计成每根轴条31均自轮毂32以适当的斜度延伸至钢圈33上定位,而且,如图7所示,每根辐条之倾斜度亦非相同,乃系相互调配各以适当的斜度延伸,以使其能于该后轮30回转时平均分担所产生之应力,使该后轮30转动时受力平均;除此之外,亦可利用塑胶一次成型来制成该轮圈与轮毂辐条部分,或是用铝合金一次成型之整片式后轮,即无辐条长短不一、不易配装的缺点,而同样可使该后轮30达到受力平均的目的;此外,该轮毂32之两侧是借该传动装置40而与该后叉部16的末端相枢接;该传动装置40用于将人体弹动力转变为后轮的回转动力,请参阅图2及图8所示,该传动装置40主要包含有二传动板41、二导柱42及两弹簧43,其中该传动板41之一端是轴枢于该后轮30之轮毂32,并以该轮毂为轴心而自由摆动回旋,该传动板41的另一端一针形轴承411而套接于一支轴412上,该支轴412再套入该后叉部16末端之连接片161的接孔162位置而定位,并利用一垫圈163使传动板41与连接片161分隔,最后在该支轴412之末端设有螺纹位置螺接一螺帽164而使各元件稳固定位,而该传动板41与连接片161则能相对旋动;该导柱42大致呈圆杆形,其一端固接一耳件421而以可自由摆动地枢接于该传动板41上之适当位置,并使该导柱之另一端穿出于上述后叉部16之定位片17上之穿孔171预定长度;该弹簧43具有适当的强度,其套设于该导柱42上,并使两端分别顶持于该耳件上,藉上述导柱42与弹簧43之设置,可控制该传动板41之摆动轨迹并提供一缓冲作用,如
图1所示,该传动装置40之各构件相对称地分别枢接于轮毂两侧的相对位置,这样,即能将后轮30与后叉部16相结合以成一完整之弹力车,另外,需阐明的是,该后叉部16需预留适当之长度,俾使该后轮30能顺畅地回转前进。
利用上述组合结构,当运动者踏置于踏板18上作弹动动作时,其弹动中产生之动力即借助该传动装置40而转变为驱动该后轮30回转前进之回转动力;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40及所配合之驱动原理乃为一创新之构造设计,现特将本实用新型之传动关系予于详细说明于后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弹力车时,运动者首先双手握于手把13,一脚踏于地面上以支持身体重量,另一脚则踏于踏板18上,然后往前推动车体,由于此时车体几乎处于无负载状态,故后轮30轻易地开始转动而产生回转惯性,平衡后再将原踏于地面上之一脚踏上踏板18,即能启动车体前进,并顺利踏上车体之上,此原理与启动一般习用之脚踏车雷同,启动习用脚踏车,亦是双手握于手把,一脚踏于地面上,一脚踏于曲柄之踏板上,借置于地面上之一脚对地面施力而使车体前进,平衡后再跨上车体上;运动者亦可将车体往前推进,使后轮之轮毂32转至较高位置,并使之处于倾向往前转下之状态,然后一脚先踏上踏板施力使后轮30开始回转前进,产生回转惯性,即可将另一脚踏上踏板18而启动该弹力车前进,此原理亦与另一种启动习用脚踏车之方法相似,其是先跨坐于脚踏车座垫上,一脚支撑于地面,另一脚使曲柄之踏板转至较高位置,然后用脚施力以启动车子前进。
当车子启动后,请参阅图3所示,当该轮毂32约正位于11点钟之A位置时,踏板18则位于接近最高点,此时踏于踏板18上之运动者即施力往下压动,借其体重及瞬间之反作用力而施于该踏板18的下压力量即经由后叉部16及传动装置40之传动板41而于后轮30上产生一逆时针方向之切线转矩,同时,人体重量及向下施压之反作用力将使后叉部16之连接片161与传动板41相靠近,而压缩该弹簧43呈压缩状态以储存部分之位能,并提供一项缓冲作用,如图4所示,凭借人体下压产生之能量转变为该轮子之转动惯性,而使后轮30产生继续向逆时针方向回转之倾向,此时该踏板18约位于最低位置,该弹簧43亦发生作用而产生一欲伸展之弹性回复力以将先前储存之能量释放,而使得后叉部16与传动板41呈分离状态,从而另后轮30继续回转,此时,运动者亦停止对踏板18之下压施力,同时依人体力学,双膝微弯以储存部分能量,而该轮毂32则受弹簧43弹力由B位置转至如图5所示之C位置,进而转至如图6所示之D位置,此时弹簧43已完全伸张,而踏板18亦上移至较高位置,然后,借助后轮30从A位置回转至D位置的转动惯性,即自然带动该后轮30轮毂32由D位置回转至A点起始位置(如
图1),使后轮30连贯顺畅地回转一圈,此时运动者再继续对踏板18施以下压力量即能继续驱动后轮30回转,这样,只要运动者在踏板18上反覆不断地进行上述之弹动行程,即能达到驱动车体前进之目的(如图7所示),当然,运动者在踏板18上弹动频率加快,弹力车之行进速度亦随之增加,反之亦然。
如上所述之弹力车,由于运动者是站立于踏板18上,双手握持手把13支撑并控制行进方向,借助不断之弹动,驱使车体前进,其需双手、腰部及双腿配合运动,运动效果远较习用自行车为佳,且骑乘习用自行车仅是双脚呆板地踏动,若当为一种休闲活动实乏味之至,而本实用新型则深具趣味性及刺激性,可提高健身者之运动乐趣,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驱动原理与一般之自行车大异其趣,正可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其又省却了链条及链轮等需要较高精密度及维护保养之零件,而以传动板、导柱及弹簧等易于生产之零件代替,降低生产成本,即有更佳之健身效果及趣味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使其踏板18之重心尽量降低,配合其后轮毂32之装配位置,使健身者站立之踏板18位置上下升降之幅度约为5公分左右,使该弹力车行进时无安全上之顾忌,而却能充分享受骑乘时的那份乐趣,当然,本实用新型之使用亦可如其他运动器具设置专用场地,以消除其他安全的顾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弹力车其特异之空间型态与国内外所得之资料未有雷同,且确能达到提高运动效果及趣味的进步性攻效。
权利要求1.一种弹力车,其含有一车架体、一枢接于车架体前端之前轮、一后轮及一传动力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该车架体之前叉部与后叉部间之预定高度设有一踏板,而该后轮之轮毂系偏心地枢接于该后轮,该传动装置包含有二传动板、二导柱及两弹簧,其中该传动板一端轴枢于该轮毂之两侧端,另一端则枢接于该车架体后叉部之连接片上,该导柱一端借助于耳件而可摆动地枢接于该传动板之适当位置,并使另一端自该后叉部上定位片之穿孔穿出一预定长度,而该弹簧则套于该导柱上,并分别顶持于该耳件及定位片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力车,其含有一车架体、一枢接于车架体前端之前轮、一后轮及一传动力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该车架体之前叉部与后叉部间之预定高度设有一踏板,而该后轮之轮毂系偏心地枢接于该后轮,该传动装置含有二传动板、二导柱及两弹簧,当健身者在一踏板上弹动时,所述传动装置即将人体弹动力转变为后轮之回转力,而驱动车体前进,以新的驱动形态和结构,达到更理想的运动效果。
文档编号B62M23/00GK2052746SQ8921535
公开日1990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11日
发明者吴家祥 申请人:吴家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