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重叟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52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重叟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供休息和锻炼用的家庭用具,尤其是一种可通过零部件的组合变换,满足人们从婴儿至老年期间多种需要的多功能用具。
市场上的童车种类繁多,但大都功能单一,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多功能童车,但也不外乎具有儿童睡、躺、坐、学步、骑等几种功能,孩子大了以后就要自动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机械结构组合原理,通过零部件简单拆装变换即可实现卧车、躺卧车、坐车、站车、摇篮、学步车、三轮车、翘翘板、单杠、秋千、双杠、摇椅、躺车、靠背推椅、鞋架、茶几、杂物架、成人床十八种功能,以供人们终生使用的多功能童叟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多功能童叟车主要包括车架、躺板、床帏、行走轮等,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由以下几大类零件组成a、车架由外骨架、内骨架和直杠铰接而成,外骨架的上端装有长活动板、长挂杆、长挂钩和挂环,内骨架的上端装有短活动板、短挂杆和短挂钩,躺板由躺靠板、踏脚板和加长板铰接而成,踏脚板通过支承片和吊耳装在内骨架上,躺靠板挂在挂环上,床帏套挂在直杠、长挂钩和短挂钩上,外骨架和内骨架的下端分别设有长轴、短轴和行走轮;b、外骨架上可通过插锁铰接鞍座,鞍座内设有垫板,枷板卡在直杠和长挂钩上,枷板上装有安全带;
c、外骨架和内骨架的下端可插接弯管,以取代行走轮;d、配有可组合成三轮车的宽扶手、窄扶手、拉杆、挂杆座、前叉、前叉座、支承圈、锁紧圈、脚踏和驱动轮;e、配有可组合成躺椅、翘翘板、秋千、成人床、茶几等的活动杆、十字架、椅子布、长阶梯螺钉、短阶梯螺钉、带羽螺钉和面板等。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童卧车的基础上,只需经过简单的拆装组合,就能变换出童卧、躺卧、坐、站、摇篮、学步、骑、翘翘板、单杠、双杠、秋千、摇椅、躺车、靠背推椅、鞋架、茶几、杂物架和成人床等十八种功能的用具,满足了人们从婴儿至老年期间休息和锻炼的多种需要,实现了一车多用的目的,达到了省材料、省费用、省存放场地的效果。另外,该车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拆装方便、造型美观,经久耐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童卧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躺卧车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坐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作站车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作摇篮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作学步车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作三轮车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作翘翘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作秋千、单杠和双杠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作摇椅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作躺车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作靠背推椅用时的结构示意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作鞋架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作茶几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作杂物架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作成人床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参照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多功能童叟车共有以下零部件外骨架1、长活动板2、内骨架3、短活动板4、弯管5、直杠6、短挂钩7、长挂钩8、枷板9、鞍座10、垫板11、安全带12、宽扶手13、窄扶手14、拉杆15、拉杆座16、前叉17、前叉座18、支承圈19、锁紧圈20、踏脚板21、躺靠板22、加长板23、支承片24、吊耳25、挂环26、长挂杆27、短挂杆28、长轴29、短轴30、活动杆31、十字架32、驱动轮33、行走轮34、床帏35、椅子布36、鞍座插锁37、长阶梯螺钉38、短阶梯螺钉39、带羽螺钉40、脚踏41、面板42。
功能一童卧车(见
图1)车架由外骨架1、内骨架3和直杠6铰接而成,外骨架1的上端装有长活动板2、长挂杆27、长挂钩8和挂环26,内骨架3的上端装有短活动板4、短挂杆28和短挂钩7,躺板由躺靠板22,踏脚板21和加长板23通过铰页连接而成,踏脚板21通过支承片24和吊耳25装在内骨架3上,躺靠板22挂在挂环26的下环上,床帏35套在直杠6上,两端扣挂在长挂钩8和短挂钩7上,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下端分别装有长轴29、短轴30和行走轮34。
功能二躺卧车(见图2),零部件组成与
图1相同,只需将挂环26的上环挂住躺靠板22的左端即可。
功能三坐车(见图3),主要零部件组成与
图1大致相同,只需将床帏35沿直杠6向左收缩形成一个盛物袋,将躺靠板22、加长板23分别向逆、顺时针方向合拢,连同踏脚板21一起逆时针旋转180°,通过吊耳25与内骨架3固定,鞍座10与外骨架1铰接,并插上鞍座插锁37,垫板11置于鞍座10内,枷板9卡在直杠6和长挂钩8上,枷板9上挂有安全带12。
功能四站车(见图4),零部件组成与坐车基本相同,只需将垫板11取下,拔出鞍座插销37,将鞍座顺时针方向旋转90°,并插入插锁37即可。
功能五摇篮(见图5),零部件组成与
图1基本相同,只需将外骨架1和内骨架3下端的长轴29,短轴30和行走轮33卸下,插接上弯管5即可。
功能六学步车(见图6),由宽扶手13、窄扶手14、拉杆15、前叉17、长轴29和短轴30组成框架,长轴29和短轴30上装有行走轮34,枷板9嵌压在宽扶手13和窄扶手14顶部即可。
功能七儿童三轮车(见图7),在鞍座10的底部装上拉杆座16和窄扶手14,拉杆15的一端与拉杆座16固定,另一端和窄扶手14的一端套在短轴30上,短轴30上装有两个行走轮34,鞍座10的左端侧壁上装有前叉座18,将驱动轮33和脚踏41夹在两个前叉17中间,将支承圈19套在前叉17上穿入前叉座18,锁紧锁紧圈20,将宽扶手13卸去两个活节后套在前叉17上锁紧即可。
功能八翘翘板(见图8),将外骨架1和内骨架3用长阶梯螺钉38连接,宽扶手13和窄扶手14及十字架32通过短阶梯螺钉39分别固定在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上方,鞍座10的两梯形侧面分别插入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夹缝中用长轴29穿过即可,内骨架3和外骨架1的端部分别装有短活动板4,短挂杆28、长活动板2和长挂杆27。
功能九秋千、单杠、双杠(见图9),通过长挂杆27控制外骨架1的宽度,弯管5分别固定在外骨架1和内骨架3和末端,短挂杆28控制弯管5的宽度并固定拉杆15,拉杆15的另一端与内骨架3连接,用一根直杆6固定在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上方即构成单杠,用两根直杠6平行固定在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上方即构成双杠,用两根相同长度的绳子将垫板11悬吊在直杠6上即构成秋千。
功能十摇椅(见
图10),摇椅架由骨架3、短活动板4、短挂杆28、外骨架1、长活动板2、长挂杆27组装而成,内骨架3和外骨架1的下端装有弯管5,外骨架1的下端还装有活动杆31和短挂钩7,椅子布36挂在长挂杆27和短挂杆28上,外骨架的两侧还可装上宽扶手13和窄扶手14作为扶手。
功能十一躺车(见
图11),将
图10中的弯管5凸起部位向上装,将活动杆31换成长轴29,内骨架3的下端再装上短轴30,然后装上四个行走轮34即可。
功能十二、靠背推椅(见
图12),在
图11躺车的基础上将外骨架1前移一个安装孔位置与内骨架3铰接,取下长挂杆27穿入椅子布36的第二套孔装回外骨架1即可。
功能十三、鞋架(见
图13),将宽扶手13、窄扶手14和直杠6、拉杆15组装成架子,上面铺上踏脚板21和躺靠板22即成。
功能十四茶几(见
图14),在
图1童卧车的基础上将长轴29、短轴30、行走轮34、挂环26和床帏35拆除,将长活动板2和短活动板4转到水平位置固定,将面板42架在直杠6上即成。
功能十五杂物架(见
图15),用短轴30、长轴29和弯管5将宽扶手13和窄扶手14连接即构成一个杂物架,为了牢固起见,可将拉杆15装上起支承作用。
功能十六成人床(见
图16),零部件组成与图8的翘翘板基本相同,只需将长轴29拆下,将宽扶手13和窄扶手14与鞍座10同向安装,并在短挂杆28和长挂杆27上挂上椅子布36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变换组合而形成的多功能童叟车,由车架、躺板、床帏、行走轮组成,其特征在于a、车架由外骨架1、内骨架3和直杠6铰接而成,外骨架1的上端装有长活动板2、长挂杆27、长挂钩8和挂环26,内骨架3的上端装有短活动板4、短挂杆28和短挂钩7,躺板由躺靠板22、踏脚板21和加长板23铰接而成,踏脚板21通过支承片24和吊耳25装在内骨架3上,躺靠板22挂在挂环26上,床帏35套挂在直杠6、长挂钩8和短挂钩7上,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下端分别设有长轴29、短轴30和行走轮34;b、外骨架1上可通过插锁37铰接鞍座10,鞍座10内设有垫板11,枷板9卡在直杠6和长挂钩8上,枷板9上装有安全带12;c、外骨架1和内骨架3的下端可插接弯管5;d、配有可组合成三轮车的宽扶手13、窄扶手14、拉杆15、拉杆座16、前叉17、前叉座18、支承圈19、锁紧圈20、脚踏41和驱动轮33;e、配有可组合成躺椅、翘翘板、秋千、成人床、茶几等的活动杆31、十字架32、椅子布36、长阶梯螺钉38、短阶梯螺钉39、带羽螺钉40和面板42。
专利摘要一种通过零部件的组合变换,即可满足人们从婴儿至老年期间多种需要的多功能童叟车。该车主要由车架、躺靠板、踏脚板、加长板、活动板、挂杆、挂钩、吊耳、支承片、行走轮、驱动轮、鞍座、枷板、扶手、前叉、脚踏等零部件组成。该车只需经简单的拆装组合,就能变换出卧、躺卧、坐、站、摇篮、学步、骑、翘翘板、单杠、双杠、秋千、摇椅、躺车、靠背椅、鞋架、茶几、杂物架和成人床等十八种功能的用具,省材料、省费用、省场地。
文档编号B62B7/00GK2099055SQ91217660
公开日1992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0日
发明者李胜德 申请人:李胜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