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874阅读:18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爬楼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搬运工具,特别是涉及载物爬楼的车辆。
现有的爬楼车有星轮型的,对梯级的适应性较好,但使用时省力效果还欠佳。亦有双轴四轮的爬楼车,较省力,但大多结构较复杂,致使成本偏高。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对梯级适应性强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的爬楼运输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双轴四轮的爬楼车,它包括,后车轮、车座、车架、前车轮、车把,其特征在于前车轮上方的支架处设置一个能使前车轮后缩又能使前车轮复位的调节机构。由于前车轮能往后缩,所以爬楼车对不同规格的楼梯适应性较强。当爬楼车前部稍抬高时,前车轮就能沿着楼梯的踢面滑向上一格梯级。同时,前车轮复位。再稍加力压爬楼车前部时,后车轮随着滚上了梯级的高一级。这样,就能将放在爬楼车上的物品迅速方便地搬运到楼上。爬楼车的调节机构可以由支架、车架横档和连接在支架横档及车架横档上的弹簧组成。弹簧的松紧力就能满足前车轮后缩及促使前车轮复位。为了使车把和车座向车架折叠,所以车座及支架与车架的连接均为定向铰接。车把与车架的两边连接处均有二个连接点,一个为弹簧销固定的连接点,另一个为活销子连接点。这样,车把既可向内折叠,放开时又可以作抬起和压下动作。
这样的爬楼车,适应性强,结构简单,使用省力、方便。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案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一钢管弯成“U”字形,再焊上若干条横杆作为车架2。在车架的后部上方以定向铰接安装上车座3。再在车架前部安上车把5。车把与车架的两边连接处均设二个连接点,后连接点为弹簧销固定的连接点4,另一个为活销子连接点7。尔后,在车架的后端装上带轴的后车轮1;将安有前车轮10的支架9以定向铰接装上车架。最后,在支架横档11至车架横档6之间装上一条弹簧8。使用时,拉动车把,将爬楼车拉至楼梯前,当前车轮抵住楼梯第一级台阶踢面时,抬起车把,前车轮就爬上第一台阶。尔后,再稍拉动爬楼车至后车轮抵住楼梯第一级台阶踢面、前车轮即抵住楼梯第二级台阶踢面(因为前车轮能往后缩,这种状态极易办到),接着,稍抬起车把,弹簧使前车轮在第二级台阶上复位(此时后轮在第一台阶踢面上,即平地上)。再稍压车把,使车子向前,同时后车轮就能往上爬上第一个台阶。再将爬楼车拉至前车轮抵住第三级台阶踢面,后车轮抵住第二级台阶踢面(在第一台阶上)。这时,稍抬起车把,前车轮即在第三级台阶上复位。尔后,再稍压车把……就这样稍拉、稍抬、稍压地循环往复,使装载物轻易地运上楼。当不使用时,前车轮及车把可往后折,车座往前折,形成折叠式。
这样的爬楼车既可爬楼,又可在平地行驶。可以运煤气罐上楼,亦可以供旅行者在平地或过车站地道、天桥时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使用方便,省力,安放时占地面积小。
权利要求1.一种爬楼车,双轴四轮,包括后车轮、车座、车架、前车轮、车把,其特征在于前车轮上方的支架处设有一个能使前车轮后缩又能使前车轮复位的调节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车,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由支架、车架横档和连接在支架横档及车架横档上的弹簧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车,其特征在于车把与车架两边连接处均有二个连接点,其中一个连接点为弹簧销连接,另一个为活销子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爬楼车,其特征在于车座及支架与车架为定向铰接。
专利摘要一种搬运工具,特别是涉及载物爬楼的车辆。车辆双轴四轮,包括后车轮、车座、车架、前车轮、车把,其特征在于前车轮上方的支架处安设了一个能使前车轮后缩又能使前车轮复位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由支架、车架横档和连接在支架横档及车架横档上的弹簧组成。本爬楼车辆结构简单,能折叠,使用方便、省力,亦能在平地上推拉。
文档编号B62B5/02GK2113219SQ9122698
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6日
发明者胡益平 申请人:胡益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