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9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
目前习用的可换向、收合婴儿车1(如附图1所示),包括有一把手杆11,其上部套设有握持套垫111并在两侧铆设两定位环(图未示)以供冂形换向拉杆(图未示)穿套后再于该冂形换向拉杆的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固定片(图未示)的上部铆合,另外该把手杆11的两内侧并各设有两个分别穿过换向定位片两滑槽的定位销,而该把手杆11的两内侧下方则分别藉由垫套115分别与上置架14的底端两外侧枢接,且分别设有弹簧卡块116以卡设弹簧的一端;一换向拉杆(图未示),呈冂形,其两端穿过把手杆11两侧的定位环,且其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定位片上方铆设在把手杆11的两内侧;两换向定位片(图未示),分别由上部铆设在把手杆11两侧,其下部分别卡设有弹簧(图未示)的一端,再藉由弹簧的一端卡设在把手杆11两内侧的弹簧卡块116上;两上置架14,其底端分别藉垫套115与把手杆11的下部两内侧枢接,且上置架14的下部的两内侧分别有铆设一锁固有支撑片16的背靠分段器141与收合脚踏杆(图未示)的两侧固定片(图未示),另外,上置架14的内侧适当位置并分设有垫体142以分别与后脚辅助杆(图未示)两侧上部及两背靠辅助侧杆(图未示)的两侧下部铆合枢接,该两上置架14的外侧上部分别固定有换向定位座(图标),且在上置架14的上端两侧穿套有前顶篷杆(图未示),另外,该两上置架14的内侧预定位置与两侧扶手杆(图未示)的后端枢接固定;两侧扶手杆(图未示),后端分别与上置架14的两内侧枢接,而其前端则分别与后脚17的内侧枢接;两支撑片16,分别锁固在背靠分段器141上;一后脚17,在其两内侧近上方部位与两侧扶手杆的前端枢接,并另外在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铆设有前后脚接合片171,而其中该前后脚接合片171并设有一换向定位卡块179,且在该后脚的两内侧亦分别藉体(图未示)与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枢接,该后脚脚17的两侧下方亦分别铆设固定有后脚活动轮座19;两后脚活动轮座19,分别铆合固定在后脚17的两侧下部,分别供后轮轴杆32两端贯穿,且分别枢设有后轮31并分别各设置有后脚刹车(图未示);两前脚23,分别由其上部外侧与前后脚接合片171枢接,而该两前脚23的下部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231铆合固定并套有一滑块(图未示);两前脚活动轮上座231,分别与前脚23下部铆合固定,且该前脚活动轮上座231的内侧并藉由垫体(图未示)与前脚辅助杆两侧前部枢接;
两前脚活动轮中座232,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231固定;两前脚活动轮下座233,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中座232固定,且其上方与前脚活动轮中座232之间设有橡胶臂避震块(图未示),另外在该两前脚活动轮下座233的下部分别供前脚轮轴杆234贯穿并在左、右分别枢设有两前轮25;一前脚辅助杆(图未示),其前部藉垫体(图未示)分别与两前脚23的内侧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图未示)的前方两侧枢接;一后脚辅助杆(图未示),其前方两侧与前脚辅助杆的两端尾部枢接,而其两外侧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图未示)与后脚17的两内侧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并设有收合定位卡榫(图未示),以供收合脚踏杆(图未示)两侧固定片的卡固,另外,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上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两侧的上置架14枢接;一收合脚踏杆(图未示),其两侧具有固定片,并由两侧固定片分别铆设在两侧的上置架14下部,且其中该两侧的固定片上部具有卡沟,而两侧固定片的下部则分别钩设弹簧的一端;一背靠分段拉杆(图未示),其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贯穿靠杆下方两侧的槽孔(图未示)与背靠分段器141的上方槽孔,且分别钩设着弹簧(图未示)的另一端,另外其上方横杆两端则穿套背靠杆(图未示)的两内侧;一背靠杆(图未示),其两侧下方分别铆接在两侧的背靠分段器141上,而其上方两内侧则与背靠辅助杆(图未示)的下部两侧枢接;一背靠辅助杆(图未示),其下部两侧与背靠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上部两侧分别与背靠辅助侧杆枢接;两背靠辅助侧杆(图未示),其上部分别与背靠辅助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下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上置架14的两内侧枢接;一脚踏网(图未示),由其上方的横杆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23的内侧面;一脚踏网辅助杆(图未示),由其上方横杆的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23内侧面预定位置;若干铆钉95;藉由上述构件的组合,当使用者欲更换把手杆11的方向时则将换向拉杆向上拉即可进行换向,而又当欲收合时则用脚踩收合脚踏杆(图未示)即可进行收合。上述习用产品存在有如下缺点1、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皆需经切管、弯折、成形、烤漆等加工程序,非常麻烦,且采用空心铁管其强度差,安全性低。
2、太多地方必须使用铆钉来铆接,其除了构件繁杂以外,众所周知只要有一部位铆合不良,很容易造成不良品。
3、由于构件多而繁杂,相对增加加工工时与成本,且零件管理上很不方便。
4、太多铁材料的构件,相对刮伤小孩的机会会增大。
5、所需劳工多。目前劳工的管理、成本造成制造业者很大的困难,而此种习用产品结构无形中增加了对劳力的需求,相对降低了业者对于国际外销市场的竞争能力。
6、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等相关部位的塑料材料与铁材料相互间的接合容易产生磨擦而形成间隙产生摇动公差而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其部分构件采用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结构,以节省装配工时与减少构件及加工程序并减少不良品,相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而使该产品具有争取外销的竞争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包括一把手杆,其上方套设有握持套垫并在两侧铆设两定位环以供冂形换向拉杆穿套,该冂形换向拉杆的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固定片的上部铆合,另外该把手杆的两内侧并各设有两个分别穿过换向定位片两滑槽的定位销,而该把手杆的两内侧下部则分别藉垫套分别与两上置架的底端两外侧枢接,且分别设有弹簧卡块以卡设弹簧的一端;一换向拉杆,呈冂形,其两端穿过把手杆两侧的定位环,且其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定位片上部铆设在把手杆两内侧;两换向定位片,分别由上部铆设在把手杆两侧,其下方分别卡设有弹簧的一端,再藉由弹簧的一端卡设在把手杆两内侧的弹簧卡块上;两上置架,底端分别藉垫套与把手杆的下部两内侧枢接,且该两上置架的下方部位的两内侧分别铆设有锁固有支撑片的背靠分段器,并铆设有收合脚踏杆的两侧固定片,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内侧适当位置并分设有垫体以分别与后脚辅助杆的两侧上部及两背靠辅助侧杆的两侧下部铆合枢接,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外侧上部分别设有换向定位座,且在该两换向定位座的上端具有一顶篷座且与前顶篷杆的下部的顶篷角度调整座两侧枢接,并在该换向定位座上部设有孔座以供后顶篷杆的两下部插置,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内侧预定位置与两侧扶手杆的后端枢接固定;两侧扶手杆,后端分别与两上置架的两内侧枢接,而其前端则分别与后脚的内侧枢接;一后脚接合杆,呈冂形,其两端分别接合有后脚的前端开口;两后脚,由前端开口分别与后脚接合杆接合,且在其两内侧近上方部位与两扶手杆的前端枢接,另外在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外侧面接近上方部位设有一后脚定位卡块的一前后脚接合片,而且在该后脚的两内侧亦分别藉垫体与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枢接,另外,该后脚的两侧下部亦分别设有后脚活动轮座以再分别配合后轮轴杆两端枢设有后轮并设置有后脚刹车;两前脚,分别由其上方外侧与前后脚接合片枢接,而该两前脚的下方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与活动轮中座套设有一滑块,另外,藉该活动轮中座与活动轮下座结合后再藉该活动轮下座配合前轮轴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两前轮;一前脚辅助杆,其前部藉垫体分别与两前脚的内侧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的前部两侧枢接;一后脚辅助杆,其前方两侧与前脚辅助杆的两端尾部枢接,而其两外侧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与后脚的两内侧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并设有收合定位卡榫以供收合脚踏杆两侧固定片卡固,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上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两侧的上置架枢接;一收合脚踏杆,其两侧具有固定片,并由两侧固定片分别铆设在两侧的上置架下部,且其中该两侧的固定片上方具有卡沟,而两侧固定片的下方则分别钩设弹簧的一端;一背靠分段拉杆,其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贯穿背靠杆下部两侧的槽孔与背靠分段器的上方槽孔,且分别钩设着弹簧的另一端,另外其上方横杆两端则是穿套在背靠杆两内侧;一背靠杆,其两侧下部分别铆接在两侧的背靠分段器上,而其上方两内侧则与背靠辅助杆的下部两侧枢接;一背靠辅助杆,其下方两侧与背靠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上方两侧则分别与背靠辅助侧杆枢接;两背靠辅助侧杆,其上部分别与背靠辅助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下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两上置架的两内侧枢接;一脚踏网,由其上方的横杆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的内侧面;一脚踏网辅助杆,由其上部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的内侧面预定位置;所述把手杆,其与上方的握持套垫以及下方两侧的弹簧卡块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上置架与其下方的背靠分段器、支撑片及上方的换向定位座为塑料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两前脚与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上座、前脚活动轮中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两后脚与上方的前后脚接合片及该接合片的后脚定位卡块以及下方的后脚活动轮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
其中的前脚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下座,其轮轴孔座呈长椭圆状,以供前轮轴杆穿设及弹簧设置于其上。
其中的后脚下方所一体成型的后脚活动轮,其轮轴孔座呈长椭圆状,以供后轮轴杆穿设及弹簧设置于其上。
其中的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的塑料材料为尼龙塑料或PP耐冲击塑料或者刚性塑料。
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习用产品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前脚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下座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后脚接合杆与后脚接合及下方的后轮活动轮座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2~图4A、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包括有一把手杆5,其上方套设有握持套垫52并在两侧铆设两定位环53以分别供冂形换向拉杆12穿套,该冂形换向拉杆12的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定位片13的上部铆合。另外该把手杆5的两内侧并各设有两个分别穿过换向定位片13两滑槽的定位销(图未示),而该把手杆5的两内侧下部则分别藉垫套(图未示)分别与两上置架61的底端两外侧枢接,且分别设有弹簧卡块516以卡设弹簧(图未示)的一端;一换向拉杆12,呈冂形,其两端穿过把手杆5两侧的定位环53,且其下方两侧分别与换向位片13上部铆设在把手杆5两内侧;两换向定位片13,分别由上方铆设在把手杆5两侧,其下部分别卡设有弹簧(图未示)的一端,再藉由弹簧的另一端卡设在把手杆5两内侧的弹簧卡块516上;两上置架61,底端分别藉垫套(图未示)与把手杆5的下部两内侧枢接,且该两上置架61的下方部位的两内侧分别设有锁固有支撑片613的背靠分段器612并铆设有收合脚踏杆28的两侧固定片281,另外该两上置架61的内侧适当位置并分设有垫体(图未示)以分别与后脚辅助杆27的两侧上部及两背靠辅助侧杆35的两侧下部枢接,另外,该两上置架61的外侧上部分别设有换向定位座611且在该两换向定位座611的上端具有一顶篷座64与前顶篷杆38的下部的顶篷角度调整座381两侧枢接,并且该两换向定位座611上部设有孔座6141以供后顶篷杆39的两侧一部391插置,另外,该两上置架61的内侧预定位置与侧扶手杆15的后端枢接固定;两侧扶手杆15,后端分别与两上置架61的内侧枢接,而其前端则分别与后脚8的内侧枢接;一后脚接合杆9,呈冂形,而其两端分别接合有后脚8的前端开口819;两后脚8,系由前端开口819分别与后脚接合杆9接合,且在其两内侧近上方部位与两扶手杆15的前端枢接,并另外在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外侧面接近上方部位设有一后脚定位卡块85的前后脚接合片,且在该后脚8的两内侧分别藉垫体84与后脚辅助杆27的两外侧枢接,并且该后脚8的两侧下方亦分别设有后脚活动座82以再分别配合后轮轴杆32两端枢设有后轮31并设置有后脚刹车(图未示);两前脚7,其分别由其上部外侧与前后脚接合片81枢接,而该两前脚7的下部则分别与前活动轮上座71与前脚活动轮中座72套设有一滑块74,另外前脚7并藉该活动轮中座72与活动轮下座73结合后再藉该活动轮下座73配合前轮轴杆234的两端分别枢接该两前轮25,另外并藉前脚活动轮上座71配合垫体715与前脚辅助杆26两侧前部枢接;一前脚辅助杆26,其前部藉垫体715分别与两前脚的内侧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27的前部两侧枢接;一后脚辅助杆27,其前方两侧与前脚辅助杆26的两端尾部枢接,而其其两外侧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84与后脚8的两内侧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27的两外侧并设有收合定位卡榫271以供收合脚踏杆28两侧固定片281卡固,另外,该后脚辅助杆27的两外侧上部则分别藉垫体(图未示)与两侧的上置架61枢接;一收合脚踏杆28,其两侧具有固定片281,并由两侧固定片281分别铆设在两侧的上置架61下方,且其中该两侧的固定片281上部具有卡沟2811,而两侧固定片281的下方则分别钩设弹簧(图未示)的一端;一背靠分段拉杆30,其下方横杆301两端分别贯穿背靠杆33下部两侧的槽孔(图未示)与背靠分段器612的上部槽孔(图未示),且分别钩设着弹簧(图未示)的另一端,另外其上方横杆303两端则穿套在背靠杆33两内侧;一背靠杆33,其两侧下方分别铆接在两侧的背靠分段器612上,而其上部两内侧与背靠辅助杆34的下部两侧枢接;
一背靠辅助杆34,其下方两侧与背靠杆33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上方两侧则分别与背靠辅助侧杆35枢接;两背靠辅助侧杆35,其上部分别与背靠辅助杆34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下方则分别藉垫体614与两上置架61的两内侧枢接;一脚踏网36,由其上方的横杆361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7的内侧面;一脚踏网辅助杆37,由其上部的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7的内侧预定位置;藉由上述构件的组合,当使用者欲更换把手杆5的方向时则将换向拉杆12向上拉即可进行换向;而当欲收合时则用脚踩收合脚踏杆28即可进行收合。
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该把手杆5,其与上方的握持套垫52以及下方两侧的弹簧卡块516皆由塑料一体射出成型;该上置架61,与其下方的背靠分段器612、支撑片613及上方的换向定位座611皆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该两前脚7,与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上座71、前脚活动轮中座72皆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该两后脚8,与上方的前后脚接合片81及该接合片的后脚定位卡块85以及下方的后脚活动轮座82皆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构件中的前脚7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下座73,其轮轴孔座739呈长椭圆状以供前轮轴杆234穿设及小弹簧738设置于其上而具有避震缓冲效果;同样地,其中的后脚8下方所一体成型的后脚活动轮座82,其轮轴孔座821呈长椭圆状以供后轮轴杆32穿设及弹簧828设置于其上而具有避震缓冲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构件中大多数构件采用塑料,且其中的把手杆5、上置架61、前脚7、后脚8等大多数构件的塑料为采用尼龙或PP耐冲击塑料或者钢化塑料。
本实用新型归纳具有下列优点1、节省切管、弯折成形、烤漆等加工程序,加工组配便利,相对亦降低成本。
2、采用塑料实心设计的构件与空心铁管且需具备冲孔的习用构件的强度相比较,稳固性高,相对提高安全性。
3、铆钉铆合部位减少,相对不良率降低。
4、节省构件,采购或管理上方便。
5、不会有因太多铁材料构件刮伤小孩的情形。
6、所需劳工减少,除了降低成本以外管理上亦很方便,无形中提高了竞争力有助于争取外销市场。
7、可以配合塑料射出一致的颜色,其整体外观上统一而具美感。
8、各构件的接合部位产生公差机会小,因为塑料与塑料材料的接合或组合不易有公差间隙产生而形成公差造成不良品。
权利要求1.一种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包括一把手杆,其上方套设有握持套垫并在两侧铆设两定位环以供ㄇ形换向拉杆穿套,该ㄇ形换向拉杆的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固定片的上部铆合,另外该把手杆的两内侧并各设有两个分别穿过换向定位片两滑槽的定位销,而该把手杆的两内侧下部则分别藉垫套分别与两上置架的底端两外侧枢接,且分别设有弹簧卡块以卡设弹簧的一端;一换向拉杆,呈ㄇ形,其两端穿过把手杆两侧的定位环,且其下部两侧分别与换向定位片上部铆设在把手杆两内侧;两换向定位片,分别由上部铆设在把手杆两侧,其下方分别卡设有弹簧的一端,再藉由弹簧的一端卡设在把手杆两内侧的弹簧卡块上;两上置架,底端分别藉垫套与把手杆的下部两内侧枢接,且该两上置架的下方部位的两内侧分别铆设有锁固有支撑片的背靠分段器,并铆设有收合脚踏杆的两侧固定片,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内侧适当位置并分设有垫体以分别与后脚辅助杆的两侧上部及两背靠辅助侧杆的两侧下部铆合枢接,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外侧上部分别设有换向定位座,且在该两换向定位座的上端具有一顶篷座且与前顶篷杆的下部的顶篷角度调整座两侧枢接,并在该换向定位座上部设有孔座以供后顶篷杆的两下部插置,另外,该两上置架的内侧预定位置与两侧扶手杆的后端枢接固定;两侧扶手杆,后端分别与两上置架的两内侧枢接,而其前端则分别与后脚的内侧枢接;一后脚接合杆,呈ㄇ形,其两端分别接合有后脚的前端开口;两后脚,由前端开口分别与后脚接合杆接合,且在其两内侧近上方部位与两扶手杆的前端枢接,另外在其两侧适当位置分别设有一外侧面接近上方部位设有一后脚定位卡块的一前后脚接合片,而且在该后脚的两内侧亦分别藉垫体与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枢接,另外,该后脚的两侧下部亦分别设有后脚活动轮座以再分别配合后轮轴杆两端枢设有后轮并设置有后脚刹车;两前脚,分别由其上方外侧与前后脚接合片枢接,而该两前脚的下方则分别与前脚活动轮上座与活动轮中座套设有一滑块,另外,藉该活动轮中座与活动轮下座结合后再藉该活动轮下座配合前轮轴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两前轮;一前脚辅助杆,其前部藉垫体分别与两前脚的内侧枢接,而其两端尾部则与后脚辅助杆的前部两侧枢接;一后脚辅助杆,其前方两侧与前脚辅助杆的两端尾部枢接,而其两外侧近中央部位则藉垫体与后脚的两内侧枢接,另外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并设有收合定位卡榫以供收合脚踏杆两侧固定片卡固,该后脚辅助杆的两外侧上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两侧的上置架枢接;一收合脚踏杆,其两侧具有固定片,并由两侧固定片分别铆设在两侧的上置架下部,且其中该两侧的固定片上方具有卡沟,而两侧固定片的下方则分别钩设弹簧的一端;一背靠分段拉杆,其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贯穿背靠杆下部两侧的槽孔与背靠分段器的上方槽孔,且分别钩设着弹簧的另一端,另外其上方横杆两端则是穿套在背靠杆两内侧;一背靠杆,其两侧下部分别铆接在两侧的背靠分段器上,而其上方两内侧则与背靠辅助杆的下部两侧枢接;一背靠辅助杆,其下方两侧与背靠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上方两侧则分别与背靠辅助侧杆枢接;两背靠辅助侧杆,其上部分别与背靠辅助杆的上部两侧枢接,而其下部则分别藉垫体与两上置架的两内侧枢接;一脚踏网,由其上方的横杆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的内侧面;一脚踏网辅助杆,由其上部两端分别插置在两前脚的内侧面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其与上方的握持套垫以及下方两侧的弹簧卡块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上置架与其下方的背靠分段器、支撑片及上方的换向定位座为塑料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两前脚与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上座、前脚活动轮中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所述两后脚与上方的前后脚接合片及该接合片的后脚定位卡块以及下方的后脚活动轮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整体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前脚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下座,其轮轴孔座呈长椭圆状,以供前轮轴杆穿设及弹簧设置于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后脚下方所一体成型的后脚活动轮座,其轮轴孔座呈长椭圆状,以供后轮轴杆穿设及弹簧设置于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把手杆、上置架、前脚、后脚的塑料材料为尼龙塑料或PP耐冲击塑料或者刚性塑料。
专利摘要一种可换向收合的婴儿车,其包括一把手杆,其与上方的握持套垫及下方两侧的弹簧卡块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一上置架,分别与该上置架下方的背靠分段器、支撑片及上方的换向定位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一前脚,与下方的前脚活动轮上座、前脚活动轮中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一后脚,与上方的前后脚接合片及该接合片的后脚定位卡块以及下方的后脚活动轮座为塑料一体射出成型。上述结构可达到节省装配工时、减少构件加工程序并降低不良品率及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B7/04GK2130151SQ9222992
公开日1993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0日
发明者刘坤海 申请人:刘坤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