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223阅读:4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是一种带轿壳的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
目前,两轮摩托车大都没有轿壳,不具备全天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设计一种带轿壳的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具备全天侯功能,且车重心低,座位也低,因此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很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有两种款式,女车为单座,家庭用车为双座,均可带小孩或载贷,并配有音响设备。本车在现有摩托车的基础上增设了全封闭式轿壳、车顶门开闭机构、平衡支撑轮机构、无梁承载式底盘、驾驶室后部活动座位及辅助机构、转向头机构增设了万向节。全封闭式轿壳采用整体流线型,车顶门设计为一个整体,用半透明有色玻璃钢整体成型,车身轿壳用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用以减轻自重。前挡风玻璃和车身壳为大弧线过渡整体设计,用以减少风阻。车顶门为整体开启结构。车顶门的开闭机构是在车门内侧拉手高度,分别安装着支撑摇臂,摇臂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轿壳内车身后部两侧,开启时向上掀动拉手,车顶门轿壳整体向后上方弧线平行移动,停置在尾部后上方。因而驾驶室完全敞开,没有车顶轿壳对乘座的阻碍,可降低驾驶室的设计高度,同时省车门侧开时占用的宽度,减小驻车面积。车顶门轿壳连同摇臂可以方便地整体拆卸,成为敞蓬式车型,平衡支撑机构是在车体的重心部位装有可转动的支架,支架的两个脚端分别装有橡胶轮。支架的两个支撑臂通过U形连动轴固定在底盘上,呈不同轴转动,实现橡胶轮的支撑宽度大于车宽,而收起时宽度缩小至小于底盘宽度。正常行驶时支撑臂和胶轮收起,停车或低速时,支架转动,支撑臂撑开,橡胶轮随之逐渐接触地面,用以支撑车体的平衡,橡胶轮有两个。支架的连动轴通过连杆和缓冲弹簧,由设在前部的平衡踏板控制,缓冲弹簧可以减轻震动并自动保持不同承载时的支撑力量,使平衡支撑更加可靠。踏板部位利用简单的滑动键槽机构,实现连杆支架的锁控。第一次踩下踏板,支架锁仃在支撑位置,第二次踩下可恢复收起位置。无梁承载式底盘整体为椭圆形,以薄板冲压,部分成型再连接的结构为好,使底盘兼有梁架和底护板的双重作用。在车身轿壳和底护板相接部位,底盘上有环形槽板,起到增强底盘强度,方便车身轿壳固定和做为保险杠等多种作用。底盘前部槽形突起,具有加强筋板和发动机冷却风道的作用,里面布置连杆和电线。底盘上预置孔位和紧固件,发动机悬挂装置和平衡支架等直接固定在底盘上。转向头机构是在原车型转向轴的上端加装万向节,使转向把轴向后倾斜,改变方向把的操纵方向和们置,方向把为小型平直式。靠背式座位减轻了乘驾疲劳,其结构为重叠骑跨形式,其靠背都可以翻折,尾部的活动座位可以乘坐小孩或载贷,辅助机构增加手动驻车装置,设制动锁紧手柄,以保证驻坡和停车的安全。制动方式为集中控制,由前制动踏板通过连杆完成。仪表盘,电源开关,电启动钮和音响装置等布置在前倾斜板上。家庭用车如采用有挡位的发动机,可将离合器,挡位的控制设在方向把上。
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传统踏板式摩托车的平置气缸发动机和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轻便小巧,机动性强,具备轿车的舒适安全,封闭车体的全天侯功能,给小轿车比省能源。由于增设了支撑轮及外壳,所以比传统的摩托车安全性好,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式家用交通工具。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左视图图4为平衡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车门开启机构示意图图6为底盘图图7为单座车整体结构图图8为单座车俯视图图9为单座车左视图如
图1┄6所示,本车在现有摩托车的基础上改动转向头机构(8),增设全封闭式轿壳、车顶门开闭机构、平衡支撑轮机构,无梁承载式底盘(1)、驾驶室后部活动座位及辅助机构组成。全封闭式轿壳采用整体流线型,车顶门(4)设计为一个整体,车身轿壳用纤维增强塑料制造,用以减轻自重。前挡风玻璃(3)和车身壳为大弧线过渡整体设计,用以减小风阻。车顶门(4)为整体开户结构。车顶门(4)的开闭机构是在车门内侧拉手高度,分别安装着支撑摇臂即空心框架(27)、从动摇臂(30)、主动摇臂(31)和摇臂盒(35)。空心框架(27)同时是整体车门的结构框架,前端安装门锁,左右俩门锁通过框架内的连动拉索(28)与后部中央的锁连动,形成三点门锁,以保证车门关闭牢固。主动摇臂(31)和从动摇壁(30)的上端通过转轴(29)分别固定在框架(27)内,两个摇壁的顶端均为水平轴,分别固定在摇臂盒(35)的轴套(33)中,用轴套可消除摇臂左右晃动。扇形齿盘(34)固定在主动摇臂(31)的下端,可以方便地在摇臂盒内加装电动齿轮机构实现电动开启。螺旋弹簧(36)的作用力与车门开启时摇臂的旋转方向相同,以抵消车门的部分重力,使车门开启更为省力。摇臂定位们销(32)同时是摇臂盒(35)的固定装置。摇臂盒(35)有两个,分别固定在车体后部底盘(1)两侧,并可以方便地拆装,实现驾驶室敞开和封闭的互换。平衡支撑机构是由踏板部分(14)、锁止控制盘(16)、连杆(17)、调整弹簧(18)、水平轴(20)、两个万向节(23)两个倾斜轴臂(21)和两个支撑轮(22)组成。踏板部分(14)的踏板、转轴及下臂为一整体。在其下臂上有可滑动的锁块(15),锁块(15)在锁止控制盘(16)的迥槽内滑动,槽内设置弹性锁舌,实现循环锁止和复位。其动作原理为踏下踏板(14),到位后由滑块(15)和锁止盘(16)实现自锁。踏板(14)的下臂带动连杆(17)向后移动,通过调整弹簧(18)推动水平轴(20)转动,水平轴(20)通过两端万向节(23)带动倾斜轴臂(21)转动。支撑轮(22)向下弧线移动随之接触地面,实现平衡支撑。水平轴(20)和倾斜轴臂(21)由轴套1(24)、轴套2(25)、直接固定在底盘(1)上。复位时再次踏下踏板,锁止机构脱开,支撑轮架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收起,锁止机构和轮架全部复位。
由于倾斜轴臂(21)和水平轴(20)呈一定倾斜角度安装,支撑轮架收起宽度小于底盘(1)宽度,可仃置于底盘(1)内,轮架向下转动时,支撑轮同时撑开,具宽度增大,使平衡支撑更为可靠。平衡支架机构在支撑状态时,其轮臂与地面的角度设计为小于50°,以充分发挥弹性支撑功能,使支撑轮与地面的接触更为平顺。调整弹簧(18)具有缓冲减震和调节平衡支撑力量的双重作用,同时踏板(14)复位时的传动余量也由弹簧(18)产生,对复位动作起辅助作用。调整整弹簧(18)的前端由套在连杆(17)上的圆盘限位,圆盘的内螺纹和连杆(17)上部分外螺纹配合,可调整前后固定位置,弹簧(18)的后端作用与连杆(17)上的空心套(19),空心套(19)与开口的水平轴(20)的上臂连接。
当路面起伏造志支撑轮向上跳动时,力量通过连动轴的转动,作用于调整弹簧(18)上,弹簧被压缩,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负载不同时,底盘(1)离地间隙的变化反应在连动轴的旋转角度上。负载大时,底盘(1)离地间隙小,支撑轮向上转动,通过连动轴使弹簧(18)被压缩作用力增大,保证了支撑力量;负载小时,弹簧(18)伸长,保证支撑轮对于地面的支撑作用,调整弹簧(18)起到了自动保持平衡支撑力量的作用。
为保证不同负载时的支撑力量,弹簧(18)的预加载可用前端的带螺纹圆盘来调节。
无梁承载式底盘(1)整体为椭圆形,以薄板冲压部分成型再连接的结构为好,使底盘兼有梁架和底护板的双重作用。在车顶门(4)和底护板相接部位,底盘(1)上有环形槽板,起到增强底盘强度,方便车身轿壳固定和做为保检杠等多种作用。底盘(1)前部的槽形突起,具有加强筋板和发动机(6)冷却风道的作用,里面布置连杆和电线。底盘(1)上预置孔位和紧固件,发动机(6)、悬挂装置和平衡支撑机构等直接固定在底盘(1)上。转向头机构是在原车型转向轴(8)的上端加装万向节,使转向把轴(8)向后倾斜。改变方向把的操纵方向和位置,方向把为小型平直式或如自行车把的弯曲式。后视镜(9)为弧线小型设计,固定在车身轿壳上,轿壳前有前灯组(10)。电动两刷(12),轿壳后有后灯组(11)和加油口(13)。
图7┄9为单座小型车的三视图,结构与家庭用车基本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除车顶门的开启机构和支撑平衡机构外,其余均和现有摩托车大同小异,恕不多述。
权利要求1.一种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有女式单座和家庭用车即双座二种款式,其全封闭式轿壳采用整体流线型,车顶门设计为一个整体,前挡风玻璃和车身壳为大弧线过渡整体形,车顶门为整体开启结构,车顶门的开闭机构是在车门内侧拉手高度,分别安装着支撑摇臂,摇臂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轿壳内车身后部两侧,开启时向上掀动拉手,车顶门轿壳整体向后上方弧线平行移动,停置在尾部后上方,车顶门轿壳连同摇臂可以方便地整体拆卸,成为敞蓬式车型;平衡支撑机构是在车体的重心部位装有可转动的支架,支架的两个脚端分别装有橡胶轮;无梁承载式底盘整体为椭圆形,底盘兼有梁架和底护板的双重作用;其特征在于该车增设了全封闭式轿壳,车顶门平移开闭机构、平衡支撑轮机构、无梁承载式底盘(1)、驾驶室后部活动座位及辅助机构,转向头机构增设了万向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车为整体流线型车体,无梁承载式底盘(1)为薄板冲压、部分成型再连接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平衡支撑机构是在车体的重心部位装有可转动的支架,支架的两个脚端分别装有橡胶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顶门(4)为整体开启结构,通过支撑摇臂整体向后上方开启。
专利摘要一种全封闭式两轮摩托车,有女式单座和家庭用车即双座二种款式,该车全封闭式轿壳采用整体流线型,前挡风玻璃和车身壳为大弧线过渡整体形,车顶门轿壳整体向后上方弧线平行移动,停置在尾部后上方。平衡机构是在车体的重心部位装有可转动的支架,支架的两个脚端分别装有橡胶轮。该车结构简单,轻便小巧,具备轿车的舒适安全,封闭车体的全天候功能。
文档编号B62K11/00GK2187139SQ9420464
公开日1995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6日
发明者张振华 申请人:张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