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手套把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86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手套把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自行车、摩托车等手把上的把套,它是一种在把套上附装手套的把套。
现有技术的把套是装在自行车、摩托车手把上的手柄,并且只有手柄的作用,没有防寒保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既有手柄作用,又有防寒保暖作用的把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把套上附装手套,本实用新型包括把套、塑料外罩、手套三大构件。把套是现有技术的把套,与现有技术的把套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把套中段是等外径的,两端各有一略大于中段外径的把凸,其中一端把凸是伞面的,以便塑料外罩的把套孔在适当加热后通过伞面挤套在把套的中段上。手套是用铆钉铆接在塑料外罩上,铆接部位是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应的手套背面,手套的大拇指留出,不作铆接,以便握紧把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带手套把套不仅具有手柄作用,同时具有防寒保暖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带手套把套将把套和手套合为一体,使得人们在不作驾驶时,不必取下手套,带在身边,增加收检手套的麻烦,尤其方便了骑车上学的儿童。


如下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俯视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侧视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把套侧视图其中(1)、(2)系把凸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把套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外罩侧视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塑料外罩的示意图其中(3)为铆钉、(4)为把套孔、(5)为三角形支撑详细说明如下图3和图4系现有技术的车把把套,所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把套中段是等外径的,两端各有一略大于中段外径的把凸,把凸(1)是伞面的,以便塑料外罩的把套孔在适当加热后挤套在把套的中段上。
图5和图6是塑料外罩,其外形略似马鞍,但不是孤形,而是以90度搭下的。两端搭下来的三角形支撑上各有一个把套孔,其内径略大于把套中段的外径;略小于把凸(1)伞面的最大外径,以便挤套在把套上,不致滑出。两端的三角形支撑的外沿间距略小于把套中段长度。与两个三角形支撑相接的塑料外罩顶部为一平面,平面上有两排铆钉孔(见图6),以便将手套铆在塑料外罩上,铆接部位是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应的手套背面(见图1)。手套的大拇指留出,不作铆接(见图2),以便握紧把套。
权利要求1.一种带手套把套,包括把套、塑料外罩和手套三大构件,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把套中段是等外径的,两端各有一略大于中段外径的把凸,其中一端把凸是伞面的,以便塑料外罩的把套孔在适当加热后通过伞面挤套在把套的中段上,手套是用铆钉铆接在塑料外罩上,铆接部位是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应的手套背面,手套的大拇指留出,不作铆接,以便握紧把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在自行车、摩托车等手把上的把套,这种把套附装有防寒保暖的手套。本实用新型包括把套,塑料外罩和手套三大构件。手套是铆接在塑料外罩上的,塑料外罩通过两块三角形支撑上的把套孔挤套在把套上,使把套和手套合为一体,兼有手柄和防寒保暖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62K21/26GK2216958SQ9423005
公开日1996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3日
发明者刘顺和 申请人:刘顺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