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1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是为残废人用的三轮椅车的驱动、转向、制动提供了一种三联机构。其目的是将这三个机构集中于一个手柄控制,使驾驶者操作更为方便和省力。
现有的残废人车,其驱动部分是靠右手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摇转链轮来实现的;而转向部分是靠左手控制连在前叉上的手把来实现的;制动部分则另有一个刹车手柄控制一个包闸轮来完成。这样用两只手来控制三套机构显然是极为不便的,其次是链轮摇柄的力臂长度小,从而驱车前进也是比较费力的。
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就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只用一个手柄便可同时完成驱动、转向和制动的任务,这对于单臂残废人来说就更显出其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驱动部分打破了传统的手摇方式,而是用前后推拉手柄来实现。同时由于手柄的力臂比原来摇把的力臂增大了5~6倍,从而亦可省力5~6倍。当需要转向时,只要转动手柄便可实现。当希望制动时,只要将手柄往后拉,即可达到制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的正视图。
图2是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的A部放大图。
1、驱动部分
三联机构中的驱动部分是由手柄7、摇杆8、连杆15、16、17、18,方轴23、齿轮9、19、链轮20、飞轮14所组成。连杆15、16、17、18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四边形,同时连杆17、18的一端和摇杆8铰接于A点,另一端分别与连杆16、15、一端铰接。连杆16、15相当于一个棘轮搬手,它们的另一端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的方孔B套装在方轴23上,而方轴23上装有齿轮9。齿轮9和19相互啮合,而链轮20与齿轮19装在同一个轴上。飞轮14固定在车之后轴上,并通过链条传递链轮20的旋转运动。
当操纵者用手向后拉手柄7时,连杆18带动连杆15顺时针转动某一角度,而连杆15的棘轮带动方轴23和齿轮9顺时针转动相同的角度。这时连杆17、16带动棘轮空转不起作用。接着,当继续往前推手柄7时,则连杆17、16带动方轴23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而这时连杆18、15不起作用。这样,当推拉手柄7时,方轴23和齿轮9只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了齿轮19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链轮20也逆时针旋转,通过链条带动飞轮14逆时针旋转,从而车的后轮13转动,驱车前进。
2、制动部分制动部分由手柄7、摇杆8、连杆18、10、11、刹车缸12、包闸22组成。连杆10的一端与连杆15、18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连杆11铰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刹车缸12相连,并且中间铰支在支点C上。包闸22装在车的后轴上。
需要制动时,在停止推拉手柄7的动作后,再往后拉手柄7,即可由连杆18带动连杆10、11和刹车缸12,使包闸抱紧,制动了后轮13。包闸拉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3、转向部分转向部分是由手柄7、摇杆8、伞齿轮6、5、万向联接轴4、伞齿轮3、2所组成。摇杆8由上下两段组成,上段的下端有一个轴孔插在下段的轴颈中,并可旋转。当需要转向时,用手旋转手柄7,带动固定在摇杆上段的伞齿轮6旋转,伞齿轮6再带动伞齿轮5、万向联接轴4和伞齿轮3、2旋转,伞齿轮2装在车的前叉上,从而达到前轮1转向的目的。
万向联接轴4,两端各有一个万向节,左端万向节与伞齿轮3相连,右端万向节与伞齿轮5相连。万向联接轴4由左右两段组成,左段为轴套,右段为轴,且右段可插入左段轴套中,并可沿轴套左右滑动。伞齿轮5通过一个端部螺栓21与摇杆8下段固定在一起,但可以在螺栓21轴颈上转动。当摇杆8前后摇动时,万向联接轴4之右段和伞齿轮5一起便可自由移动,而不会限制摇杆8之运动。
4、手柄7调节高低位置的机构手柄7呈“T”形,下端可插入摇杆8上段的孔中,并可上下移动。在手柄7和摇杆8上沿竖直方向钻有若干个孔,当手柄7按照操纵者的体高调好位置后,可用销子插入孔中固定其位置。这样,即可做到高矮个子皆适宜。
设计者提出了一个实施例,所有的齿轮模数为2,齿轮9和19的传动比为31;链轮20和飞轮14均采用现有自行车上的零件,传动比为2.71;伞齿轮6和5的传动比为21;伞齿轮3和2的传动比为21;手柄7前后摆动的角度为±30°左右。
附图中的零件名称如下1、前轮 2、伞齿轮 3、伞齿轮 4、万向联接轴5、伞齿轮 6、伞齿轮 7、手柄 8、摇杆 9、齿轮10、连杆 11、连杆 12、刹车缸 13、后轮14、飞轮 15、连杆 16、连杆 17、连杆18、连杆 19、齿轮 20、链轮 21、螺栓22、包闸 23、方轴。
权利要求
1.一种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包括驱动部分,转向部分和刹车部分,其特征在于本机构把驱动、转向、制动三部分联结在一起,并通过手柄7实现这三部分的联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其特征是驱动部分是由手柄7、摇杆8、连杆17、18、15、16、方轴23、齿轮9、19,链轮20、飞轮14所组成,而连杆17、18、15、16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四边形,连杆17、18之一端铰接于摇杆8上之A点,连杆15、16相当于一个棘轮搬手,其一端(带棘轮端)方孔B装在方轴23上,而方轴23装在齿轮9之中心孔中,齿轮9和19相啮合,齿轮19和链轮20装在一根轴上,而飞轮14装在残废人车之后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其特征是刹车部分是由手柄7、摇杆8、连杆18、10、11、刹车缸12、包闸22所组成,连杆10之一端与连杆15、18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连杆11铰接,连杆11的另一端与刹车缸12相连,并且中间铰支在支点C上,包闸轮22装在车的后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其特征是转向部分是由手柄7、摇杆8、伞齿轮6、5、万向联接轴4、伞齿轮3、2所组成,伞齿轮6装在摇杆8的上段上,伞齿轮2装在车之前叉上,伞齿轮3和5分别装在万向联接轴4的左、右段上,万向联接轴4之右段插入左段之孔中且可沿孔滑动,伞齿轮5在左右方向上被螺栓21固定在摇杆8之下段上,但可在螺栓21之轴颈上旋转。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残废人车用三联机构,其特征是手柄7插在摇杆8之孔中,并有一个可以调节高低位置的机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残废人车用的三联机构。装上本机构的残废人车,靠推拉手柄进行驱动,同时,三联机构受手柄的控制,可以使驱动、转向和制动三种操作集成于一个控制手柄,比现有的残废人车操纵方便灵活。本机构由于手柄的力臂大大加长,故比现有的手摇机构省力得多。
文档编号B62L3/02GK86206802SQ86206802
公开日1987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7日
发明者赵润生 申请人:赵润生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