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374阅读:18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座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座保护套。
目前,人们在停放自行车后对车座的保护方式有多种多样。如简易的座套、塑料方便袋、盆类、桶类、板类等。形式上或套住车座,或遮盖车座的上面。有时还用毛巾或布类擦拭等等。但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存在无法解决的程度不同的缺陷。当用简易座套时由于防护层单薄而不能有效地防止雨水的浸漏,又很容易被人掀走。方便袋或盆、桶、板类遇到大风时会刮跑,而用毛巾或布类擦拭在携带上又极不方便。所以许多人干脆什么保护方式都不用。这不仅会影响车座的使用寿命,还会给日常的骑行带来许多不便。诸如,遇有大雨或雪时车座上落水而浸湿衣裤,遇大风时车座上沾满泥沙灰尘而弄脏裤裙,有时还会让人处于尴尬地步。尤其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里,停放在无车棚的户外时,强烈的阳光会把车座热的滚烫。所有这些就是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真正有效而又方便的自行车座保护手段而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集多层次防御功能为一体却固定在车身部位而且使用简便的自行车座防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车座的上方设置一种由篷和帘及封闭式衬套组成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并由固定在车身部位但不影响骑行的前后支架来支撑上述体系的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篷是大于车座而又略带弧度的平面并置于车座上方,因此在上方对车座起着防护使用。帘是附在篷的四周作用于车座侧面的防护。衬套与篷的底面的两个边缝接,当套在车座时成封闭状,故起到上方和侧面以及底部全方位的防护作用。而支架分为前支架和后支架,从篷底面的两个边中分别穿过并固定在车座下方的车架上成为连体装置。当处于工作状态时两个支架将上述体系成伞状展开置于车座上方的中央,而需骑行时则将两个支架折移到车座的后下方。至此达到制作出作用于车座上却集多层次防御功能为一体的专用连体装置来有效地保护自行车座,同时又解决在骑行时携带不便的目的。
由于本方案采用了以篷帘和封闭式衬套组成的多层防护技术,改变了以往通常采用简易座套或塑料袋时,因其防层单薄而雨水浸透现象,又可阻挡阳光直射使其车座不致滚烫,还可抵御风沙灰尘等散落在车座。又由于采用了用支架连接防护部件并固定在车身的方式,因而既解决了遇大风时刮跑防护部件而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问题,并且又解除了人为的掀走装置的顾虑。而且当需骑行时支架仍固定在车身的同时,将整个装置移位到车座的后下方,毫不影响正常骑行。因此,使用极为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斜视图;图2是
图1实施例中衬套部件的斜视图。

图1所示整体斜视图中,篷(1)和帘(2)是用既耐光又防水的原料——遮阳布制成,其中篷(1)的顶部面积大于车座面积并略带弧度成方形状,在支架(4)的作用下,中间略高于四边,此为第一层防线。其特征是遮盖车座,遮挡从上方袭击的可沾物。帘(2)紧附在篷(1)四边的下方而悬垂,并与篷(1)连为一体。其特点是遮住车座,阻挡从侧面袭来的各种可沾物而起着第二层防线作用。而衬套(3)的上部是与篷(1)的面积相等的方形顶面,在此顶面加有一块面积略小于顶面的隔热体(7),在本实施例中用海绵来代替缝制在衬套(3)的顶面,如图2所示。并将与篷(1)底面相对应的两个边连接缝制成一体。中部是筒状。底部为有松紧带的筒口(8),如图2,此口将车座套在里面形成封闭状,此为第三道防线。其特征在于,覆盖车座,抵御由上方和侧面及底部即从各方面袭来的可沾物体。以上篷(1)帘(2)衬套(3)三种部件组合综合性的多层次防护体系。支架(4),用一根可足够支撑篷(1)和帘(2)及衬套(3)三个部件总重量的棍式物体制成,其两端分别有供紧固用的小孔,将两端对齐变成中间部分突出的拱状支撑体,其作用在于,它的拱状部分支撑篷(1)和帘(2)及衬套(3),使它们置于车座上方的中央,而两端的小孔供穿螺丝将支架(4)固定在车身部位,从而使所有部件形成完整的连体装置,如
图1。支架部分与其它部件连体的工序是,将有小孔的一端从在制做时已留有的篷(1)下方的空心中穿过来以后将中间的拱状部分留在空心内。这样当支架(4)成支撑状态时,篷(1)的部分就成略带弧度的篷顶。而后再将带小孔的一端依次各穿入螺杆(5)、垫圈、卡子(6)、螺帽固定于车架上即可。因篷(1)的空心,在制做的留于篷(1)的底部对称的两个边上故有两个空心,因此分为前后的两个支架(4)各自穿过一个边。固定紧固件的顺序为;先在螺杆(5)上穿一个垫圈后穿入支架(4)一端的小孔,再穿一个垫圈上一个螺帽,最后穿上卡子(6)的一片,此时一面的紧固件全部装完。另一端则按与其相反的顺序安装。即将已装好的一端卡子(6)对靠在车座下方的车架上再穿入另一片卡子(6),上一个螺帽后调节至适当位置将其紧固,而后依垫圈、支架、垫圈、螺帽的顺序安装完毕。应注意的是,紧靠卡子(6)的两个螺帽须要拧紧使其牢固,而在它们外侧的螺帽在固定时需留有一定的活动量,使支架不但在支撑时可以立稳,而且在需骑行时能够移位自如。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座保护套,它由篷(1)、帘(2)、衬套(3)、前后支架(4)和紧固件(5)组成,其特征在于篷(1)和帘(2)及衬套(3)与前后支架(4)连成一体,并用紧固件(5)在车身部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篷(1)和帘(2)由具有既耐光又防水性能的原料制成,篷(1)的面积大于车座,帘(2)附在篷(1)的边缘并垂悬于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座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衬套(3),上部为封口的顶面,其顶面上缝制一块隔热体(7),顶面与篷(1)的底面内侧连接,中部为筒状,底部为有松紧带的筒口(8),当此口将车座套在里面时,衬套(3)对车座形成封闭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座保护套,它在停放自行车时,由固定在车身部位的前后支架将篷帘和衬套支撑于车座的上方中央,而带有松紧带筒口的衬套将车座包在其内形成封闭状。这时车座上方的篷帘其顶部略成弧形并距离车座有一定空间,四边为悬帘,其特点是遮挡光热,防风避雨,阻止沙尘沾落,不易被盗,当需骑行时将前后支架折移到车座的后下方,不影响正常骑行。
文档编号B62J19/00GK2287111SQ9621837
公开日1998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1日
发明者姜东日 申请人:姜东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