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旅客客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00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坪旅客客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特别是指一种机坪旅客客车底盘。
目前随国内机场设施的研制、生产的发展,对机坪旅客客车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现有的机坪旅客客车存在着乘客区面积小、自重大、乘客地板及司机台地板高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坪旅客客车底盘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是机坪旅客客车底盘,包括动力转向器总成(1)、发动机总成(2)、油箱总成(3),前、后钢板弹簧总成(4)、(7)、车架总成(5)、贮气筒总成(6)、水箱总成(8)、变速器总成(9)、电瓶总成(10)、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后桥总成(12);动力转向器总成(1)、发动机总成(2)、油箱总成(3)、贮气筒总成(6)、水箱总成(8)、电瓶总成(10)固定于车架总成(5)上,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包括轮边装置(19)、气制动装置(20)、桥壳(21)、钢板固定装置(22)、转向横拉杆(29)、转向臂(23);钢板固定装置(22)固定于桥壳(21)上,轮边装置(19)、气制动装置(20)、转向横拉杆(29)、转向臂(23)与桥壳(21)连成一整体;车架总成(5)包括前、后车架总成(13)、(17)以及与其连接的前、后斜梁(14)、(15)及立柱(16),前、后车架总成(13)、(17)为刚性梁相互连接组成的框架体结构,后车架总成(17)上设置有倒U形的后悬架(18),前、后钢板弹簧总成(4)、(7)分别设置于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和后桥总成(12)上,后桥总成(12)包括车轮总成(24)、后桥左、右部分(28)、(25),弹簧制动室(26)、U形架(27),车轮总成(24)与后桥左、右部分(28)、(25)活动配合,弹簧制动室(26)设置于后桥左、右部分(28)、(25)上,U形架(27)连接于后桥左、右部分(28)、(2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结构还有倒U形后悬架(18)与后车架总成(17)连接紧固为一整体。
后车架总成(17)末端为向上翘起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前转向驱动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后桥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向视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动力转向器总成(1)、发动机总成(2)、油箱总成(3)、贮气筒总成(6)、水箱总成(8)、电瓶总成(10)通过螺栓紧固于已焊在车架总成(5)的支架上,前钢板弹簧总成(4)通过U形螺栓反挂在前转向驱动桥(11)上,后钢板弹簧总成(7)通过U形螺栓固定在后桥总成(12)上,然后通过钢板销和吊耳紧固于已焊在车架总成(5)的前后悬挂支架上,变速器总成(9)与发动机离合器壳螺丝紧固;前、后车架总成(13)、(17)为由若干根横梁焊接组成框形带侧横梁结构,前、后车架总成(13)、(17)之间焊接有立柱(16)和交叉的前、后斜梁(14)、(15),后悬架(18)为倒U形,焊接在后车架总成(17)的后桥悬挂处,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中的轮边装置(19)、气制动装置(20)转向横拉杆(29)、转向臂(23)均通过螺丝或销轴与桥壳(21)连为一体,后桥总成(12)中车轮总成(24)通过螺丝、轴承与后桥左、右部分(28)、(25)构成可转动连接,弹簧制动室(26)通过支架、螺丝固定在后桥左、右部分(28)、(25)上,U形架(27)通过焊接使后桥左、右部分(28)、(25)连成一整体,其余结构如前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客车行驶时通过发动机总成(2)产生的动力经变速器总成(9)变速后输入到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通过减速器带动前轮转动,进而拖动后桥(12)使客车行驶,同时油箱总成(3)为发动机总成(2)供给燃料,动力转向器总成(1)被驾驶员操纵控制前轮滚动方向,水箱总成(8)与发动机总成(2)内的冷却液构成冷却循环,贮气筒总成(6)为客车制动、离合器分离贮存一定压力的高压气源,电瓶总成(10)不断为客车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其中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及后桥总成的工作原理是转向臂(23)在动力转向器(1)的带动下经转向横拉杆(29)传动使轮边装置(19),从而带动前车轮产生一定的转向角度控制客车行驶方向。
后桥总成中弹簧制动室(26)在贮气筒总成(6)气源作用下完成对车轮总成(24)的制动。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该客车底盘结构设计合理,载客重大,乘客地板、司机台地板大幅度降低,采用该底盘装配的旅客客车适于机场使用。
权利要求1.机坪旅客客车底盘,包括动力转向器总成(1)、发动机总成(2)、油箱总或(3),前、后钢板弹簧总成(4)、(7)、车架总成(5)、贮气筒总成(6)、水箱总成(8)、变速器总成(9)、电瓶总成(10)、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后桥总成(12);动力转向器总成(1)、发动机总成(2)、油箱总成(3)、贮气筒总成(6)、水箱总成(8)、电瓶总成(10)固定于车架总成(5)上,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包括轮边装置(19)、气制动装置(20)、桥壳(21)、钢板固定装置(22)、转向横拉杆(29)、转向臂(23);钢板固定装置(22)固定于桥壳(21)上,轮边装置(19)、气制动装置(20)、转向横拉杆(29)、转向臂(23)与桥壳(21)连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车架总成(5)包括前、后车架总成(13)、(17)以及与其连接的前、后斜梁(14)、(15)及立柱(16),前、后车架总成(1))、(17)为刚性梁相互连接组成的框架体结构,后车架总成(17)上设置有倒U形的后悬架(18),前、后钢板弹簧总成(4)、(7)分别设置于前转向驱动桥总成(11)和后桥总成(12)上,后桥总成(12)包括车轮总成(24)、后桥左、右部分(28)、(25),弹簧制动室(26)、U形架(27),车轮总成(24)与后桥左、右部分(28)、(25)活动配合,弹簧制动室(26)设置于后桥左、右部分(28)、(25)上,U形架(27)连接于后桥左、右部分(28)、(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坪旅客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倒U形后悬架(18)与后车架总成(17)连接紧固为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坪旅客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后车架总成(17)末端为向上翘起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特别是指一种机坪旅客客车底盘,它主要包括动力转向器总成、发动机总成、油箱总成、车架总成、贮气筒总成、水箱总成、变速器总成、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和后桥总成,通过采用前后车架阶梯式刚性连接,钢板弹簧反挂等技术手段,使乘客地板、司机台地板大幅度降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载客量大等优点,采用该底盘装配的旅客客车适于机场使用。
文档编号B62D21/00GK2373336SQ9624791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6日
发明者谢枫, 田惠勤, 孙春英, 丁永良 申请人:河北第二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