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人力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998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人力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
三轮自行车又称人力三轮车,现广泛应用于家庭及个体商贩,做为小型运输或载人工具。其结构包括有车架、前后轮、车厢及驱动装置等。三轮车因车体较宽,当行驶在非标准公路或等级较低的公路上时,由于车厢与车底架刚性连接,因而颠簸得比较厉害,造成乘骑者的不适,并加速了三轮车的破损,降低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人力三轮车,以克服现有三轮车结构上的不足,提高乘骑舒适感和延长三轮车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包括车架、前后轮、车厢和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的人力三轮车上加装减震装置,具体是在车架与前轮轴之间装有前避震装置,在车厢与后轮轴之间装有后避震装置。这样就使人力三轮车具有了机动车辆的减震效果,从而克服了原有车辆的不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轮车的前避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轮车后避震装置中上下支承板的端部连接方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1中,三轮车整体结构与普通三轮车的相同,即包括有车架3、前轮1、后轮11、车厢10及驱动装置。前避震装置2安装在车架与前轮轴之间,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车把立杆21的中部和下端装有上、下盖板15、20,两盖板之间的车把立杆上套接支承管19,支承管为车架的一部分,其上下两端装有轴承付。轴承付由轴承档16、滚珠17和轴碗18套接组成。车把立杆21与下盖板20焊接,其上部穿过支承管19及轴承付后再穿过上盖板15,由备紧螺母14锁紧定位。在两盖板上装有两根套管24,套管上端由拉杆螺钉22穿过上盖板予以固定。套管中套有支承杆25,支承杆与拉杆螺钉之间有弹簧23,支承杆的下端与前轮轴相接。这样,前轮轴与车架就通过前避震装置相接,前轮的震动力被减震弹簧23吸收。

图1中,本三轮车的后避震装置包括两组凹弧相对的上、下支承板5、9,每组支承板可以是单层弹簧钢板,也可以是三至四层弹簧钢板叠置构成。在上下两支承板上相对位置处分别固定有弹簧座8,弹簧7装于两弹簧座之间。上支承板5通过销轴和固定卡板6与车厢底框固定相接,即固定卡板6固定在车厢底框上,并向下延伸到上支承板5的两侧,再由销轴从支承板下部穿过固定在固定卡板6上,由此固定上支承板。下支承板9通过紧固件与车底架13和后轮轴承座12固定相接。上、下支承板端部的连接形式如图3、4所示,即其两端弧圈套迭,通过两侧的护板26和紧固件4予以固定。这样,后轮的震动力就被弹簧7及上下支承板吸收。
本新型减震三轮车,乘骑舒适,无颠簸感,且避免了车体部件的刚性碰撞,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本三轮车对所载物品也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适宜装载易碎物品,使用范围得到扩展。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入力三轮车,包括有车架(3),前后轮(1、11),车厢(10)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与前轮轴之间装有前避震装置(2),在车厢与后轮轴之间装有后避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人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避震装置是在车把立杆(21)的中部和下端装有上、下盖板(15、20),两盖板之间的车把立杆上套接支承管(19),支承管的上下两端装有轴承付,在两盖板上装有两根套管(24),套管上端由拉杆螺钉(22)穿过上盖板予以固定,套管中套有支承杆(25),支承杆与拉杆螺钉之间有弹簧(23),支承杆的下端与前轮轴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人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避震装置包括两组凹弧相对的上、下支承板(5、9),两支承板上相对位置分别固定有弹簧座(8),弹簧(7)装于两弹簧座之间,上支承板(5)通过销轴和固定卡板(6)与车厢底框固定相接,下支承板(9)通过紧固件与车底架(13)和后轮轴承座(12)固定相接,上下支承板两端弧圈套迭,通过两侧的护板(26)和紧固件(4)予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即在包括车架、前后轮、车厢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的人力三轮车的车架与前轮轴之间加装前避震装置,在车厢与后轮轴之间加装后避震装置,构成一种新型减震三轮车,使乘骑舒适,无颠簸感,并延长了三轮车的使用寿命,扩展了三轮车的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B62K5/00GK2284183SQ9624779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富学 申请人:李富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