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个粘接的车身构件的车辆车身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09538阅读:来源:国知局
环形,不仅在正面碰撞到车辆车身10上时、而且在侧面撞击到车辆车身上时特别保护客舱内部的乘客。侧框架12就所属车辆而言作为车身构件包含下面的车门槛或者说车门槛区域14、前面的前围板或者说前围板区域16、前面的A柱或者说A柱区域18以及上面的车顶梁或者说车顶梁区域20。
[0021]侧框架12由内部的侧框架壳22和外部的侧框架壳24构成,它们分别作为薄壁的车身构件以结构化的薄壳形式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
[0022]两个侧框架壳22和24在条形的、特别是沿着侧框架壳22和24的边缘延伸的、同样薄壁的粘合法兰26处相互粘接。在图3、4和5中描述:该粘合法兰26在两个在那里粘接的车身构件之间分别具有一个粘合层28,所述粘合层具有1.5mm的厚度,其具有+/ -0.1mm的厚度公差。
[0023]此外,粘合法兰26不仅关于相应的粘合部位的水平主加载平面30、而且关于该相应的粘合部位的竖直主加载平面32以大约45°的角度34斜置。
[0024]此外,在图3中描述:在内部的侧框架壳22的内侧上在其下面的车门槛区域14处还设置有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同样薄壳状的车门槛加强部36,该车门槛加强部借助弯曲的粘合法兰38和在那里设置在该粘合法兰的弯曲部中的粘合层28粘接,该粘合层同样具有1.5+/— 0.1mm的厚度。
[0025]此外,利用图4描述:怎样在A柱区域18中在两个侧框架壳22和24的内部在相对于主加载平面30和32斜置的粘合法兰26之间保持棒形的、同样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A柱加强部40。
[0026]最后,借助图5在其左边的区域中可看到的是,在所属车辆中基本上沿其横向作为客舱的下面的、前面的前围板或者说端板延伸的前围板壳42怎样在其侧向的边缘区域中借助同样斜置的粘合层28粘接在由内部的侧框架壳22和外部的侧框架壳24构成的侧框架12上。在此,用于围板壳42的粘合层28与粘合层28至少部分地重叠,正如在屋顶木瓦结构中也是这种情况。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所属前围板与侧框架12的、由相互堆叠的粘合层28构造的连接接头。
[0027]附图标记列表
[0028]10 车辆车身
[0029]12 侧框架
[0030]14 车门槛区域
[0031]16 前围板区域
[0032]18 A柱区域
[0033]20 车顶梁区域
[0034]22 内部的侧框架壳
[0035]24 外部的侧框架壳
[0036]26 倾斜定向的粘合法兰
[0037]28粘合层
[0038]30水平主加载平面
[0039]32竖直主加载平面
[0040]34角度
[0041]36车门槛加强部
[0042]38弯曲的粘合法兰
[0043]40A柱加强部
[0044]42前围板壳
【主权项】
1.车辆车身(10),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并且在主加载平面中以推力和/或拉力受载, 其中,粘合层(28)借助粘合法兰构造成形,在该粘合法兰上,粘合层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34)定向。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粘合层(28)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40°和50°之间的角度(34)定向。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粘合层(28)倾斜于主加载平面(30、32)以45°的角度(34)定向。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22、24)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A柱。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22、24、36)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并且利用第二车身构件构造客舱的环形支架下部。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其中,设置有第三车身构件(22、24、36、42),该第三车身构件与第一或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的粘合层(28)构造为覆盖在第一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之间的粘合层(28)。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和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并且利用第三车身构件(42)构造客舱的前围板。8.车辆车身、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并且在主加载平面(30、32)中以推力和/或拉力受载, 其中,粘合层(28)借助弯曲的粘合法兰(38)构造成形。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车身, 其中,利用第一车身构件构造客舱的车门槛加强部(36)并且利用第二车身构件(22、24)构造客舱的侧框架(12)。10.车辆车身、特别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22、24、36、42)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22、24、36、42),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28)相互粘接, 其中,粘合层(28)以1.4mm至1.6mm的厚度构造成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车身,该车辆车身包括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一车身构件和由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第二车身构件,所述第一车身构件和所述第二车身构件借助粘合层相互粘接并且在主加载平面中以推力和/或拉力受载,其中,粘合层借助粘合法兰构造成形,在该粘合法兰上,粘合层倾斜于主加载平面以30°和60°之间的角度定向。
【IPC分类】B62D25/02, B62D27/06, B62D29/04, B62D25/04
【公开号】CN105263790
【申请号】CN201480031393
【发明人】A·贝尔, J·伦茨, L·施密德, T·施瑙费尔, M·艾斯, T·弗莱舍尔
【申请人】宝马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5日
【公告号】DE102013214782A1, EP3027490A1, US20160129948, WO2015014598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