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其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315阅读:1623来源:国知局
车身及其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及其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车身机舱构架包括翼子板安装梁和斜拉梁。
[0003]翼子板安装梁是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一段自机舱前部(车头前部)延伸至前围侧(前挡玻璃处)的纵梁构成。
[0004]斜拉梁,用于连接翼子板安装梁和车身的前端框架,相当于连接车头前部框架的侧面和前面的部分。
[0005]而斜拉梁和翼子板安装梁之间则需要通过搭接结构连接固定。搭接结构呈L形,包括一位于翼子板安装梁上方的水平段,用于和斜拉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前端框架),其竖直段则延伸向下至翼子板安装梁的外侧,以便与翼子板安装梁的外侧焊接固定,从而实现斜拉梁和翼子板安装梁的连接。
[0006]斜拉梁的下方正对应车辆前组合灯的位置,随着前组合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灯体体积也随之增大,故目前设计是,将斜拉梁的竖直高度增加,相应地,搭接结构水平段的高度也增加,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前组合灯的置放。
[0007]然而,上述方案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0008]翼子板安装梁用于安装翼子板,当搭接结构水平段高度增加后,翼子板与水平段的间距也会相应地缩小,而二者之间的空间正是此位置处翼子板的溃缩空间,溃缩空间需要能够吸收一定的碰撞能量,才能减轻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现有方案在满足功能强大的前组合灯置放时,就无法保证翼子板拥有足够的溃缩空间,二者无法兼顾。
[0009]另外,搭接结构呈L形的板状结构,其本身强度并不足,且仅依靠一侧的竖直段与翼子板安装梁的侧面固定,导致翼子板安装梁、斜拉梁、搭接结构三者的连接强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以兼顾前组合灯安装和翼子板溃缩空间的问题。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2]—种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包括搭接板,所述搭接板包括与所述斜拉梁连接的搭接段、用于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梁的连接段,以及位于前述二者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对应于翼子板溃缩位置的溃缩部,装配后,所述搭接段的高度高于所述溃缩部的高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为整体式板状结构,所述搭接段和所述连接段之间台阶过渡,二者之间的台阶形成所述过渡段。
[0014]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为整体式板状结构,所述搭接段弧形或斜坡过渡至所述连接段,二者之间的弧形段或斜坡段形成所述过渡段。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翼子板安装梁的内侧,并支撑连接所述搭接段。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具有向内侧延伸的翻边,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翻边贴合并支撑连接所述搭接段。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搭接结构的前侧,并与所述支撑板、所述搭接板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加强板能够与所述翼子板安装梁配合形成盒状。
[0019]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加强板,三者中至少一者设有减重孔和/或加强筋。
[0020]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设有第一减重孔,且设于所述连接段。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梁与斜拉梁的搭接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22]搭接结构用于连接斜拉梁的部分的高度,高于溃缩部的高度,则斜拉梁与翼子板安装梁连接的位置可以设计地相对较高,从而抬高斜拉梁高度,以满足斜拉梁下方需要安装前组合灯的空间要求;而,对应于翼子板溃缩部位的溃缩部的高度相对较低,使得翼子板和溃缩部之间的高度差能够增加,从而也为翼子板提供足够的碰撞时向下溃缩的溃缩空间,减轻对行人的伤害,满足行人保护法规要求。因此,本方案兼顾了前组合灯的安置和溃缩空间的设置。
[002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以解决前组合灯与翼子板溃缩空间难以兼顾的问题。
[002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5]车身,包括翼子板安装梁和斜拉梁,还包括搭接所述斜拉梁至所述翼子板安装梁的搭接结构,所述搭接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搭接结构。
[0026]所述车身与上述搭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拉梁连接前端框架、翼子板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梁、搭接结构以及翼子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4为图2中去除翼子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3的前侧示意图;
[0033]图6为图2中搭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1中斜拉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搭接板另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搭接板又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0037]图10为图2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图5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0-翼子板、101-安装架、20-翼子板安装梁、301-搭接板、301a_搭接段、301a-l-搭接板安装孔、301b-连接段、301b-l-第一减重孔、301c-过渡段、301bc-第一加强筋、302-支撑板、302a_翻边、302b_第二加强筋、302c_固定座、303-加强板、303a第二减重孔、303b焊接定位孔、303c-第三加强筋、40-前端框架、50-斜拉梁、501-斜拉梁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和简洁描述,下文结合车身及其前减震器支座论述,有益效果不再重复论述。
[004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3]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拉梁连接前端框架、翼子板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
[0044]本文,方位词“前”,即车体的前部方向,“后”即车体的后部方向,“内”即靠近车体内部的方向,“外”即远离车体内部的方向。
[0045]如图1所示,斜拉梁50用于连接车体的前端框架40和沿车体侧面纵向延伸的翼子板安装梁20,斜拉梁50和翼子板安装梁20之间则通过搭接结构搭接连接。
[0046]请继续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梁、搭接结构以及翼子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翼子板10的顶部通过安装架101安装定位于翼子板安装梁20的上方;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去除翼子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如侧不意图;图6为图2中搭接板的结构不意图。
[0047]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翼子板安装梁20与斜拉梁50的搭接结构,包括搭接板301,搭接板301包括与斜拉梁50连接的搭接段301a、与翼子板安装梁20连接的连接段301b,以及连接搭接段301a和连接段301b的过渡段301c (三段沿Y向分布),安装后,搭接段301a的高度高于连接段301b以及过渡段301c的高度。
[0048]如图5、6所示,搭接结构为整体式的板状结构,搭接段301a和连接段301b之间台阶过渡,之间的台阶即为过渡段301c,连接段301b大体呈竖直的状态,以便与翼子板安装梁20的外侧连接,搭接段301a、过渡段301c则大致呈水平状态,位于翼子板安装梁20的上方。安装后,搭接板301的上半部分呈“Z”形(搭接段301a和过渡段301c),显然,搭接段301a的高度(Z向)高于连接段301b、过渡段301c。
[0049]再请看图1并结合图6、7,图7为图1中斜拉梁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6中,搭接段301a设有搭接板安装孔301a_l,图7中斜拉梁50的一端也设有位置对应的斜拉梁安装孔501,从而通过紧固件,例如可以是紧固螺栓,实现搭接板301与斜拉梁50的固定连接,由于搭接板301连接于翼子板安装梁20,则起到连接斜拉梁50和翼子板安装梁20的作用。
[0051]如此设计,搭接结构用于连接斜拉梁50的部分的高度,高于其他部分的高度,则斜拉梁50与翼子板安装梁20连接的位置可以设计地相对较高,则斜拉梁50的高度被抬高,可满足斜拉梁50下方需要安装前组合灯的空间要求;而,自搭接段301a过渡到连接段301b的过渡段301c部分,高度相对较低,使得位于该过渡段301c之上的翼子板10与过渡段301c之间的高度差能够增加,如图1所示,从而也为翼子板10提供足够的碰撞时向下溃缩的溃缩空间,减轻对行人的伤害,满足行人保护法规要求。因此,本方案兼顾了前组合灯的安置和行人安全的保护。
[0052]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于,将搭接板301分段设置,与斜拉梁50连接的部位作抬高设置,对应于翼子板10溃缩的部位(称之为溃缩部)作降低设置,从而兼顾上述两种需求。从图3可以理解,B部位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