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585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其中,左右舵共用前壁板以及在车体上安装有该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汽车,包括:具有第一定位圆孔的第一安装区域、具有第二定位圆孔的第二安装区域以及连接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的中间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关于所述中间连接区域对称;且第一定位圆孔靠近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第二定位圆孔靠近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通过在对称的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圆孔和第二定位圆孔,在加工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定位基准,从而提高成品的精度,减少装配后整车的公差累积,提高整车的合格率。
【专利说明】
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之间的驾驶习惯不同。比如,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主驾驶在左侧,称为左舵车;而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主驾驶都设置在右侧,称为右舵车。为了在车型开发的时候,节省成本,就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够适用于左舵车和右舵车的前壁板,用来安装转向系统、制动离合系统、空调系统。
[0003]由于现在的前壁板都是针对左舵车或者右舵车单独开发的,因此,在制造单独使用的左舵车前壁板或者右舵车前壁板时一般都采用椭圆形定位孔来进行定位以提供加工时的定位基准。
[0004]但是,这种通过椭圆形定位孔进行定位的方式无法满足左右舵车共用的前壁板结构的定位精度,会造成使用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整车在焊接装配后出现很大的定位公差累积,成品的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左舵车或者右舵车的前壁板的定位结构无法保证定位精度,造成使用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整车在焊接后公差累积过大,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包括:第一安装区域、中间连接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关于所述中间连接区域对称;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包括第一定位圆孔,所述第一定位圆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的位置;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包括第二定位圆孔,所述第二定位圆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位置;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
[0008]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和第二定位圆孔沿所述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上方。
[0009]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圆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形成的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定位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形成的第二凸台上。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凸台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0011]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中心到第二定位圆孔的中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长度的0.7-0.9倍。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中心到第二定位圆孔的中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长度的0.9倍。
[0013]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形成有第二翻边。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上顶边、第二安装区域的上顶边和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上顶边形成有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翻边。
[0015]进一步,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下底边形成有第四翻边。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体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及汽车,通过在对称的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圆孔和第二定位圆孔,从而在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加工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定位基准,使得加工完成的成品具有非常好的精度,使得焊接装配后整车的定位公差积累大幅减小,从而提高整车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所给出的安装于左舵车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所给出的安装于右舵车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第一安装区域;11、第一定位圆孔;
[0022]13、第一凸台;15、左翻边;
[0023]3、第二安装区域;31、第二定位圆孔;
[0024]33、第二凸台;35、右翻边;
[0025]5、中间连接区域;51、上翻边;
[0026]53、下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3]图1为实施例所给出的安装于左舵车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给出的安装于右舵车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左右舵共用前壁板虽然在图上有稍许区别,但是,这些区别仅仅是安装车身零部件的安装孔开设位置的区别。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这些安装孔可以根据具体车型具体设置,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0034]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以下如无特殊说明的话将其简称为前壁板),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体上,该前壁板包括:第一安装区域1、中间连接区域5和第二安装区域3。在图1和2中,第一安装区域I为位于前壁板左侧的具有凹陷部的区域,第二安装区域3为位于前壁板右侧的具有凹陷部的区域,中间连接区域5将第一安装区域I和第二安装区域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第一安装区域I和第二安装区域3关于中间连接区域5对称,也即,第一安装区域I和第二安装区域3关于图1中所示的前壁板的高度方向对称。具体来说,第一安装区域1、第二安装区域3和中间连接区域5可以是焊接在一起的三块单独的型材,也可以是一块整体型材通过冲压、铸造、锻造等形式形成的一体件。
[0035]在第一安装区域I内开设有第一定位圆孔11,该第一定位圆孔11靠近第一安装区域I的左侧边。在第二安装区域3内开设有第二定位圆孔31,该第二定位圆孔31靠近第二安装区域3的右侧边。上述第一定位圆孔11、第二定位圆孔31可以用钻头、镗刀、扩孔钻头、铰刀或者拉刀进行钻孔、镗孔、扩孔、铰孔或者拉孔的方式加工形成。而第一定位圆孔11、第二定位圆孔31的孔径则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不同定位基准以及所使用定位销的具体尺寸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制。
[0036]本实施例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通过在对称的第一安装区域I和第二安装区域3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这样在对前壁板进行加工时前壁板不会发生偏移,从而可以提高其加工精度。并且,这样设置的定位结构所加工出的前壁板加工精度更高,从而在装配后整车可以具有更小的公差积累,从而提高整车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整车定位公差积累小,也就降低了调试前壁板模具的风险。
[00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沿前壁板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也即,使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关于图1中所示的前壁板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设置。在图1中,第一定位圆孔11位于第二定位圆孔31的下方。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在前壁板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前壁板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前壁板的加工精度。
[0038]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则可以在第一安装区域I内形成第一凸台13,并将第一定位圆孔11开设在第一凸台13上。相应的,在第二安装区域3内形成第二凸台33,并将第二定位圆孔31开设在第二凸台33上。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分别设置在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33上,可以使得定位安装时更加方便。
[0039]进一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凸台13制作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凸台,而将第二凸台33制作成椭圆形的凸台,从而提高定位安装时的识别度,提高定位安装时的效率。当然,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3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六边形、四边形等。
[00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设置成二者的中心之间的长度为第一安装区域I左侧边到第二安装区域3右侧边长度的0.7-0.9倍,也即,第一定位圆孔11与第二定位圆孔31中心间的长度为前壁板长度的0.7-
0.9倍。同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圆孔11与第二定位圆孔31中心间的长度为前壁板长度的0.9倍。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中心的长度作如上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前壁板的位移,提高前壁板的定位基准。
[00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第一安装区域I的左侧边形成左翻边15,并在第二安装区域3的右侧边形成右翻边35。具体的,左翻边为左后翻边,右翻边为右后翻边。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安装区域I的左侧边形成左翻边15以及第二安装区域3的右侧边形成右翻边35,从而在安装该前壁板时能够更方便的与A柱下内板进行固定并提高与A柱下内板的连接强度。
[0042]进一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2中所示,还可以在第一安装区域1、第二安装区域3以及中间连接区域5的上顶板形成连接在一起的上翻边51。具体的,该上翻边51可以是上前翻边。优选地,上翻边51可以设置为一体件,从而可以增强上翻边51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前壁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在上述这些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形成上翻边51可以在装配时更方便的与风窗横梁下板进行固定。
[0043]更进一步,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还可以进一步在中间连接区域5的下底边形成下翻边53。具体的,该下翻边53可以是下后翻边。在这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下翻边53可以在装配时更方便与车身地板进行固定。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在该汽车的车体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当然,在左舵车中安装的是如图1所示的前壁板,而在右舵车中安装的是如图2所示的前壁板。
[0045]本实施例的汽车,通过在前壁板上对称的第一安装区域I和第二安装区域3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圆孔11和第二定位圆孔31,这样在对前壁板进行加工时前壁板不会发生偏移,从而可以提高其加工精度。并且,这样设置的定位结构所加工出的前壁板加工精度更高,从而在装配后整车可以具有更小的公差积累,从而提高整车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整车公差积累小,也就降低了由于整车公差积累大而需要调试前壁板模具的风险。
[0046]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汽车上安装的前壁板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以及前壁板可以添加的各附加特征及其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关于前壁板的具体描述,此处为了行文更简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4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9]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区域、中间连接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 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关于所述中间连接区域对称; 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包括第一定位圆孔,所述第一定位圆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的位置; 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包括第二定位圆孔,所述第二定位圆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位置; 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和第二定位圆孔沿所述左右舵共用前壁板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形成的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定位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形成的第二凸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凸台的横截面为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中心到第二定位圆孔的中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长度的0.7-0.9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圆孔的中心到第二定位圆孔的中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的长度的0.9倍。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第一侧边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第二侧边形成有第二翻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上顶边、第二安装区域的上顶边以及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上顶边形成有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翻边。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区域的下底边形成有第四翻边。10.—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左右舵共用前壁板。
【文档编号】B62D25/14GK205499081SQ20162009971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姜多仁, 李志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