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安全游泳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214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安全游泳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属于游泳防护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游泳衣不具有安全防犯功能,初学者穿着它练习游泳,在没有陪练的情况下,只能在浅水区域内练习。在浅水区练习的效果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在深水区域内练习,则必须有陪练人员伴随左右,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与陪练结伴同游又往往会因时间等问题难于成行,初学者往往感到很不方便。另外,即使有陪练人员在场或在浅水区域,初学者往往由于胆怯,也不能放心地入水练习。此外,会游泳者在穿着一般泳装游泳时,也难免会因腿抽筋、遇风浪等原因发生意外,导致生命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以确保游泳者在水中的安全。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是对现有游泳衣的改进,它包括游泳衣体,所说游泳衣体上连接有充气袋和高压充气瓶,充气袋与高压充气瓶间连接有导气软管和阀门。
为在遇险时有助于他人帮助逃生,所说游泳衣体上连接有救生绳,救生绳的另一端与救生钩相连。
上述组合式安全游泳衣,所述充气袋为双层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为在充气袋一旦出现故障时,便于自救,所说游泳衣体上连接有救生棒。
上述组合式安全游泳衣,所述充气袋和高压充气瓶设于游泳衣体的背部,以避免影响使用者游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因其连接有充气袋,穿着它进行正常游泳者并不感到妨碍,但当游泳者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使得身体下沉时,充气袋便浸于水中产生浮力,可使游泳者的上肢以上部分露于水面以上,这样游泳者便不会发生危险,故本游泳衣使用安全,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会游泳者,均安全可靠。另外,本组合式安全游泳衣还可供在江河、湖、池的冰上运动穿着,如不慎落水,同样可以逃生。不使用时,可将充气袋中的气体放掉,方便存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旋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游泳衣体1,在其背部外侧连接有充气袋2和高压充气瓶5,充气袋2与高压充气瓶5间连接有导气软管3和阀门4。为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可将充气袋设计为双层结构。充气袋2和高压充气瓶5与游泳衣体1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系带连接,也可采用钮扣或固定连接等方式。阀门4可采用手压阀门,当充气袋2需要充气时,或在游泳过程中,充气袋2内的气压下降后,可用一只手握住阀门4,用掌心或手指压动阀杆,使软管3将高压充气瓶5与充气袋2导通,给充气袋2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游泳衣体1上还可连接带救生钩7的救生绳6,当游泳者遇险时,并且在游泳者附近或岸上有其他人员时,可迅速将救生绳6的绳团打开,将带救生钩7的一端抛向岸边或抛向有救助能力的人,借助他人救生。救生者还可借助于竿端带环的长竿,将环套在救生钩7上将遇险者拉上岸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游泳衣体1上还可连接有救生棒8。救生棒8可采用比重小的材料制做,或采用空心结构。救生棒8的设置还可使本实用新型在充气袋万一失效,在游泳者附近又没有救助人员时,游泳者可以用手握救生棒8,增加逃生机会。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游泳衣体[1],所说游泳衣体上连接有充气袋[2]和高压充气瓶[5],充气袋[2]与高压充气瓶[5]间连接有导气软管[3]和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说游泳衣体[1]上连接有救生绳[6],救生绳[6]的另一端与救生钩[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2]为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说游泳衣体[1]上连接有救生棒[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2]和高压充气瓶[5]设于游泳衣体[1]的背部。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属于游泳防护服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安全游泳衣,以确保游泳者在水中的安全。它包括游泳衣体,游泳衣体上连接有充气袋和高压充气瓶,充气袋与高压充气瓶间连接有导气软管和阀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安全游泳衣,因其连接有充气袋,穿着它进行正常游泳者并不感到妨碍,但当游泳者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使得身体下沉时,充气袋便浸于水中产生浮力,可使游泳者的上肢以上部分露于水面以上,从而不致发生危险,使用安全,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会游泳者,均安全可靠。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供在江河、湖、池的冰上运动穿着,如不慎落水,同样可以逃生。不使用时,将充气袋中的气体放掉,方便存放。
文档编号B63C9/00GK2665012SQ20032011135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李成金 申请人:李成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