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推进式舷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41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水推进式舷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艇的舷外机,特别是喷水推进式舷外机。
背景技术
在特开平9-309492号公告上,叙述了在具有吸入口及喷射口的管道内收纳了涡轮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将从吸入口吸进的水用涡轮加压,并从喷射口喷出以推进船艇的舷外机。但是,该舷外机,由于其将管道的加压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水使用,所以从吸入口流入的砂粒混入了发动机冷却水中。
在特开平11-286297号公告上,叙述了在舷外机与船艇之间设有平板状的防波板,以抑制水与舷外机接触而产生滑行阻力的增大,并且防止水向船内飞溅的舷外机分水装置。但是,该分水装置,其在为了改变船艇的滑行方向而转动舷外机时,不能防止从船尾弹起的水与舷外机侧面相碰,因此不能抑制阻力的增大。
在特开平9-39892号公告上,叙述了将被涡轮加压了的加压旋转水流移送到螺旋壳,并从喷射口喷射而推进船艇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但是,由于来自吸入口的水被垂直吸起,所以在滑行时吸入侧处于负压有产生气蚀的可能。此外,该舷外机,其将发动机的排气导入水中排气室,利用在水中吸收排气的能量而消音,但由于在螺旋壳上开孔并向水中排气室供给高压水,所以产生了能量损失。
在特开平8-253196号公告上,叙述了在吸入壳的吸入口上固定了除尘用的防护网罩,以防止漂浮于水中或水面的垃圾被吸入的装置。但是,由于该防护网罩是固定式的网罩,所以为了清除通过防护网罩而挂在叶轮入口部的塑料薄膜或绳类的垃圾,必须拆下固定防护网罩的螺栓或螺钉,难于在水上清除垃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的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轻量,且推进效率高、安全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
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砂粒等混入发动机冷却水的取水装置、防止因从船尾弹起的水与舷外机侧面相碰而导致的的滑行阻力增大及防止该冲击水流向船内飞溅的前外壳、降低排气声音并使其低音化的排气系统、简化垃圾等清除的可动式防护网罩。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是具备具有吸入外壳和喷出外壳的外壳部件,其中,吸入外壳形成从前端的吸入口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曲管状流路,喷出外壳形成从吸入外壳的后端到喷出口略向水平延伸流动通道;从外壳部件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机壳;安装在机壳上的发动机;被配置在外壳部件前方且吸入口上方的齿轮箱;与发动机连接的驱动纵轴;大致水平设置于吸入外壳内且在齿轮箱内与驱动纵轴连接的从动横轴;被固定在从动横轴上且用于从吸入口将外部的水吸入加压并从喷出口喷出的叶轮,其具有接近吸入外壳的内圆周面的外圆周边缘部及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边缘外圆周部的螺旋状翼片(20);设置在排出外壳的喷出口附近的导向叶片。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侧视图。
图2是图1舷外机推进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舷外机叶轮及导向叶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舷外机排气系统的舷外机局部纵剖视图。
图5是图1舷外机推进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设在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排气系局部的安装台上的膨胀室横剖视图。
图7是从图6的VII-VII截面所见的表示膨胀室的推进装置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设在构成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排水系及排气系局部的安装台上的滞留室横剖视图。
图9是从图8的IX-IX截面所见的表示滞留室的推进装置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0是图1舷外机的推进装置前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舷外机的推进装置俯视图。
图12是表示设在图1舷外机的吸入口上的防护网罩的推进装置侧视图。
图13是图1舷外机的推进装置的吸入外壳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对船艇操舵时图1舷外机的转动状态图。
图15是图14的舷外机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方,是指船艇航行方向的前方,后方,是指是指船艇航行方向的后方。
第一实施例如图1及图1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1,介由支架6拆装自如地安装在船艇7的尾板7a上,由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2;将该发动机2安装于上端的机壳3;通过安装部件4a被固定在该机壳3下端的推进装置5构成。
舷外机1的机壳3,其通过向略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架销6a,被安装在支架6上。该机壳3的一部分,与由船艇7的操作者操作而进行动作的掌舵装置6b连接。舷外机1,其利用操纵者进行右转操作,而绕支架销6a向俯视逆时针方向(图14中的1a侧)转动。此外,舷外机1,其利用操纵者进行左转操作,而绕支架销6a向俯视顺时针方向(图14中的1b侧)转动。这样,由于舷外机1整体相对于船艇7向大致水平方向转动,所以改变给予船艇7推进力的方向,船艇7便被操作。
在机壳3与推进装置5之间,设有能安装/拆卸于后述的推进装置5外壳部件10和机壳3双方上的平板状安装部件4a。该安装部件4a,利用螺栓3b,被固定在形成于机壳3下端的法兰3a上,并且利用螺栓3c,被固定在设于推进装置5外壳部件10上部的安装台4上端的安装法兰4b上。
如图2所示,推进装置5接受发动机2的动力并利用叶轮14吸入通过船艇7船底7b下侧的水并加压了以后,作为喷射水流向船艇7后方喷出,以其反作用力而获得船艇7的推进力的装置。
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其具有在前方具有在水面下的船底7b附近向下开口的吸入口9a,并形成了从该吸入口9a向斜后上方延伸了以后向略呈水平弯曲的曲管状的吸入流通通道9b的吸入外壳9;与吸入外壳9连接,并形成从该处大致水平延伸的流通通道,在后端具有朝后开口喷出口11a的排出外壳11。在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上,铺设了除尘用防护网罩44。
叶轮14,如图3所示,其被装在吸入外壳9的后部扩径部9c内,并被固定在沿吸入外壳9向大致水平延伸设置的从动横轴13的后端。叶轮14,具有朝后方扩径的漏斗状轮毂19、卷绕于该轮毂19上的多个螺旋状翼片20。螺旋状翼片20的外圆周边缘部20b跨越全区域与图2的吸入外壳9扩径部9c的内圆周面9d接近,并且,螺旋状翼片20的前边缘,其越往径向外侧越渐渐向前方伸出。螺旋状翼片20的前边缘外圆周部20c,其沿吸入外壳9扩径部9c的内圆周面9d伸到前端,以此形成螺旋状翼片20的宽阔的叶轮面20a。叶轮14,与轮毂19及吸入外壳9的扩径部9c协同动作,形成多个螺旋状旋转流路。
在叶轮14的后方排出外壳11上,设有与排出外壳11前部缩径部11b形成一体的多个固定导向叶片22、连结这些导向叶片22,并且介由轴承12a支撑从动横轴13后端的叶片轮毂21。导向叶片22与叶片轮毂21及排出外壳11前部缩径部11b协同动作,形成将用叶轮14加压增速的旋转水流整流为直流的多个流动通道。导向叶片22的后端边缘的外边缘部22a,延伸到喷出口11a附近。
从动横轴13的前部,其利用设在吸入外壳9前方上壁上的轴承12支撑并被水封,由此向前方凸出的前部13b,其被延伸设置在被配置于吸入外壳9的横前方且吸入口9a上方的齿轮箱15内。从动横轴13,其在齿轮箱15内,通过镶嵌于从动横轴13前端的从动侧伞齿轮18及与其噛合的驱动侧伞齿轮17,与连结于发动机2输出轴的驱动纵轴16连结。以此将发动机2的驱动力从驱动纵轴16传递到从动横轴13,并使叶轮14旋转。
后退用的换向斗23,其是能向上下转动地被凸出设置在排出外壳11左右的销23a所支撑。换向斗23,其将从喷出口11a喷射的后退水流,向左右分流并使其反转,从左右喷出口23b向斜前方喷出,即所谓的分流型水斗。在换向斗23上,连接着控制杆24,其将换向斗23的上下转动位置切换于敞开喷出口11a的船艇前进用上侧位置、与覆盖喷出口11a的船艇后退用下侧位置(图1、2、4、11及12所示的位置)之间。
以下,参照图2及图10说明对舷外机1的发动机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系统。
对舷外机1的发动机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系统,其具有从舷外机1的外部吸水的冷却水泵28;从舷外机1的外部引导冷却水的1及第3水路系统;从冷却水泵28经过发动机2向舷外机1外部引导水的第2水路系统。
第1水路系统,其具备作为从舷外机1的外部取水的取水部的前外壳25;作为从前外壳25将水引导到冷却水泵28第1水路的水道50。
前外壳25,其位于齿轮箱15的前方,并被并列设置于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前外壳25,其具备作为扩大水路壁的圆周壁25a及锷状的分水板25b(平板)及冷却水管27、取水口25c。
圆周壁25a,其具有略呈半圆状的形状,在其内壁面形成了取水部的扩大水路50a(扩大水路50a的流路截面积,是水路50的流路截面积的20~30倍),并且以其前侧外圆周面形成了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的半圆筒状前端面。
锷状的分水板25b,如图5所示,其被形成在前外壳25上部,且从其圆周壁25a的前面向外方伸出。分水板25b,在其后端部,与凸出设置于推进装置5的安装台4侧面上的法兰4c连接。分水板25b及法兰4c其在位于比从动横轴13的轴心更靠上方、且比吸入外壳9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大致水平延伸,并能在船艇推进时位于比水面WL更靠上侧的位置。
此外,从前外壳25的圆周壁25a到吸入外壳9的外圆周面9e及排出外壳11的外圆周面11c,被形成圆滑流线形的曲面。因此,由于在船艇7航行中与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前面冲突的水流,如图11箭头表示的流线所示,其圆滑地通过外壳部件10的侧方,并被向后方推压流动,所以能降低船艇7的航行阻力。
取水口25c,如图2及图5所示,其位于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前方,并在前外壳25的底部朝下方开口。此外,在取水口25c上,铺设了除尘用滤网26。
冷却水管27,其与发动机2的冷却水泵28连接,其前端从前外壳25的上壁向前外壳25内方下垂。
第2水路系统,其具备作为从冷却水泵28经过发动机2并将水向舷外机1外部引导的第2水路的水路49。
第3水路系统,在叶轮14与喷出口11a之间,更详细的是,其具备开口于导向叶片22入口附近的排出外壳11内壁面上的取水口47a;一端具有该取水口47a,并贯通排出外壳11管壁的直管47b;从该直管47b分支并将水导入冷却水泵28的作为第3水路的冷却水管48;设在直管47b内的滤网47。
此外,在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侧面上,如图1及图2所示,设有与第1及第3水路连通的给水口51。
以下,参照图4及图5,说明将舷外机1的发动机2排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系统。
舷外机1的排气系统,如图4及图5所示,其具有在机壳3内部由向上下延伸设置的隔壁29a所围成的空间,且发动机2的排气筒30下垂到其内部的作为第1排气系统的排气室29;与该排气室29连通且将排气引导到外部的作为第2排气系统的排气通道31;排气通道32;喷射管33及排气口33a。
排气通道31,被设在推进装置5的安装台4内部,其上端与排气室29的底部连通,其下端与排气通道32连通。
排气通道32,在吸入外壳9的前部外侧,沿轴承12圆周边缘的外圆周壁被分成2个系统。被分开的各通道,分别围绕吸入外壳9的外壁延伸,并在吸入外壳9的圆周壁下面侧汇合成1个系统。
在吸入外壳9下侧汇合的排气通道32后方端部上,连接着喷射管33。喷射管33,其沿排出外壳11的底部向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其不比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更向下方凸出。在喷射管33后方端,在排出外壳11的喷出口11a下侧附近设有向后方开口的排气口33a。
根据上述第1实施例,由于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以与船底7b大致相同水平朝下方开口,所以推进装置5不比船底7b更向下方凸出,并且,由于叶轮14被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所包围,所以叶轮14不与砂滩或岩石等障碍物接触。因此,推进装置5及叶轮14难以损坏,能提供在海岸附近或河流等浅滩的安全航行。
此外,由于吸入外壳9被形成曲管状的短吸入流通通道9b,所以能缩短推进装置5,并减轻舷外机1的重量。此外,由于推进装置5短,且不凸出于船艇7的后方,所以减少了带状物对推进装置5的缠绕或与漂流木等的接触,提高了舷外机1的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向前方延伸设置了螺旋状翼片20的前边缘外圆周部20c,扩大形成了叶轮14的入口面积或流通通道,所以提高了吸入性能,并且即使漂浮物流入也难以堵塞在螺旋状翼片20的吸入部,并减少了因垃圾而产生的故障。
此外,由于在机壳3与推进装置5之间,设有能安装/拆卸于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和机壳3双方上的安装部件4a,所以在将本实施例的推进装置5用于现有的舷外机时、在本实施例的舷外机1上使用与本实施例的推进装置5不同的推进装置时,或者,在改变本实施例的推进装置5与机壳3的间隔时,只要替换安装部件4a即可,能通用舷外机多数装置·零件。
冷却舷外机1的发动机2的冷却系统,具备向冷却水泵28导入冷却水的水路系统、即第1及第3水路系统。第3水路系统,其从在叶轮14与喷出口11a之间的排出外壳11内壁面上开口的取水口47a取水;第1水路系统,其从并列设置且固定于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前方的前外壳25取水。从第3水路系统的取水口47a,获取利用叶轮14旋转而得到的导向叶片22入口周边的高压水。当船艇7航行于浅滩时,砂粒等被吸入到吸入外壳9内,且堵塞设在从取水口47a延伸的直管管路47b上的滤网时,难于从第3水路系统的取水口47a取水,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从第1水路系统的前外壳25取水,所以能继续供给冷却水,以防止发动机2烧缸。
由于滤网47,被设在贯通排出外壳11管壁的直管管路47b上,所以可以从排出外壳11的外部装卸滤网47。
由于前外壳25,被并列设置且固定于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前方,所以当船艇7航行时,其不受砂粒等被吸入到吸入外壳9内的影响。此外,由于前外壳25的取水口25c,其在前外壳25底部朝下方开口,所以当船艇7航行时垃圾难于流入。
由于在取水口25c上铺设了滤网26,所以能从流入前外壳25的水中除掉垃圾等。并且,由于利用前外壳25的圆周壁25a,形成了流路截面积比水路50大的扩大水路50a,所以流入前外壳25内的水流,在被吸入水路50之前循环滞留在扩大水路50a内部。此时,混入流入水中的砂粒等,在扩大水路50a内沉淀,并与水分离。若将从前外壳25上壁下垂到内部的冷却水泵27的前端,配置在扩大水路50a内的停滞流动区域,则可以有效地获取不含砂粒的水。
此外,由于连通第1及第3水路系统的给水口51,被设置在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侧面上,所以即使在陆地清洗运转时,只要将自来水管与给水口51连接,就能容易地向冷却水系统供给自来水,进行冷却水系统的发动机2的清洗(清除盐分、泥、砂等)及叶轮14轴承12a的冷却。
前外壳25的圆周壁25a,其利用前侧外圆周面形成推进装置5的外壳部件10半圆筒状前端面。因此,当船艇7航行时从船底7b飞溅起并冲击推进装置5的水流,能被圆滑地推压并流向后方(图11的箭头表示水流)。从前外壳25的圆周壁25a朝吸入外壳9的外圆周面,连续地形成朝前方及侧方伸出的分水板25b及安装台4的法兰4c,由于当船艇7航行时其位于水面附近的位置,所以能在船艇7航行时遮住溅到推进装置5侧面上的水流(图1的箭头表示水流),能防止水向发动机2及船艇7内飞溅。特别是,当为了对船艇7操舵而将舷外机1本体相对于船艇7左右转动时(图14的位置1a或1b的位置),通过船底7b下的水流冲击推进装置5外壳部件10的侧面,但利用分水板25b及法兰4c能遮住该冲击水流的溅起。因此能降低船艇7航行阻力,防止航行速度的降低。
排气系统,如上所述,其具有从发动机2依次连通的排气室29及排气通道31、排气通道32、喷射管33及排气口33a,发动机2的排气通过它们被排到外部。
发动机2的排气筒30下垂到排气室29的内部空间。即,排气通道的通道截面积,从排气筒30急剧地扩大到排气室29。因此,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变化(排气声音的波动),在该排气从排气筒30流入排气室29之际被衰减,降低了发动机2的排气声音。
由于喷射管33,其被设计为不比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更向下方凸出。所以在船艇7航行时没有水流阻力,并且,由于其沿排出外壳11,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以能防止舷外机1横滑并提高船艇7的直行性。
由于排气口33a,其在排出外壳11的喷出口11a下侧附向后方开口,所以船艇7航行中发动机2的排气被排到水中。因此,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变化(排气声音的波动),在排气通过水中之际被损耗衰减,因此,降低了发动机2的排气声音。排放出的排气不会对船艇7的航行产生恶劣影响。
第2实施例以下,参照图6及图7说明具有其他排气系统的第2实施例。此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排气系统,其具有在排气通道31下游,且利用隔壁35a及35b分隔开安装台4内部空间4d而形成的第1膨胀室35及第2膨胀室37及第3膨胀室39。
第1膨胀室35,被设在排气通道31的左右两外侧,并通过设在排气通道31的左右隔壁31a上的排气口34,与排气通道31连通。
第2膨胀室37,被配置在第1膨胀室35的前方,并通过贯通隔壁35a的直管(第1连通管)36,与第1膨胀室35连通。
第3膨胀室39,被配置在第1膨胀室35的后方,并通过贯通隔壁35a及35b的直管(第2连通管)38,与第2膨胀室37连通。
在第3膨胀室39的后方壁上,贯通了将第3膨胀室39与外部空间连通的排气管40。排气管40,其向后方开口,并能将排气排放到空气或水中。
根据第2实施例,发动机2的排气,其在从机壳3的排气室29流入推进装置5的安装台4内以后,依次从排气通道31通过排气口34流到第1膨胀室35、然后通过第1连通管36流到第2膨胀室37、然后通过第2连通管38流到第3膨胀室39。排气通道的截面积,在排气通过排气口34并流入第1膨胀室35之际、其后从第1连通管36流到第2膨胀室37之际、其后从第2连通管38流到第3膨胀室39之际,急剧扩大。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变化(排气声音的波动),因排气通过的通道急剧扩大而衰减。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的排气,由于在每次通过安装台4内各膨胀室时被重复扩大、进一步衰减了压力变动,所以能有效地降低发动机2的排气声音。
此外,由于作为消音装置的第1~第3膨胀室被收纳于安装台4内部,所以能使舷外机1小型化。
第3实施例以下,参照图8及图9说明具有其他排水系统及排气系统的第3实施例。此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从发动机2向外部排放冷却水的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的同时,在安装台4内部,设有构成向外部排放发动机2的废气的排气系统一部分的滞留室41。即,在滞留室41中,通过了发动机2的冷却水废水从第2水路系统的排水管49a流入的同时,发动机2的废气从排气通道31流入。
缓冲室41,如图8所示,其被设在排气通道31的左右两外侧,介由设在排气通道31的左右隔壁41a上的开口41b,与排气通道31连通。在该开口41b上铺设了多孔板42。
在滞留室41的后端,如图9所示,设置了具有规定高度的隔壁41c。在滞留室41的中间部,下端水平线比隔壁41c上端低的分隔壁41d,其从滞留室41顶棚垂下。从排水管49a流下、并流入滞留室41的冷却水废水,被滞留室41后方的隔壁41c挡住,并被储存于滞留室41内。由于多孔板42孔的水平高度,被设置的比隔壁41c上端低,所以多孔板42的下部,一直淹没在储存于缓冲室41内的水中,通过多孔板42的废气必须通过被储存的水。
另一方面,利用包含隔壁41c及分隔壁41d的滞留室41周围壁形成了排气通道43。排气通道43,其介由滞留室41与排气通道31连通,并且在安装台4的后部具有朝向后方的开口。
由于下垂到滞留室41中间部的分隔壁41d下端水平高度,设定成比滞留室41后方的隔壁41c上端低,所以分隔壁41d下端部淹没在储存于滞留室41内的水中,并水封了排气通道43,所以废气能可靠地从废水中通过。
根据第3实施例,被排气室29消音了的发动机2的废气,流入安装台4的排气通道31,并通过该多孔板42流入滞留室41,从储存于滞留室41内的废水中通过。发动机2的排气压力变化(排气声音的波动),在废气从废水中通过之际被损耗、特别是衰减了高频波(穿透音),因此,能进一步降低发动机2的排气声音使其低音化。
此外,若从图1的给水口51供给自来水的话,由于在滞留室41内可以滞留废水,所以即使在陆地上的清洗运转时也可以获得与船艇航行同样的消音效果。
以下,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第1至第3实施例的防护网罩44。
防护网罩44,如图12所示,其被铺设在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上。其根端部44a,能转动地被支撑在吸入口9a的前方边缘部上。
在防护网罩44的根端部44a上,连结固定了具有可挠性的杠杆45。该杠杆45在防护网罩44处于关闭位置CL时,拆装自如地固定在设置于图11前外壳25的分水板25b后部的固定槽46内。
固定槽46在将杠杆45从防护网罩44的关闭位置CL再往前方推压的位置上形成,以便与杠杆45配合。此时,由于杠杆45是以弯曲的状态固定,所以防护网罩44受到杠杆45的复原力而处于被压在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周围边缘上的状态。
根据上述防护网罩44的结构,在船艇7航行中,若使杠杆45偏离固定槽46向后方转动,并使防护网罩44远离吸入外壳9的吸入口9a的话,则能用水流冲洗附着在防护网罩44上的垃圾。在除去垃圾等之后,只要将杠杆45向前方转动再次以弯曲状态与固定槽46配合,就能将防护网罩44铺设在吸入口9a上,并可以恢复防护网罩44的功能。
采用上述的机构,能够很容易地将现有的固定式防护网罩改变为可动式,并能够简单地除去附着在防护网罩上的垃圾。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吸入外壳和排出外壳的外壳部件,其中,吸入外壳在前端具有吸入口并形成从吸入口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曲管状流动通道,排出外壳在后端具有喷出口并形成从所述吸入外壳的后端大致水平延伸到该喷出口的流动通道;从该外壳部件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机壳;安装在该机壳上的发动机;被配置在所述外壳部件前方且所述吸入口上方的齿轮箱;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驱动纵轴;大致水平设置于所述吸入外壳内,且在所述齿轮箱内与所述驱动纵轴连接的从动横轴;被固定在所述从动横轴上,且用于从所述吸入口将外部的水吸入加压并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叶轮,其具备有接近所述吸入外壳的内圆周面的外圆周边缘部及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边缘外圆周部的螺旋状翼片;设在所述排出外壳的喷出口附近的导向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发动机的废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系统,其具有设在所述机壳内部的第1排气系统;设在所述外壳部件内的第2排气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排气系统具有与所述第1排气系统连通且包围所述吸入外壳圆周壁的排气通道;在所述排出外壳的喷出口附近下侧开口的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排气系统还具备后端具有所述排气口的喷射管,该喷射管沿所述排气外壳的底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排气系统,其具备与所述第1排气系统连通的多个膨胀室;与该膨胀室连通且向外部排出废气的排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系统,其包含从外部向所述发动机给水的给水系统;从所述发动机向外部排水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及排气系统,具有储存所述排水系统的水,并使发动机废气从该储存的水中通过的滞留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系统,其包含从外部吸水的水泵;从外部向所述水泵引导冷却水的1水路系统;从所述水泵经过所述发动机向外部引导水的第2水路系统,所述第1水路系统,其具备从外部取水的取水部;从所述取水部将水引导到所述水泵的第1水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水路系统的取水部并列设置在所述吸入外壳的吸入口来进行推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水路系统的取水部,具有比所述第1水路宽阔的扩大水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扩大水路的扩大水路壁,具备从外部取水的第1开口;与所述第1水路连接的第2开口,并将所述第1开口朝向下侧进行推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开口铺设了滤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水路壁,具备从所述第2开口向里面突出设置的管。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水泵引导的第3水路系统,其包含设置在所述叶轮与喷出口之间的所述排出外壳里面的取水口;以所述取水口为一端来贯通所述排出外壳的直管管路;从所述直管管路分支并将水导入水泵的第3水路;从外部能灵活装卸地设在所述直管上的滤网。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向所述冷却水系统供给自来水的给水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于安装了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机壳和所述外壳部件双方可以拆装的安装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还具备内设了所述扩大水路的前外壳,该前外壳,其与所述吸入外壳协同动作,形成了所述外壳部件的流线形状的外圆周面,并且作为向外方伸出的分水板,其被配置在所述从动横轴轴心上方,且所述吸入外壳的下方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舷外机相对于船艇向左右转动,进行对所述船艇的操舵。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外壳上,设有将从所述喷出口喷射出的水流向左右分流的后退用的换向斗。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式舷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吸入外壳的吸入口圆周边缘上的防护网罩;与该防护网罩连结的具有可挠性的杠杆;拆装自如地固定所述杠杆的固定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艇的舷外机,特别是喷水推进式舷外机。这种喷水推进式舷外机(1)具备具有吸入外壳(9)和排出外壳(11)的外壳部件(10),其中,吸入外壳(9)形成从吸入口(9a)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曲管状流通通路,排出外壳(11)形成从吸入外壳(9)后端大致水平延伸到喷出口(11a)的流动通道;从外壳部件(10)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机壳(3);安装在机壳(3)上的发动机(2);被配置在外壳部件(10)前方且吸入口(9a)上方的齿轮箱(15);与发动机(2)连接的驱动纵轴(16);大致水平设置于吸入外壳(9)内,且在齿轮箱(15)内与驱动纵轴(16)连接的从动横轴(13);被固定在从动横轴(13)上且用于从吸入口(9a)将外部的水吸入加压并从喷出口(11a)喷出的叶轮(14),其具有接近吸入外壳(9)的内圆周面(9d)的外圆周边缘部(20b)及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边缘外圆周部(20c)的螺旋状翼片(20);设置在排出外壳(11)的喷出口(11a)附近的导向叶片(22)。
文档编号B63H20/00GK1796228SQ20041010420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0日
发明者石垣真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