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68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难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海难救生器技术令页域本发明属于海难救生领域。本发明涉及在海难救生中,当海难发生时,如泰坦尼克号,破损的轮船正在下沉,船管方镇定地完成sos呼救及幼、妇、老、病、残的优先救助工作后,船上其他所有人员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进入本发明,把自己置身于密闭的海难救 生器中,随着轮船的沉没而漂浮在沉船上方的海面上,任凭海涛汹涌,波巻浪 吞,泰然生存,等待营救。前来营救的船只或直升飞机,还可根据本发明头顶部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发射的信息,准确地找到遇难漂浮人员的位置,将 其救起。 一场胆战心颤的灭顶之灾,因为有了本发明,而变成了有惊无险的安 然无恙的遭遇。海难是一种灭顶的灾难。也是一种频发性灾难,历史的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1994年9月28日, 一艘"爱沙尼亚号"客轮在芬兰湾沉没,船上共有1136人,除140人获救外,其余996人遇难。1987年8月31日23时15分,苏联"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高级客轮在黑海与"彼得互谢夫号"巨型货轮相撞,客轮沉没,398人遇难。 .1987年12月20日22时,菲律宾客轮"多纳,帕斯号"在距马尼拉260km的马林杜克岛附近海面上,与一艘油轮相撞,至少有2200人丧生。1954年9月26日,日本渡轮"洞爷丸号"在津轻海峡沉没。1172人死亡。1921年3月18日,"香港号"邮轮在中国南海沉没,死亡1000人。1917年12月6日,法国军火船"勃朗峰号"在哈利法克斯港与一艘比利时油轮相撞,死亡1600人。1916年8月29日,中国"新裕号"邮轮在中国沿海沉没。遇难1000人。 1914年5月29日,"爱尔兰皇后号"英国邮轮在圣芬伦斯河与一艘挪威运煤船相撞后沉没,死亡1014人。1912年9月28日,"吉丸号"日本邮轮在日本.沿海沉没,死亡1000人。 1912年4月14日23时45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首航美国途中,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约200Km的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沉没,船上共2208人,1503人遇难。
背景技术
从上世纪发生的海难,到本世纪初发生在红海的埃及渡轮沉没。海 难的救援,老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58年3月成立的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到1959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1975年改名为国际海事组织,总部设在伦 敦,其宗旨就是促进各国政府在有关国际航运技术问题上的合作和解决海上安 全问题。对海难的救助,主要是依靠外来船只或直飞机的救助。轮船本身自备有橡皮 艇,救生衣,救生圈之类的救生器械。.救生衣,救生圈之类的器材,能将落水人托出水面,得到氧气呼吸而不被 呛死。但落水人全身都浸在水中,万一遇上冬天,海水冰冷,很快也会冻死。 但汹涌的海浪,时起时落,有时海涛将救生衣都淹没。极易造成落水人的昏迷。 一旦昏迷就意味着丧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设备器械。在轮船遇险即将沉没时,能保证船上 人员落水后,能得到呼吸的氧气,免受海浪的袭击和冰冻,保持生存一直等到 外界前来营救。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海难发生时,轮船正在下沉,这时船上人员,进入本救生器内,置身于密闭的类似潜水服中,随着轮船的下沉而漂浮在沉船 上方的海面上,通过经特殊设计的气管得到海面的空气进行呼吸。任凭海涛汹 涌,波巻浪吞。都能安然无恙地生存, 一直等到外来力量的营救。也可以随波 逐流地漂向沿岸或附近的岛屿。本发明海难救生器,类似潜水服,头部是一个圆形的密闭的头盔。前面是 透明的,中部的鼻罩由双气管与外部的海面连接。鼻罩处连接着呼气(co2)管 吸气(02)管。呼气管口镶入lcm见方的缓冲腔里,管口装有软胶片。缓冲间另一面的气管直通器外并垂直于器,管口装有玻珠压封着。当呼气时,呼出co,冲开软胶片,直通器处。冲开玻珠而出。接着玻珠自动落下压住管口,防止海水流入,吸气管口同样镶入lcm见方的缓冲腔里,另一面的气管口装有软胶片,气管直到器外并垂直于器。但气管在外转弯成q型。管口向下,管口下方网上托有一空心玻珠,当海水浸到管口时,空心玻珠自动上浮,压住管口,防止海 水进入。吸气时,进气管口上的软胶片被吸离管口,空气进入,这时呼气管的 软胶片被吸压住管口,防止管中CO,被倒吸。考虑到万一落水人员被水下旋涡吸入水中,这时与海面相通的气管会自动 关闭。救生器备有化学供氧,制氧化学品选用1^202, L"O,是黄色颗粒状固体或 白色粉末状结晶。比重2.14.分解温度195°C,高纯的L"O,在常温下可长期贮存 不发生显著分解。与002反应生成1^2003而同时放出氧气。其化学反应式是 2Li202+2C02=2Li2C03+02 ,这个反应平衡式的分子量(去掉小数)是 92+88=148+32,也即是分子量92的1^202与CC^反应放出分子量为32的氧气。根据健康成人肺泡每分钟的通气量minute venuti Lation Voltime VE约为 6L/min。氧气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为1.429g/L。这样,健康成人每h需要有6L/minx60minxl.429g/L^14.44g氧气支持呼吸,才能维持生命。用于预防万一 被吸入水下。断断续续很多次需要供氧时间2小时,其制氧的过氧化锂重量为X: 92:32=X: (515) x2, X=92xl030+32《962g。器内预备3kg的Li202,即使被吸 入水下2小时,也不会因缺氧窒息而死。海难救生器除上述所述的供氧部分外,左手部还装有时间表,指南针,卫 星全球定位图和通气显示屏。使置身器内的人,只须举身之劳,就能看清想要 知道的有关信息。右手部还装有在内掌握的利器,用以对付万一遇到的如沙鱼 之类的海中猛兽。头部装卫星全救定位系统GPS报警器,不间断对外发射电波, 以便前来营救的船只或飞机,找到位置,实施营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海难发生时轮船正在下沉,船上人员将 要使用本发明,首先开启头部的GPS的电源。随后放入小量饮水和食物及盛接 大小便的塑料袋。然后从本器的腹部背向开口处,将两脚放入本器两裤中,再 弯腰縮头将全身进入器内,带好头罩,套紧鼻罩,两手从内拉好腹部的开口接, 并从内扳好两接口镙丝帽,确保接合紧密。随后将两手伸入袖中,调好空气襄 在背部腋下的预适位置,使身体和入水后水面成垂直和浮出水面的状态。随着 轮船沉没,而浮在海面上。保存生命,等待营救。万一被旋涡转入水中,气管自动关闭,器内人取下鼻罩,将预备装有制氧 (Li202)的布袋蒙在鼻子上就能继续呼吸氧气。使用过的1^202,生成的L4C03,可由厂家回收,回收到的Li2C03,与H2S04 作用生成Li》0,再与Ba (OH) 2作用生成UOH, LiOH的浆溶液与&02反应生 成1^202重新用于制氧。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海难救生器,是专门用于海难救生的一种长时间供氧和护卫的新设备。本设备的供氧罩内,有两根带活阀的气管,即吸气(O2)管和呼气(CO2)管。呼气时,呼气管阀开放。吸气管阀关闭,呼出的CO2气体经过气管排出器外。垂直排气管口装备钢珠阀,只准气体排出,钢珠就自动落下,压密管口不让海水从管口进入。吸气(O2)时,吸气管阀开放。呼气管阀关闭,防止CO2被倒吸。将海面的空气经过气管吸入。吸气管口也有空气玻珠。当海水浸到管口时,就会自动上浮闭合,防止海水流入。如此反复交替循环,形成了顺畅自由的呼吸。本救生器是个完全密闭的设备,置身其中,能防止海浪的袭击和冰冷,漂浮水面能长时间保存生命,等到营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难救生器,其特征还在于,鼻罩内的两根气管的活阀是,呼气管阀是气管口外缓冲腔内,装有可活动的软胶片,呼气时软胶被冲开气体排气。吸气时,软胶片被吸压和关闭管口。吸气管阀是软胶片装缓冲腔内相对管口内。吸气时软胶片被吸离管口,气体流入。呼气时软胶片被气压推开压住管口,活阀关闭。安装上在救生器外的CC^管垂直头盔上,管口向上,管口上装有一颗可密封管口的钢珠。呼气的气体将钢珠冲开排气。气排完后,钢珠又落回管口将管口封闭。外面海水是不能进入的。吸气管垂直于头盔上,管似q型,管口向下, 管口装有一颗空心玻珠,玻珠受重力作用,都在管口网下(活阀开放)。空气可以随意被吸入,万一海水淹到管口,管口网上的玻珠,受水的浮力作用上浮将管口挡住(活阀关闭),海水就不能流入管内。这就保证了呼吸空气顺畅,而海水不能流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难救生器。其特征还在于救生器备有制氧剂 Li202,载人救生器万一被水下旋涡巻入水下。制氧剂1^202正好解决呼吸的氧气。 因为1^202与(302反应,生成Li2C03放出氧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海难救生的长时间供氧和护卫的新设备的海难救生器。当海难将要发生时,轮船上的人各自进入救生器内,完全置身于密闭的设备中。随轮船的沉没而漂浮在沉船上方的海面上。任凭海涛汹涌,波卷浪吞。在本设备的人都能自由顺畅的呼吸,安然无恙地生存,等待营救。救生器头部装有GPS报警器。以便营救的船只或飞机,找到位置,及时营救。本发明能将灭顶之灾的海难,变为有惊无险的遭遇。
文档编号B63C9/00GK101279642SQ20081009425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4日
发明者王梦芝 申请人:王梦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