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救生泳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91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氧救生泳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供氧救生泳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泳装,特别是一种能提供氧气的救生泳装。
技术背景[0002]目前的救生泳装有很多缺陷,有些能自动充气或用嘴吹气,但不能够潜到水底去, 因为充气后救生衣有浮力,沉不下去,把气体放掉潜入水底又不能长时间在水下游玩,因为人需要氧气呼吸,背上一个氧气瓶既麻烦又价格高,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既能方便充气和放气,又能廉价地提供氧气的救生泳装。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方便充气和放气,并能提供氧气的供氧救生泳装。[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供氧救生泳装由泳装式救生衣和供氧浮球组成,泳装式救生衣内置一个互相连通的气室,救生衣靠近嘴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嘴和一个咬嘴,气嘴与气室相通,咬嘴通过气管连接供氧浮球,气管穿过浮球与外界空气相通,另一端与咬嘴相通,露出浮球的气管部分呈倒“…”状结构,并在倒“…”的底部设置出水孔,碰上雨水和浪花,出水孔能将水全部漏走, 从而能确保气管与咬嘴空气畅通。[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在水下游玩或水下作业时能长时间供氧。


[0007]图为供氧救生泳装的示意图[0008]图中1、泳装式救生衣;2、供氧浮球;3、气室;4、气嘴;5、咬嘴;6、出水孔;7、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由图可知,泳装式救生衣1与供氧浮球2通过气管7相连接,气室3设置在泳装式救生衣1内,救生衣靠近嘴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嘴4和一个咬嘴5,气嘴4与气室3相通,咬嘴5通过气管7连接供氧浮球2,气管7穿过浮球与外界空气相通,另一端与咬嘴5相通,露出浮球的气管7部分呈倒“…”状,出水孔6设置在倒“…”状结构的底部,这种结构能确保只有空气顺畅进入咬嘴。[0010]在水中穿上供氧救生泳装,当体力不支,需要泳装有一定的浮力时,只要对着气嘴吹几口气,气囊就会膨胀起来;如果需要潜入水底时,将气囊里的气体放掉,并用嘴巴咬住咬嘴进行呼吸,人呼吸所需要的气体通过气管从空中吸入,浮球浮在水面,而气管开口处设置在浮球上面,少部分进入气管的雨水也是从出水孔漏走,因此不要担心水会进入气管,在水下需要上浮而体力不支时,可将从咬嘴里吸入的空气吹进气嘴中,使气囊充气上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供氧救生泳装能达到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方便充气和放气,并能提供氧气的目的。
权利要求1.供氧救生泳装,包括泳装式救生衣和供氧浮球,其特征在于泳装式救生衣内置一个互相连通的气室,救生衣靠近人体嘴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嘴和一个咬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救生泳装,其特征在于救生衣上的咬嘴通过气管连接供氧浮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氧救生泳装,其特征在于气管穿过浮球与外界空气相通, 另一端与咬嘴相通。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氧救生泳装,其特征在于露出浮球的气管部分呈倒“…” 状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氧救生泳装,其特征在于在倒“…”的底部设置出水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氧救生泳装包括泳装式救生衣和供氧浮球。泳装式救生衣内置一个互相连通的气室,救生衣靠近人体嘴巴的位置设置一个气嘴和一个咬嘴,气嘴与气室相通,咬嘴通过气管连接供氧浮球,气管穿过浮球与外界空气相通,另一端与咬嘴相通,露出浮球的气管部分呈倒“∽”状结构,并在倒“∽”的底部设置出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在水下游玩或水下作业时能长时间供氧的优点。
文档编号B63C9/125GK202272160SQ20102069389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海域 申请人:海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