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0750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上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上逃生舱,属于水上救生领域,具有遇险人员不接触水体,不惧冲撞、不怕翻覆的特点,有效提高避险、逃生的生存率,新型、实用。
技术背景现有水上救生设施,如救生衣和救生圈等,只提供支撑人体上浮、免于浸泡于水体的浮力,不具有抗拒巨浪、漂浮物等冲撞的能力,因此遇险人员在海啸、洪水等恶劣环境中, 极易脱离救生设施、浸泡在水里或者身体打湿,使体温下降、失去自救能力,避险逃生的可能性极低。如何提供一种不仅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足够浮力,并与水体隔离,且不惧冲撞,同时能抗巨浪的逃生舱,即成为本实用新型逃生舱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新型水上逃生舱,使遇险人员在逃生舱遭遇大风、 巨浪、撞击时不被抛离、不会浸泡水中,能保持体温体能;再则,逃生舱体的气室可以提供缓冲保护,不惧冲撞,不怕巨浪翻覆,有效保护舱内遇险人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中部设有一避难舱,该避难舱上至少设有一个出入口 ;充气浮体分割成若干独立的气室,每个气室配设有一单向气阀,并与设在避难舱中的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连通;出入口处至少设有一防水盖,该防水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密封锁合。充气浮体不用时可排出空气压缩收藏, 遇到紧急状态时,打开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充气,人员从出入口进入避难舱,浮体完全充气后能浮于水面;关闭防水盖,即能承受巨浪的冲击。所述充气浮体成圆柱形结构,且充气浮体分三层,每一层分割有二至六个气室。气室越多,抗沉性越强,安全性越高。所述充气浮体分三层,每层分割有三个气室,其中中间层分割出一主气室,该主气室与其它相邻气室间,均设有通往其它气室的单向气阀,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连通主气室。 使避难舱内部结构更加简洁,无外露导气管。所述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各气室连通,适合六气室以上的多气室结构。所述出入口处防水盖外还设有一挡水透气盖,该挡水透气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锁合,当出入口朝上时,可只关闭挡水透气盖,达到交换空气作用,又能防止水花溅入,而巨浪袭来时,即可将防水盖一同关闭,达到双保险作用。所述的设在充气浮体中部的避难舱两端均设有出入口,并配设有防水盖和挡水透气盖。充气浮体即使被巨浪推动翻滚,待稳定后人员可以打开向上一侧出入口的防水透气盖,进行必要的空气交换。所述充气浮体采用超高强超高密度聚乙烯短切纱和芳纶短切纱混纺制造的防刺材料或普通聚乙烯材料,气室由尼龙绳索引加固,提高缓冲力,避免人员受伤。
3[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新颖、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充气操作简单、抗冲击力强、不惧强风巨浪,不惧礁石或固定物冲撞,且能与水体完全隔离的特点,可最大限度维持逃生者的体温,等待救援到来。本逃生舱既可作为普通水上作业的救生设备,更适合于远洋海上逃生设施;逃生舱的设计,能抗击巨浪的冲击,以及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尤其可作为海啸避难储备物资,应急于危难之需。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水上逃生舱立体示意图图2水上逃生舱侧面示意图图3水上逃生舱使用状态图图4水上逃生舱出入口结构其中I-充气浮体 11-气室2-避难舱3-出入口5-压缩气瓶 6-防水盖7-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水上逃生舱,其主体为一充气浮体1,中部设有一避难舱2,避难舱 2上设有出入口 3 ;充气浮体1成圆柱形结构,分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分割有二至六个独立的气室11。充气浮体1采用超高强超高密度聚乙烯短切纱和芳纶短切纱混纺制造的防刺材料,气室11中牵引有加强尼龙绳,使得气室11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气室11中通过尼龙绳加固方案为现有技术,故图中省略。本实例中,每层分割有三个气室11,其中中间层分割出一主气室12,准确地说该主气室12较其余气室11大,该主气室12与其它相邻气室11间,均设有通往其它气室的单向气阀4,避难舱2中的压缩气瓶5连通主气室12后,再将气体分配给其余气室11。所述的压气瓶5也可以为电动气泵,或者其它气源所替代。所述避难舱2的两端均设有出入口 3,出入口 3处分别设有防水盖6和处于外部的挡水透气盖61,两者均采用拉链7与充气浮体1密封锁合。在比较稳定的水面上,可打开防水盖6,而保留挡水透气盖61,既防止水花溅入,又能达到换气的目的,而碰到巨浪时,即将防水盖6—同锁上,即可避免水流倒灌进入避难舱2内,保持舱内干爽;而风平浪静时,即可打开出入口 3,进行观察或呼救。避难舱2两端均设有出入口 3,即使充气浮体1被巨浪冲击而翻滚,也能在波浪较平稳时,找到一个出入口 3,以便换气和呼救。综上所述,充气浮体1内的独立气室11设计的越多,抗冲击的效果越好,充气的速度也越快,即使局部气室11破裂或故障,也不影响整体的浮力。本实例中,每层以三个气室 11设计为佳,也可设计成六个气室,而通过压缩气瓶5或电动气泵来充气;压缩气瓶5或电动气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方案,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参照图3,水上逃生舱使用状态图,人可藏身于避难舱2内,一旦充气浮体1被海浪
12-主气室 4-单向气阀 61-挡水透气盖
4冲翻,人可自行调转方向。参照图4,逃生舱的出入口 3除了上述圆形结构外,也可采用中间开缝式结构,由于充气浮体1为柔性材料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拉性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逃生舱结构。外形为圆柱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气室。圆柱体外圆圈为气室,分割成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又分割成二至六个气室(气室越多安全度越高),主气室位于中间层、通过单向气阀与其它相邻气室联通,充气后形成浮体。②藏身室。圆柱体内圆圈为藏身室,其空间可容一成年人,并有转身余地。③充气设备。舱内置压缩气瓶。④出入口处。藏身室两端均设有出入口,并配设有防水盖和挡水透气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锁合。逃生舱材料。舱体采用超高强超高密度聚乙烯短切纱和芳纶短切纱混纺制造的防刺材料或普通聚乙烯材料,气室由尼龙绳索引加固,提高缓冲力,避免人员受伤。预期效果。当洪水、海啸、船体即将沉没等涉水灾难来临,陷于孤立无助、无处逃生危险境地时,启用本水上逃生舱;遇险人员迅速打开压缩气瓶,并从出入口处进入藏身室, 气体迅速充满主气室,并通过单向气阀充满各气室,遇险人员将手动拉链与气室锁合,逃生舱由折迭状态变成具有弹性的圆柱体;逃生舱可能被大风、海浪、洪水翻滚,漂流,但遇险人员仍与水体隔离,不致于被浸泡,;逃生舱可能被水面漂浮物撞击,也可能撞击礁石等硬物, 也可能被尖利物刺破,以致个别气室泄气,但由于逃生舱材料特殊、气室多、抗沉性强,仍能保证安全;入口处防水盖外还设有一挡水透气盖(该挡水透气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锁合),因此当出入口朝上时,可只关闭挡水透气盖,达到交换空气作用,又能防止水花溅入, 而巨浪袭来时,即可将防水盖一同关闭,达到双保险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中部设有一避难舱,该避难舱上至少设有一出入口 ;充气浮体分割成若干独立的气室,每个气室配设有一单向气阀,并与设在避难舱中的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连通;出入口处至少设有一防水盖,该防水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密封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成圆柱形结构,且充气浮体分三层,每一层分割有二至六个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分三层,每层分割有三个气室,其中中间层分割出一主气室,该主气室与其它相邻气室间,均设有通往其它气室的单向气阀,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连通主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通过导气管分别与各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出入口处防水盖外还设有一挡水透气盖,该挡水透气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锁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设在充气浮体中部的避难舱两端均设有出入口,并配设有防水盖和挡水透气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采用超高强超高密度聚乙烯短切纱和芳纶短切纱混纺制造的防刺材料或普通聚乙稀材料制造,气室中有尼龙绳牵引加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逃生舱,其特征是充气浮体中部设有一避难舱,该避难舱上至少设有一出入口;充气浮体分割成若干独立的气室,每个气室配设有一单向气阀,并与设在避难舱中的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连通;出入口处至少设有一防水盖,该防水盖与充气浮体间采用拉链密封锁合。充气浮体可压缩收藏,遇到紧急状况,人员可打开压缩气瓶或电动气泵充气后从出入口进入避难舱,浮体完全充气后即可浮于水面;关闭防水盖,即能承受巨浪的冲击,漂浮于水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新颖、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充气操作简单、抗冲击力强、能与水体完全隔离的特点。在海啸或海难中,可以避免人员溺水,避免被礁石、建筑物冲撞伤害,维持体温,等待救援到来。
文档编号B63C9/06GK202147831SQ20112016206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强 申请人:王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