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32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
背景技术
船锚是一种用于停泊的专用器具,它具有特定的形状,多用于船舶或者其他浮体上。使用时将锚抛入水中,入水后的锚能够啮入底土,并通过其顶端所系的锚链或缆绳提供抓力,将船舶或其他浮体系留在预定水域。大抓力锚是一种将锚柄与锚爪连接成悬挂结构的新型锚产品,其抓力至少为同等重量的普通锚的两倍。由于大抓力锚具有抓力大、锚位可靠的特点,因此,在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中,大抓力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大抓力锚存在以下缺点1.锚爪上没有平衡杆,大抓力锚抛入水中后锚爪会受到水流的冲击,锚爪会发生翻转和倾斜,使得大抓力锚不能较好的啮入底土,稳定性差;在收锚时锚爪受到水流冲击后可能倾斜在锚柄的一侧,使得锚爪很容易卡在船体外壳上。一旦锚爪卡在外壳上,便需要人工多次调整才能将其顺利收起,给收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延长了收锚时间。2.现有的大抓力锚的锚柄与锚爪固定连接,不能拆卸,在使用时需要整体移动,存放时需要整体放置,较不方便,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抓力较大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它不仅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和较强的稳定性,缩短了收锚时间,而且可以拆卸,使用和存放比较方便,灵活性较好。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包括卸扣装置、锚柄、锚冠和两个对称分布于锚柄两侧的锚爪,所述卸扣装置设于锚柄顶部,所述锚冠设于锚柄底部,所述两个锚爪远离锚柄的一侧对称设有平衡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主轴,所述锚柄底部与主轴间隙配合,所述两个锚爪分别与主轴间隙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轴两端分别贯穿一块固定板与一个锚爪间隙配
I=I O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个锚爪包括三角板和针板,所述平衡杆连接于三角板远离锚柄的一侧,所述针板连接于三角板靠近锚柄的一侧,所述主轴依次贯穿固定板、针板与三角板间隙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冠包括两块六角板,所述两块六角板分别设于主轴两侧,每块六角板与主轴两端的固定板连接,所述锚柄与每块六角板对应之处设有凸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卸扣装置包括卸扣和卸扣销,所述卸扣和卸扣销连接,所述卸扣销与锚柄间隙配合。[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个锚爪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设于锚爪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两个锚爪远离锚柄的一侧对称设有平衡杆,平衡性较好,锚爪受到水流冲击时能够通过平衡杆保持平衡,不会发生翻转和倾斜,稳定性强;收锚时锚爪不会倾斜在锚柄的一侧,不易卡在船体外壳上,收锚方便,缩短了收锚时间。2.本实用新型锚柄底部与主轴间隙配合,每个锚爪分别与主轴两端间隙配合,因此锚柄和锚爪能够通过主轴安装拆卸,使用和存放都比较方便,灵活性较好。3.本实用新型主轴两端分别贯穿一块固定板与一个锚爪间隙配合,固定板增加了主轴的稳固性。4.本实用新型每个锚爪包括三角板和针板,三角板使得锚爪具有较好的抓力形状,抓力较大;针板连接于三角板靠近锚柄的一侧,在入水时能够减小水流冲击,使得锚爪能够更好的啮入底土。5.本实用新型卸扣通过卸扣销与锚柄间隙配合,因此卸扣能够围绕锚柄旋转,锚链或者缆绳能够在任意角度与卸扣连接,灵活性较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卸扣装置,11-卸扣,12-卸扣销;2-锚柄,21-凸头;3-锚爪,31-三角板,32-针板,33-切口板,34-吊耳;4-平衡杆;5-主轴,51-固定板;6-锚冠,61-六角板,62-七角板,63-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包括卸扣装置1、锚柄 2、锚冠6和两个锚爪3。卸扣装置1设于锚柄2顶部,锚冠6设于锚柄2底部,两个锚爪3 对称分布于锚柄2两侧。两个锚爪3远离锚柄2的一侧对称设有平衡杆4,平衡杆4设于锚爪3远离锚柄2的一侧是为了在水中达到最好的平衡效果。卸扣装置1包括卸扣11和卸扣销12,卸扣11与卸扣销12两端焊接,卸扣销12与锚柄2顶部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衡型大抓力锚还包括主轴5。锚柄2和两个锚爪3通过主轴5连接,锚柄2底部与主轴5间隙配合,使得锚柄2能够围绕主轴5转动。主轴5两端分别贯穿一块固定板51与一个锚爪3间隙配合。锚柄2和锚爪3能够通过主轴5安装拆卸。每个锚爪3包括三角板31、针板32和吊耳34。平衡杆4焊接于三角板31远离锚柄2的一侧,针板32焊接于三角板31靠近锚柄2的一侧,主轴5依次贯穿固定板51、针板 32与三角板31间隙配合。吊耳34焊接于锚爪3底部,方便锚的收放。参见图2、图3所示,锚冠6包括两块六角板61,两块六角板61分别设于主轴5两侧,每块六角板61与主轴5两端的固定板51焊接。锚柄2与每块六角板61对应之处设有凸头21。锚柄2围绕主轴5转动时,锚柄2上的凸头21碰到六角板6后停止转动。锚柄2 转动的最大角度根据六角板61的尺寸而定,本实施例中锚柄2转动的最大角度为40°。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通过修改六角板61的尺寸来调整锚柄2转动的最大角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顺序如下1.在三角板31上开设切口以用来安装主轴5 ;2.在主轴5两端各焊接一块固定板51 ;3.在切口处封闭焊接一块切口板33 ;4.安装锚冠6,锚冠6包括六角板61、七角板62和斜板63。主轴5两侧安装六角板61,七角板62和斜板63均与六角板61焊接;5.锚爪3底部焊接吊耳34,锚柄2顶部安装卸扣装置1 ;6.在主轴5上依次安装锚爪3、平衡杆4和锚柄2。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包括卸扣装置(1)、锚柄(2)、锚冠(6)和两个对称分布于锚柄 ⑵两侧的锚爪(3),所述卸扣装置⑴设于锚柄(2)顶部,所述锚冠(6)设于锚柄(2)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锚爪(3)远离锚柄(2)的一侧对称设有平衡杆(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轴(5),所述锚柄(2) 底部与主轴(5)间隙配合,所述两个锚爪(3)分别与主轴(5)两端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两端分别贯穿一块固定板(51)与一个锚爪(3)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锚爪(3)包括三角板 (31)和针板(32),所述平衡杆(4)连接于三角板(31)远离锚柄(2)的一侧,所述针板(32) 连接于三角板(31)靠近锚柄(2)的一侧,所述主轴(5)依次贯穿固定板(51)、针板(32)与三角板(31)间隙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冠(6)包括两块六角板 (61),所述两块六角板(61)分别设于主轴(5)两侧,每块六角板(61)与主轴(5)两端的固定板(51)连接,所述锚柄(2)与每块六角板(61)对应之处设有凸头(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扣装置(1)包括卸扣 (11)和卸扣销(12),所述卸扣(11)和卸扣销(12)连接,所述卸扣销(12)与锚柄(2)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型大抓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锚爪(3)还包括吊耳 (34),所述吊耳(34)设于锚爪(3)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型大抓力锚,涉及船锚领域。它包括卸扣装置、锚柄、锚冠和两个对称分布于锚柄两侧的锚爪,卸扣装置设于锚柄顶部,锚冠设于锚柄底部,两个锚爪远离锚柄的一侧对称设有平衡杆。本实用新型抓力较大,不仅具有较好的平衡性和较强的稳定性,缩短了收锚时间,而且可以拆卸,使用和存放比较方便,灵活性较好。
文档编号B63B21/32GK202243964SQ2011203492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姜松彪, 张小桥, 殷志强, 白峻屹 申请人: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2年09月21日 21:21
    大抓力平衡锚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最大缺点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