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压式气液起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32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压式气液起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压式气液起翘器,是小型船后置舷外机的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军用冲锋舟、快艇、民用小型船等均采用在船体后端设舷外推动设备,简称为舷外机,该机为一体结构,上端为油箱和发动机及操作杆,下端为推进螺旋桨,该机位于船体后端舷外并与船帮轴性连接。使用时,可手握操作杆控制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控制船速,左右搬动操作杆可改变舷外机上推进螺旋桨与船中轴线的推进角度,用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显然,传统的舷外机在船体后端只能左右转动,即只能使推进螺旋桨直行或左右转动,而不能调节推进螺旋桨的上下角度和抬平机体与船底或船中部平行。在使用时舷外机的大部分位于船底下端,由于河底高低不平,还多有凸出的暗礁和杂物位于河内,船在高速行驶时推进螺旋桨撞到暗礁和杂物即遭毁坏。另一方面,传统的舷外机也不能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使船速慢,耗能多。虽然气液起翘器可以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 但其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体积大,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储压式气液起翘器,使其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机体,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活塞缸,活塞和活塞杆所组成,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内空间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上端中部连接活塞杆一端,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端盖与活塞杆拉环连接,活塞缸下腔内设有浮动活塞,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活塞缸侧壁与贯通管侧壁连接,贯通管的一端口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端的活塞缸上腔,贯通管的另一端口通过由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相通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的另一阀道连通活塞缸下端的活塞缸下腔与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所述的活塞缸下端设有连接环。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机体,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储压式气液起翘器,主要由活塞缸1,活塞6和活塞杆8所组成。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内空间为活塞缸上腔101和活塞缸下腔102。活塞上端中部连接活塞杆一端,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端盖11与活塞杆拉环12连接。活塞缸下腔内设有浮动活塞4,浮动活塞侧边设有密封圈3,浮动活塞用于配合活塞封闭活塞缸内空间。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7。活塞缸侧壁与贯通管103侧壁连接, 贯通管的一端口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端的活塞缸上腔,贯通管的另一端口通过由推杆22控制的脉冲阀相通蓄压活塞14下端的蓄压缸13。蓄压活塞上端的蓄压缸内充有高纯氮压缩气体,该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内设有液压油。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的另一阀道连通活塞缸下端的活塞缸下腔与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所述的活塞缸下端设有连接环沈。本实用新型的活塞侧壁上设活塞环并通过压盘5固定过载阀组件。活塞上端中部通过卡环、弹性圆柱销连接活塞杆下端。活塞杆中部通过密封圈10与端盖中部孔密封轴接后再连接位于活塞缸顶端的端盖外的活塞杆拉环。端盖通过密封圈9与活塞缸顶端密封螺接。本实用新型的蓄压缸桶体型,其下端密封螺接在阀体座18上,阀体座通过固定螺栓2与活塞缸底部连接。蓄压缸内设蓄压活塞。蓄压活塞侧壁上设有通过挡圈16和螺栓 17固设在其侧壁上的密封圈15。本实用新型的脉冲阀包括凸轮轴组件23、弹簧M、钢珠、脉动阀芯20、螺塞19、塞堵25等。螺塞将上述元件封设在阀体座内。脉冲阀控制贯通管、蓄压缸与活塞缸上、下腔相通的各阀道,推杆通过螺钉和压板21连接脉冲阀的控制阀杆。使用时,活塞缸内己预先注入液压油,用万向轴将舷外机置在船后端,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与舷外机中部固定,将与活塞杆连成一体的活塞杆拉环与对应的船舷帮固定, 将推杆与舷外机的操作杆连接,使操作杆能灵活控制推杆的移动。当操作者需要上下调整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推进角时,移动推杆带动脉冲阀开启与活塞缸下腔连通的阀道,原由该阀控制为平衡压力的蓄压缸内的油气失衡,蓄压缸上端内迅速膨胀的高纯氮压缩气体通过蓄压活塞压挤位于蓄压缸下端内的液压油快速进入活塞缸下腔推动活塞上移,带动活塞杆上移,即活塞上移带动活塞杆一并上移,同时活塞杆通过活塞杆拉环带动舷外机螺旋桨上仰一定角度,依靠螺旋桨推进反力的垂直方向分力达到下调船首行驶角度的目的;在活塞运动过程中,位于活塞缸上腔内的液压油从贯通管经脉冲阀另一阀道补充进入蓄压缸下端内的液压油。反之,扳转推杆,关闭脉冲阀,切断贯通管,平衡活塞缸上、下腔压力,活塞两端的液压油压力平衡固定活塞杆并使蓄压缸内的油气平衡。显然,若需向下调整舷外机或使活塞杆缩入活塞缸内,在开启脉冲阀的状态下压舷外机(下压操作杆即可)当下压力加上舷外机本身重量大于高纯氮压缩气体膨胀力时, 上述原理反之,最终使蓄压活塞压缩高纯氮压缩气体复位为下一个调整作准备。为躲过己见的水下物,全开推杆完成上述动作,活塞杆可顶持舷外机与船帮中部或上部平行。若在关闭脉冲阀的状态下,舷外机突与水下物相撞,在达到一定撞击力时,约合 1 1. 5吨此时不足以损坏舷外机的水下部分,此时撞击力带动活塞杆拉动活塞使其上的过载阀(压力值为1 1.5吨)开启,使活塞缸上、下端贯通,使撞击力带动舷外机上抬,从而躲过水下物冲撞,而后舷外机重量再压迫活塞复位。总之,本实用新型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机体,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储压式气液起翘器,主要由活塞缸,活塞和活塞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内空间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上端中部连接活塞杆一端,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端盖与活塞杆拉环连接,活塞缸下腔内设有浮动活塞,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活塞缸侧壁与贯通管侧壁连接,贯通管的一端口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端的活塞缸上腔,贯通管的另一端口通过由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相通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的另一阀道连通活塞缸下端的活塞缸下腔与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压式气液起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缸下端设有连接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储压式气液起翘器,主要由活塞缸,活塞和活塞杆所组成,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内空间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上端中部连接活塞杆一端,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端盖与活塞杆拉环连接,活塞缸下腔内设有浮动活塞,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活塞缸侧壁与贯通管侧壁连接,贯通管的一端口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端的活塞缸上腔,贯通管的另一端口通过由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相通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推杆控制的脉冲阀的另一阀道连通活塞缸下端的活塞缸下腔与蓄压活塞下端的蓄压缸。本实用新型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机体,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63H20/08GK202279227SQ2011203486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蔺树春 申请人:蔺树春, 许汉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