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起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320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液起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液起翘器,是小型船后置舷外机的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军用冲锋舟、快艇、民用小型船等均采用在船体后端设舷外推动设备,简称为舷外机,该机为一体结构,上端为油箱和发动机及操作杆,下端为推进螺旋桨,该机位于船体后端舷外并与船帮轴性连接。使用时,可手握操作杆控制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控制船速, 左右搬动操作杆可改变舷外机上推进螺旋桨与船中轴线的推进角度,用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传统的舷外机在船体后端只能左右转动,即只能使推进螺旋桨直行或左右转动,而不能调节推进螺旋桨的上下角度和抬平机体与船底或船中部平行。在使用时舷外机的大部分位于船底下端,由于河底高低不平,还多有凸出的暗礁和杂物位于河内,船在高速行驶时推进螺旋桨撞到暗礁和杂物即遭毁坏。另一方面,传统的舷外机也不能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使船速慢,耗能多。气液起翘器可以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也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但传统的气液起翘器结构复杂,调节速度慢,价格昂贵,驾驶员无法在前部操控船只。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液起翘器,实现驾驶员前部操控船只的效果,能电动地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和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活塞缸、过载阀、直流电机、导线、活塞、活塞杆和活塞环所组成。活塞缸位于机体一侧,机体上端设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下端的机体内设有由直流电机带动的齿轮泵,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缸侧壁与上贯通管侧壁连接,上贯通管一端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腔,上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反转泵油出管,活塞缸下腔相通下贯通管一端,下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正转泵油出管,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活塞缸底部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下端与活塞缸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活塞上端通过活塞杆连接位于活塞缸顶盖外的活塞杆拉环。所述的活塞缸下端的机体上设有连接环。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电气控制,可以实现驾驶员前部操控船只的效果,以电动形式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舷外机机体,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使用面宽,使用安全方便。

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如图所示,一种电液起翘器,主要由活塞缸3、过载阀8、直流电机20、导线17、活塞 7、活塞杆2和活塞环6所组成。活塞缸位于机体16—侧。机体上端设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下端的机体内设有由直流电机带动的齿轮泵18,直流电机通过电机轴19带动齿轮泵。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为活塞缸上腔4和活塞缸下腔10。活塞缸侧壁与上贯通管5 侧壁连接。上贯通管一端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腔,上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15 连通反转泵油出管9。活塞缸下腔相通下贯通管13—端,下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正转泵油出管14。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8。活塞缸底部设有浮动活塞22,浮动活塞下端与活塞缸底部之间设有弹簧23,浮动活塞用于防止活塞杆快速缩回时对活塞缸底部的冲击。所述的活塞上端通过活塞杆连接位于活塞缸顶盖21外的活塞杆拉环1。所述的活塞缸下端的机体上设有连接环11。活塞环和密封圈位于活塞侧壁上,密封活塞上、下端形成密封的活塞缸上、下腔。 活塞上端中部连接活塞杆下端。活塞杆中部通过密封圈和封帽与活塞缸顶盖中部孔密封轴接后再连接位于活塞缸顶盖21外的活塞杆拉环。活塞缸顶盖通过密封圈与活塞缸顶端密封螺接。使用时,通过机体密封螺母12向活塞缸和齿轮泵内己预先注入适量的高压油液。 直流电机通电后通过控制开关可作正、反方向旋转,作为动力源驱动齿轮油泵,给高压油液提供压力能量。在正常状态下,活塞处于收缩状态。用万向轴将舷外机置在船后端,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环与舷外机中部固定,将与活塞杆连成一体的活塞杆拉环与对应的船舷帮固定,将直流电机的电缆正负极通过控制电路与蓄电池连接,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开关控制直流电机。当操作者需要上、下调整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推进角时,控制开关打向正向一侧,直流电机正向旋转,通过电机轴及联轴器带动齿轮泵的主动齿轮正向旋转,齿轮泵驱动的高压油液正转泵油出管进入换向阀,驱动换向阀阀芯左移,将正转泵油出管与下贯通管连通, 高压油液沿下贯通管进入活塞缸下腔,驱动活塞上移并带动活塞杆也上移,同时活塞杆带动舷外机螺旋桨轴上仰一定角度,依靠螺旋桨推进反力的垂直方向分力达到下调船首行驶角度的目的;反之,控制开关打向反向一侧,直流电机反向转动,通过电机轴带动齿轮泵的主动齿轮反向旋转,正转泵油出管内的高压油液压力低于反转泵油出管的高压油液压力, 高压油液反向驱动换向阀的阀芯右移,将上贯通管与反转泵油出管连通,高压油液由上贯通管进入活塞缸上腔,驱动活塞缸下移并带动活塞杆也下移,同时活塞杆带动舷外机螺旋桨轴下俯一定角度,依靠螺旋桨推进反力的垂直方向分力达到上调船首行驶角度的目的。若在活塞杆处于顶出状态下,舷外机突与水下物相撞,在达到一定撞击力时,约合 1 1. 5吨此时不足以损坏舷外机的水下部分,此时撞击力带动活塞杆拉动活塞使其上的过载阀(压力值为1 1.5吨)开启,使活塞缸上、下端贯通,使撞击力带动舷外机上抬, 从而躲过水下物冲撞,同时活塞缸底部的浮动缓冲活塞吸收活塞杆的缩回时的快速冲击能量,达到缓冲目的。而后舷外机重量再压迫活塞复位。总之,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气控制,可以实现驾驶员前部操控船只的效果,以电动形式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舷外机机体,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使用面宽,使用安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液起翘器,主要由活塞缸、过载阀、直流电机、导线、活塞、活塞杆和活塞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缸位于机体一侧,机体上端设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下端的机体内设有由直流电机带动的齿轮泵,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缸侧壁与上贯通管侧壁连接,上贯通管一端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腔,上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反转泵油出管,活塞缸下腔相通下贯通管一端,下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正转泵油出管,活塞上设有控制活塞缸上、下腔贯通或封闭的过载阀, 活塞缸底部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下端与活塞缸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起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上端通过活塞杆连接位于活塞缸顶盖外的活塞杆拉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起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缸下端的机体上设有连接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液起翘器,活塞缸位于机体一侧,机体上端设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下端的机体内设有由直流电机带动的齿轮泵,位于活塞缸内的活塞分割活塞缸为活塞缸上腔和活塞缸下腔,活塞缸侧壁与上贯通管侧壁连接,上贯通管一端在活塞缸外侧连通活塞缸上腔,上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反转泵油出管,活塞缸下腔相通下贯通管一端,下贯通管的另一端通过换向阀连通正转泵油出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气控制,可以实现驾驶员前部操控船只的效果,以电动形式可在任意角度随时抬高舷外机机体,调节推进螺旋桨的行驶最佳推进角,并使舷外机具有防撞保护功能,且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使用面宽,使用安全方便。
文档编号B63H20/08GK202279226SQ2011203486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蔺树春 申请人:蔺树春, 许汉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