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96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尤其涉及一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两种锚,一是永久性系泊锚锭,主要在海上、江河、湖泊和港口用来固定浮游平台、深水网箱、浮游栈桥和码头。系泊锚锭为沉重式锚锭,沉重式锚锭又包括地面式和埋入式,其主要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造,少数也用铸铁制造,这种锚取材容易,制作和加工也简单,所以目前被广泛使用;二是动力锚,它主要是利用火药爆炸或其他动力将锚体射入底层。虽然以上两种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锚,但是这两种常用的锚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第一,因为主要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造,所以系泊锚锭体积大,浮力大,易漂移,自重大,抓重比小,并且该种锚的搬运、吊装和埋设作业较困难,特别是在水域较深的情况下,施工更加困难,且施工周期长,产生的施工费用也很高;第二,动力锚,因为要以火药爆炸或其他动力将锚体射入地层,所以需要特种生产、储运和施工,对技术和安全的要求比较高,每次作业前需提前做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结构试射发动机的推力,反复试验;另外,因为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要设置生产不同的装药,种类多,这就使得实际推广应用的难度更大。如果是利用其他的动力埋入锚,则每个锚内必须安装一台动力装置,相对成本比较高,再加上锚体外径限定了动力装置的大小和功率,因此动力装置产生的动力也有限,这就使得动力锚不适合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锚固装置施工困难、锚入土层浅、抓重比小、成本高以及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等缺陷,提供一种可分解、易搬运、施工简单、成本低、锚入土层深、抓重比大、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以及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包含锚壳体、尾部底板、锚侧板、主鳍和防旋板,锚壳体内壁设有定位防旋卡槽,锚壳体下部设有透水孔,锚壳体下端为锥形,并设有高压水喷孔,尾部底板上设有悬吊支耳和锚缆支耳;尾部底板内侧与锚壳体顶端外侧连接,锚侧板为喇叭状,锚侧板上端与尾部底板外侧相连,锚侧板下端与锚壳体外侧连接;主鳍置于锚壳体上,主鳍上端与锚侧板连接,防旋板置于锚壳体下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中,定位防旋卡槽有4条。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中,主鳍有4块。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中,防旋板有3-4片。[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中,透水孔有6-8个。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为在振动冲击锤或其他动力源产生的强大冲击振动力和高压水泵通过高压水管和高压水喷孔向底泥(砂)喷射的高压水加速底泥(砂)液化的共同作用下,将分体锚打入河海底泥(砂)层深处,同时把锚缆带入地下所需深度,然后振动冲击锤或其他动力源在起吊装置拉力和振动力的作用下被吊起,此时连接振动冲击锤或其他动力源与分体锚的绳索断开,分体锚和锚缆留在地下。留在底泥(砂)中的分体锚中空部经过一定时间沉积满底泥(砂)后,分体锚尾部底板和主鳍共同产生抗压拉力,为浮体平台、浮游栈桥或码头提供足够的锚固力。其中,尾部底板主要承受向上的垂直拉力,主鳍主要用于增加水平阻力;锚侧板为喇叭状结构,主要用来减少下锚的阻力,防旋板主要是为防止分体锚旋转并传递击振力,高压喷水孔主要用来向底泥喷射高压水加速底泥液化从而减小下锚的阻力;振动冲击锤和分体锚的重量都很大,为了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动力源与分体锚分离,故在尾部底板上设置了悬吊支耳,悬吊支耳主要是起到紧固连接振动冲击锤或其他动力源与分体锚的作用;锚缆支耳的作用是通过锚缆连接浮体,为浮体提供足够的锚固力;以上这些都证明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具有可分解、易搬运、施工简单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中,置于锚壳体内壁上的定位防旋卡槽有4条,与此相应地,振动冲击锤外侧也设置有4条定位防旋卡条,且锚壳体内壁上的定位防旋卡槽和振动冲击锤外侧的定位防旋卡条相互对应,并且锚体和振动冲击锤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既能防止锚体与振动冲击锤之间发生旋转,又能便于锚体与振动冲击锤分离。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中,置于锚壳体上并与锚侧板相连的主鳍有4片,其中有2片主鳍与水平方向的拉力垂直,这2片主鳍主要承受水平方向的拉力。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中,锚壳体下端斜面连接有3-4片防旋板,这样就能防止锚体下沉过程中旋转,同时又传递击振力使得分体锚快速刺入泥沙中,保证锚体快速下沉。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中,锚壳体下部设有6-8个透水孔,这是为了便于动力源与分体锚分离,因为当分体锚打入底泥深处后,泥沙会浸入动力源与分体锚间的缝隙中,如果没有透水孔,则分体锚中空部很可能形成真空,此时就很难将动力源与分体锚分离,所以在分体锚壳体下端设置透水孔更便于动力源与分体锚的分离。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中,锚壳体下端中心处设有高压水喷孔,主要用于向底泥喷射高压水加速底泥液化,从而减少下锚阻力。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分体锚的有益效果,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部分试验数据如下表I分体锚抓重比
权利要求1.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其特征在于,包含锚壳体(14)、尾部底板(4)、锚侧板(13)、主鳍(6)和防旋板(7),所述锚壳体(14)内壁设有定位防旋卡槽(17),所述锚壳体(14)下部设有透水孔(15),所述锚壳体(14)下端为锥形,并设有高压水喷孔(16),所述尾部底板(4)上设有悬吊支耳(5)和锚缆支耳(11);所述尾部底板(4)内侧与锚壳体(14)顶端外侧连接,所述锚侧板(13)为喇叭状,锚侧板(13)上端与所述尾部底板(4)外侧相连,锚侧板(13)下端与所述锚壳体(14)外侧连接;所述主鳍(6)置于锚壳体(14)上,主鳍(6)上端与所述锚侧板(13)连接,所述防旋板(7)置于所述锚壳体(14)下端。
2.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防旋卡槽(17)有4条。
3.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鳍(6)有4块。
4.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板(7)有3-4片。
5.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15)有6-8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种带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包含锚壳体、尾部底板、锚侧板、主鳍和防旋板,锚壳体内壁设有定位防旋卡槽,锚壳体下部设有透水孔,锚壳体下端为锥形,并设有高压水喷孔,尾部底板上设有悬吊支耳和锚缆支耳;尾部底板内侧与锚壳体顶端外侧连接,锚侧板为喇叭状,锚侧板上端与尾部底板外侧相连,锚侧板下端与锚壳体外侧连接;主鳍置于锚壳体上,主鳍上端与锚侧板连接,防旋板置于锚壳体下端。本实用新型高压喷孔的埋入式宽尾结构分体锚具有可分解、易搬运、施工简单、成本低、锚入土层深、抓重比大、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以及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等优点。
文档编号B63B21/24GK202609044SQ2012202070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余光明, 刘红喜, 肖钦民, 袁奎星, 魏乐燕, 刘浩然 申请人:余光明, 刘红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