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203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河船舶,特别是一种适于及支流水库内河旅客、车辆混合运输的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
背景技术
现有内河中只有单纯的载货汽车滚装船、商品车滚装船、汽车渡船,旅游船也只是单纯装载旅客。国内内河还缺少一种小于90米将小轿车、商务车、客车与旅客同时乘坐的客滚船,不能满足现有内河干线和支流及人工水库旅客的要求,特别是很多水电工程建坝以后形成的风景优美的大型水库的自驾游旅客的旅游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90米以下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可以适合于内河及支流水库运输旅客、车辆的客滚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船体水下型线首部设有球鼻艏,尾部设有双尾鳍;多层甲板中的主甲板采用全纵通型,主甲板采用由过渡侧壁支撑的无支柱大跨梁结构,主甲板的一端设有跳板;船体型宽与吃水深度之比为B/T彡3.7,其中B为型宽,T为吃水深度。船体的尾部为方尾。所述的双尾鳍为外八字形不对称双尾鳍,双尾鳍之间为纵流型。所述的船体水下推进装置为内旋螺旋桨。所述的主甲板设有至少一层客舱甲板,客舱甲板上设有顶棚甲板。所述的船体总长为40—小于90米,型宽10—20米,型深2. 4—4. 2米,设计吃水深度 I. 6一3. 8m。所述的过渡侧壁采用箱型结构。所述的球鼻艏为撞角式球鼻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通过采用全纵通型的主甲板,并在主甲板以上设置客舱甲板,从而实现了适合于内河及支流水库运输旅客、车辆的客滚船。采用大宽吃水比、不对称双尾鳍、内旋螺旋桨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适于在内河航行,便于操作,且大外漂横剖面还有利于提供更大的主甲板面积。本实用新型填补我国内河无小于90米客滚船的空白;经过实验测试,本实用新型的船型稳性好,快速性、操纵性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棚甲板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舱甲板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棚上甲板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甲板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底舱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底舱俯视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横剖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的示意图。图中顶棚甲板I,客舱甲板2,机舱棚上甲板3,主甲板4,双尾鳍5,球鼻艏6,跳板7,上层底舱8,下层底舱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中,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船体水下型线首部设有球鼻艏6,所述的球鼻艏6为撞角式球鼻艏。尾部设有双尾鳍5 ;球鼻艏6可减小中高速船舶船体首部的堵水现象。以改善长宽比L/B小、宽吃水比B/T大时内河船型的剩余阻力性能。如图6中,多层甲板中的主甲板4采用全纵通型,主甲板4采用由过渡侧壁支撑的无支柱大跨梁结构,所述的过渡侧壁采用箱型结构,主甲板4的一端设有跳板7。主甲板为可载客车或者货车的载车甲板,该结构的设计便于车辆的装载,从而实现了旅客、车辆混合运输。设置的跳板,配置电动卷扬机通过机械传动进行起吊、下放,当跳板与岸基搭接妥后实现车辆滚装。如图I、图8中,船体的尾部为方尾。所述的双尾鳍5为外八字形不对称双尾鳍。所述的非对称双尾鳍即在螺旋桨的前方,尾鳍的形状是非对称形的,既不是轴对称,也不是平面对称,鳍的下部通常比上部大,可使伴流分布均匀保持较高的平均伴流,横截面类似水果中“桃子”的横截面,鳍的上部向内倾斜,下部向外倾斜。双尾鳍之间采用纵流的尾型,配合入水的方尾,又可以降低尾部的剩余阻力。优化后的方尾、球鼻艏和非对称双尾鳍船型为一个低阻高效船型。所述的船体水下推进装置为内旋螺旋桨。在船体水下尾部采用方尾和外八字形不对称双尾鳍,配合内旋的大径深比螺旋桨,既可增加桨前来流的预旋作用,又可增加螺旋桨直径,从而使螺旋桨处于高伴流区。这些结构的组合使本实用新型适于在内河航行,且操作方便。如图I中,所述的主甲板4上还设有至少一层客舱甲板,如图3、图4中,客舱甲板上设有顶棚甲板I。本例中设置了一层客舱甲板,如图4。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船体内设有两层底舱,即上层底舱8和下层底舱9。所述的船体采用双舷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如
图1-10中,本实用新型为钢质、双底、双舷、双艉机型的船型,宽敞的主甲板,采用无支柱箱型结构的过渡侧壁,形成纵通型的上层建筑布置,不仅满足客滚船的结构强度,也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客、货车装载出入。船体型宽与吃水深度之比为B/T彡3. 7,其中B为型宽,T为吃水深度。所述的船体总长为40—小于90米,型宽10 — 20米,型深2. 4—4. 2米,设计吃水深度I. 6—3. 4m。本实例船采用以下尺寸 总长78. 5米,型宽13. 8米,型深3. 6米,设计吃水深度2. 6m,主机功率464kwX2台,设计航速21km/h,可同时装载 45小汽车和256名乘客。
权利要求1.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其特征在于船体水下型线首部设有球鼻艏(6),尾部设有双尾鳍(7); 多层甲板中的主甲板(4)采用全纵通型,主甲板(4)采用由过渡侧壁支撑的无支柱大跨梁结构,主甲板(4)的一端设有跳板(7); 船体型宽与吃水深度之比为B/T彡3. 7,其中B为型宽,T为吃水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船体的尾部为方尾。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尾鳍(5)为外八字形不对称双尾鳍,双尾鳍之间为纵流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体水下推进装置为内旋螺旋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甲板(4)设有至少一层客舱甲板,客舱甲板上设有顶棚甲板(I)。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体总长为40—小于90米,型宽10 — 20米,型深2. 4—4. 2米,设计吃水深度I. 6 — 3. 8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侧壁采用箱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鼻艏(6)为撞角式球鼻艏(6)。
专利摘要一种内河及支流水库客滚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船体水下型线首部设有球鼻艏,尾部设有双尾鳍;多层甲板中的主甲板采用全纵通型,主甲板采用由过渡侧壁支撑的无支柱大跨梁结构,主甲板的一端设有跳板;船体型宽与吃水深度之比为B/T≥3.7,其中B为型宽,T为吃水深度。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全纵通型的主甲板,并在主甲板以上设置客舱甲板,从而实现了适合于内河及支流水库运输旅客、车辆的客滚船。采用大宽吃水比、不对称双尾鳍、内旋螺旋桨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适于在内河航行,便于操作,且大外漂横剖面还有利于提供更大的主甲板面积。本实用新型填补我国内河无小于90米客滚船的空白;经过实验测试,本实用新型的船型稳性好,快速性、操纵性优。
文档编号B63B35/00GK202703861SQ20122042827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姚智衡, 姚波, 王元 申请人: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